探析植物檢疫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和地位論文

探析植物檢疫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和地位論文

  [摘要] 加入WTO後,進出口貿易發展迅速,植物檢疫工作越來越重要。文章闡述了什麼是植物檢疫,以及植物檢疫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作用,並提出了當前植物檢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 WTO 國際貿易 植物檢疫

  加入WTO後,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得到了飛速發展,糧食、飼料、蔬菜、水果、苗木、以及其他農副產品的進出口數量劇增,伴隨而來的是各類危險性病、蟲、雜草進出國門的機會大大增加。因此,在國際貿易中如何做好植物檢疫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什麼是植物檢疫

  植物檢疫簡單地來講,就是一個國家或地方政府透過立法手段和先進的科技手段防止危險性病、蟲、雜草的傳播蔓延。危險性病、蟲、雜草是指主要透過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進行傳播,傳入後一旦蔓延將給整個生態系統帶來嚴重後患並且極難防治的病、蟲、雜草。《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明確規定,進出境動植物檢疫的範圍包括五個方面:(1)進境、出境、過境的動植物、動植物產品和其他檢疫物。(2)裝載動植物、動植物產品和其他檢疫物的容器、包裝物、鋪墊材料。(3)來自動植物疫區的運輸工具。(4)進境拆解的廢舊船舶。(5)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國際條約或者貿易合同約定應當實施進出境動植物檢疫的其他貨物、物品。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以下簡稱《檢疫法》)規定,不論是入境的還是出境的植物、植物產品及其他檢疫物,都要進行審批和報檢。檢疫方法分為:產地檢疫;現場檢疫;室內檢疫;隔離檢疫等。檢疫結果的處理包括:檢疫放行;除害處理;銷燬或退回;檢疫特許審批等。

  二、植物檢疫的歷史和現狀

  最早應用檢疫是在1403年,當時的威尼斯共和國規定,凡從國外駛抵威尼斯港口的船隻,必須強制在港外停泊40天,以便檢查船上人員是否感染有威脅人們生命的黑死病、霍亂、鼠疫等傳染性疾病。1929年,在義大利羅馬產生了“國際植物保護公約(羅馬)”(IPPC公約),促進了國際間植物檢疫工作的開展。此後,世界各國先後建立了植物檢疫制度。WTO的SPS協議將IPPC作為植物衛生標準,使得IPPC在SPS協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為了更加有效地開展工作,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於1992年建立了IPPC秘書處。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IPPC秘書處和各國植保組織開始制定“植物檢疫措施國際標準(ISPMs),”,現已制定27個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標準。ISPMs是協調貿易伙伴之間的植物保護規則,貿易伙伴共同遵守ISPMs,並以其為依據來解決國際貿易中的植物衛生檢疫爭端。1991年我國正式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1996年國務院釋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我國現行的《農業法》、《森林法》、《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等多部法律、法規中都有涉及對外來物種的管理的具體條文。

  三、植物檢疫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作用

  植物檢疫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說明:

  1.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損失巨大

  由於植物檢疫不嚴,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我國外來物種不斷增加,這些外來物種的入侵給我國的國民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2006年國家林業局造林司估計由於外來物種入侵林業的損失是每年660億。農業部門的估計是每年損失574個億。

  美國白蛾1945年傳入日本,後傳入朝鮮半島。1979年傳入我國東北,現已侵入北京、山東等地。據估算2004年美國白蛾給我國造成的損失合計為2.300億元~3.052億元。

  原產南美的鳳眼蓮(水葫蘆),1901年作為花卉引入我國,五六十年代曾作為豬飼料推廣,此後大量逸外野生。在雲南昆明市,20世紀70-80年代建成了比較理想的大觀河水上旅遊線路,遊人可以從昆明市內開始乘船遊滇池和西山。但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大觀河和滇池中的水葫蘆“瘋長”成災,覆蓋了整個大觀河以及部分滇池水面,致使這條旅遊線路被迫取消,原來在大觀河兩側的配套旅遊設施只好報廢或改作他用。

  有森林“SARS”之稱的松材線蟲1982年隨木質包裝從日本傳入我國南京,隨後在廣東、浙江、山東、湖南等地相繼立足。對黃山、張家界等風景名勝區構成了巨大威脅。湖南是我國第十二個松材線蟲病疫情省,自2003年9月首次在郴州發現染病枯死馬尾松以來,目前發生範圍已擴充套件到4市6縣,發生面積超過1萬畝,對全省4236萬畝松林資源構成嚴重威脅。松材線蟲病直接威脅到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毛澤東故居韶山、南嶽衡山的生態安全。

