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路協作教學法論文

關於網路協作教學法論文

  一、網路協作教學法產生的背景

  協作學習的重點是每個學習者都是學習的主動參與者,他們合作交流的方式非常靈活且富有趣味性。國外協作學習實踐證明,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理論和策略。與其他學習方式相比,協作學習屬於群體學習方式,有助於提高學習者的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培養小組成員的互相包容能力和相互尊重意識,並幫助學生樹立自尊心、自信心。著名美國學者PeggyA.Ertmer對協作學習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他認為在協作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會緊密合作,相互促進,共同分享學習成果,共同進步,最終的目標達成是每名學習者的成功。很早以前由於受網路社交技術所限,協作學習模式僅限於小組、小團隊等,難以形成規模和系統。當今社會社交網路的蓬勃發展,部落格(blog)、微博、QQ、MSN等一些網路社交軟體的出現,協作學習模式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協作教學也絕不等同於傳統的分組教學。在網路環境下,協作教學該如何進行,究竟如何才能把協作學習建立在社會關係網路上,如何引入資訊領域的新技術進行高效的網路協作教學,讓協作學習徹底發揮優勢都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而本文將主要針對網路協作教學法進行研究和探討。

  二、網路協作教學法的理論依據

  (一)建構主義理論

  協作教學促進了建構主義理論的完善:一是主動建構知識的心理過程。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是認知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藉助其他人的幫助,主動利用學習資源,完成自我建構知識的過程。二是新知識建構的過程。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非常重要,建構的過程中,除了不斷改造和重組舊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總結髮展新的知識和資訊。三是心理干預、對話實現的過程。建構主義認為,真實的學習情境、良好的心境有利於學習者進入知識建構角色,在相互合作交流中有效激發學習者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建構主義理論中,不管是何種觀點,雖然出發點不盡相同,但其相似之處都是強調原有的知識支撐和相互協作作用。

  (二)群體動力理論

  群體動力理論創始人庫爾特勒溫(KurtLewis)認為,支配人行為的心理因素來源於自身的需求與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群體動力理論認為群體動力的實質是指個體在活動中心理傾向的總和,即為完成目標所產生的心理動力。勒溫實驗提示我們,在合作性群體中,個體不僅具有較強的學習動機,而且能夠相互激勵和包容,個體之間的資訊交流快捷暢通,學習效率明顯提高。該理論證明:其一,在協作知識建構過程中,具有不同智力、知識結構、認知能力的學習者可以“互補”。在學習過程中個體間透過相互啟發與分享知識,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從而產生新的知識。其二,協作學習的方式使個體間建立了彼此的信任,增進了友誼,有效地培養了學習者的.人際交往能力。群體動力理論指出,協作教學的理論核心即相互合作,即所有成員為了一個共同的奮鬥目標而聚集在一起,相互支援,共同提高。相互協作為每個成員提供了動力,小組成員也甘願為小組成功完成目標而努力,並且協作最能增加組員之間的接觸和信任感。

  三、網路協作教學法設計

  透過網路平臺、協作學習機制及知識體系建構,學生利用到了最需要的學習資源,在開放的學習環境、平等的師生關係、真實的學習情境、輕鬆的交流氛圍中,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然而,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模式也必然呈現出它的多樣化和複雜化,它也必然突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進行重構和創新。就網路協作學習支援平臺來說,國外研究起步早,發展迅速,出現了一批優秀的協作學習教學支撐平臺。例如,WebCT的特點是互動渠道的通暢。Moodle是一個虛擬學習環境的教學平臺,它可以幫助教師、專家建立線上學習社團,使學習效率更高。網上協作教學平臺一般具有如下特點:內容完善,功能全面,教學目標明確,教師參與簡便,師生資訊共享,部分平臺支援協作小組討論等。儘管學者們贊同網路環境下協作學習是現代教育中的有效形式,是資訊社會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國內協作學習的創新發展和利用相對於國外還有差距。我國目前處於協作學習的初級階段,廣為人知的是北京師範大學的基於Web的協作學習平臺(WebCL)。目前國內這樣的教學系統對協作學習的支援是很有限的,多數平臺只是加入了一些交流工具來實現協作功能,如電子白板、聊天室、BBS、E-mail等工具,缺乏協作的系統性和完善的知識管理,對學習者的社會性關係網路不夠重視,導致協作效果並不好。近幾年還出現了用Wiki來實現協作學習平臺,但協作學習作用仍很有限。在職業教育中,網路協作教學法還在嘗試階段,尤其是要開發一個完整的網路學習系統更是難事。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採用一些網路互動系統作為教學平臺,常用的主要有部落格、微博、QQ、微信、MSN等,這些網路教學平臺都在改變著師生獲取資訊的渠道,讓知識的傳遞更加便捷。在這些互動系統中,微博在眾多的網路教學平臺中優勢明顯:一是距離適中。微博既沒有傳統部落格、電子郵件等通訊方式的延遲性,也沒有QQ等即時通訊工具的緊迫感,保證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適中的距離。二是隨時隨地。微博設定了傳統教學流程中不能實現的師生交流互動,學生主體性得到了發揮,有利於培養其創新能力。教師和學生在課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利用手機、平板電腦、PC和手提式電腦暢所欲言、共享資源、釋疑解惑。三是互助協作。微博釋出的內容是公開的,學生可以透過學習小組互相轉發、評論和交流,從而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四是永久儲存。微博的內容、評論、收藏的微博、收發的私密信都會按時間先後永久儲存,科學分類,透過標籤功能隨時查詢。由此可見,微博這一網路教學平臺在眾多的教學平臺中優勢顯著,下文我們將以它為例,論述一下網路協作教學法的設計過程。