  美洲斑潛蠅最早於1993年在海南發現,到1998年已在全國21個省市區發生,面積達130萬公頃以上,它寄生22個科的110種植物,尤其是蔬菜瓜果類受害嚴重,包括黃瓜、甜瓜、西瓜、西葫蘆、絲瓜、番茄、辣椒、茄子、豇豆、菜豆、豌豆和扁豆等。目前在我國,每年防治美洲斑潛蠅的成本高達4億元。

  外來生物的入侵除了直接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以外,還將帶來以下危害:

  (1)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自然界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協調,將各自的種群限制在一定的數量上和棲息環境中,形成了穩定的生態平衡系統。當一種生物傳入到新的棲息環境後,如果脫離了人為控制逸為野生,在適宜的氣候、土壤、水分及傳播條件下,極易大肆擴散蔓延,形成大面積優勢群落,破壞本地動植物組成,危及本地瀕危動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由於薇甘菊排擠本地植物,廣東內伶仃島上的獼猴缺少適宜的食料,目前只能藉助於人工飼餵。飛機草在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的蔓延已使穿葉蓼等本地植物處於滅絕的邊緣,依賴於穿葉蓼生存的植食性昆蟲同樣處於滅絕的邊緣。

  (2)對人類健康構成直接威脅。豚草花粉是人類變態反應症的主要致病原之一,所引起的“枯草熱”對全世界很多國家的人類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危害。一些外來動物如福壽螺等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的中間宿主,麝鼠可傳播野兔熱,極易給周圍居民帶來健康問題。

  2.WTO規則與植物檢疫

  世界各國在進出口貿易中均非常重視植物檢疫工作,在WTO的眾多協議或協定中,與植物檢疫有關的有《農產品協議》、《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實施衛生和植物檢疫措施的協定》(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簡稱SPS協議),與植物檢疫關係最密切相關的是SPS協議,要做好入世後的植物檢疫工作,首先要認真研究SPS協議,掌握其精神實質,特別是其中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待遇。SPS協議是世界貿易組織在長達8年之久的烏拉圭回合談判中達成的一個重要的國際多邊協議。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和貿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各國實行動植物檢疫制度對貿易的影響已越來越大,某些國家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農畜產品市場,多利用非關稅壁壘措施來阻止國外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農畜產品進入本國市場,其中動植物檢疫就是一種隱蔽性很強的技術壁壘措施。由於GATT和TBT對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約束力不夠,要求不具體,為此,在烏拉圭回合談判中,透過許多國家的提議制定了SPS協議,它對國際貿易中的動植物檢疫提出了具體的嚴格的要求,它是WTO協議原則滲透到動植物檢疫工作的產物。SPS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SPS協議的宗旨、適用範圍、同等對待、有害生物風險評估(簡稱PRA)、非疫區和低度流行區、透明度特殊或差別待遇、組織管理形式、國際標準、指南或建議是建立檢疫措施的基礎、必要的檢疫措施。

  風險評估已成為植物檢疫工作最銳利的武器之一,是制定檢疫法規和檢疫措施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零風險是不存在的,零風險意味著閉關自守,也不符合SPS協議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按照IPPC的指南進行風險評估,並尋求降低風險的管理措施。我國1996年就成立了植檢PRA工作組,已經對地中海實蠅、小麥矮腥黑穗病、松材線蟲、蘋果蠹蛾、馬鈴薯甲蟲、梨火疫病等有害生物和木質包裝、馬鈴薯、蘋果、李子、葡萄、柑桔等植物產品進行了PRA。PRA還可以作為一種隱蔽的技術壁壘加以應用,合理阻止或延緩國外產品大量進入國內市場,保護國內農業生產者的利益。如可以將保護水平定得高一些,風險分析涉及的有害生物多一些,所需要的科學依據就相應增加,有時還需要在評估過程中增加相關的基礎性研究。這樣,完成評估所需的時間就會長一些,客觀上起到阻止某些產品進境的目的,並且不違背SPS協議規則。如:日本因為擔心西紅柿是菸草霜黴病的寄主,從20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對美國的西紅柿進入日本進行PRA,一直到1996年仍未結束,最後在美國要將此案提交WTO裁決時,日本才決定於1997年4月允許美國的西紅柿入境,從開始評估到同意進口,前後用了15年時間。換句話說,日本人利用PRA這一隱蔽的技術壁壘,在15年的時間裡,成功阻止了美國的西紅柿入境,保護了日本國內市場。從上例中可以看出,如何合理應用PRA很有學問,值得我們廣大植檢工作者去研究,在這一點上,我們應學習美國、日本和歐盟等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做法,爭取少走彎路,提高效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