  (一)利用微博平臺完成網路協作教學構成要素組合

  1.學習群體。以班級為單位,或者將班級依據學習風格、學習水平、興趣愛好等原則分成小組,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網路學習中。

  2.交流氛圍。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必須實現大多數學生能夠積極參加討論,互相幫助,答疑解惑,真正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3.指導監督。教師作為指導者、督促者,同時也作為一個交流成員,網路教學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路協作教學不同於傳統的課堂教學,要求老師具備更高水平的媒介素養、專業知識深度、拓展知識廣度、溝通能力、組織能力等。

  4.中心話題。無話可說,再好的平臺也只是擺設,因此教師要經常釋出與學習相關的微主題來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

  (二)利用微博平臺完成網路協作教學法的設計流程

  基於以上四個構成要素,透過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方法對學習群體做一個全面的分析後,根據實際情況建立一個微博學習群,利用這個平臺,釋出資訊、交流、互動,實現資源的共享,最後對學習內容做一個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1.前期分析。網路協作教學法最主要的是網路平臺,前期分析主要透過問卷調查或訪談法,瞭解學生對微博平臺的認識及所在學習環境中的硬體條件,包括手機、電腦及周圍的網路條件等,學生群體中微博的使用情況等。

  2.建立網路平臺。透過前期的分析,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微博平臺的功能介紹,明確學習目標,下一步是建立微博網路平臺。這時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水平、學習風格以及學生對網路平臺的瞭解程度來建立。如學生有多少使用微博,熟練程度如何。如果學生未曾使用過微博,對其一知半解,要適當地進行幫助:如何註冊成為微博使用者、如何設定和保護個人資料、如何轉發、如何評論、如何關注感興趣的人,如何發私密信等。由於網路平臺的開放性和豐富性,在使用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好教育引導,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善於利用網路資源提高學習效果。

  3.建立協作學習小組。學習環境輕鬆,無人監管,學生態度容易鬆懈。劃分小組,組建微博社群,可以讓學生之間在組內活動,相互評價。這時,教師要經常釋出與主題相關的資源,積極地引導學生關注與本學科相關的專業權威人士或是機構,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4.互動過程。學習平臺建成之後,教師和學生便開始根據相應的角色進行互動,為了使微博在協作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互動過程中,設計教學內容等應遵循三個基本原則:

  (1)注重能力培養。將教師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緊密結合,注重培養學生協作能力、社交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

  (2)注重教學拓展。網路協作教學可以應用到很多課程的教學中,要結合所講課程特點,精心設計與現實密切相關的教學微資源,充分激發學生興趣。

  (3)注重引導交流。將網路應用到教學中,目的就是利用網路平臺的及時性,且微博的宣傳口號就是“隨時隨地發生新鮮事”,所以教師要按時間段去學習社群檢視最新情況,解答學習疑問,指導學習方法。這樣師生、生生隨時隨地地交流學習內容,分享學習資源,解決疑問,提高資訊素養,增強自信心,最終每個人完成自身知識意義的建構。

  5.教師與學生微博。在以微博為平臺的網路協作學習中,教師的微博主要用來發送資源、釋出話題、激發興趣、答疑解惑、反饋評價等;學生的微博主要用來學習知識、互動交流、總結感想、分享資源等。要想實現有效互動,中心話題至關重要。中心話題可以是由教師精心設計併發布,也可以由學生提出教師稽核,其目的就是激發學生興趣,讓其自主學習。中心話題也可以是學生遇到困難提出的疑問或者發現優質資源進行的分享。中心話題的設定充分實現了資源共享、答疑解惑、回顧總結、情感交流,這樣不但實現了教書,在育人方面也是優勢顯著。

  6.評價。學習評價對教師和學生都十分重要。協作教學的評價不僅能督促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同時能在最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以微博為網路平臺的協作學習模式中,要將評價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師與學生在互動中依據教學評價相互改進,及時調整以保證微博網路平臺作用的發揮。協作教學法的目標並不僅僅是增加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內容,而是為了整個學習群體形成具有某種價值的公共知識,而有效的網路平臺正是這種目標實現的最好路徑。尤其在這樣一個資訊科技快速發展,知識量快速增長的時代,“協作教學法”越來越受到國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只有不斷地從社會中學習,在與他人溝通中學習,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網路協作將會成為流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既能享受自由的學習樂趣,又能從集體智慧中獲得知識的全面意義,提升學習境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