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初中語文教學如何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論文

談初中語文教學如何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論文

  論文關鍵詞:人文素養道德規則

  論文摘要:中學語文課堂以實現提升人文素養為目的,關鍵是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精神,使其成為具有高尚情感和道德修養的人。

  中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怎樣緊緊圍繞教材,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實現提升人文素養的目的?

  首先,堅持抓住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培養這個根本。從學生人學開始,就教育他們熱愛自己的國家,愛它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為它的富強盡心盡力;教育他們瞭解我們這個民族悠久的歷史,為人類及社會進步做出的貢獻,讓孩子們感到作為一箇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有自豪感的人一生是無比高興的,是充滿信心的,這樣的人生才會有許多創造奇蹟的可能。周總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是民族的楷模,詹天佑、錢學森為祖國和民族創造了奇蹟,神五、神六、神七的六位航天英雄,沒有對祖國的愛,沒有錚錚鐵骨為民族獻身的精神,何以圓中國人的飛天夢想。教學中,應緊扣教材,結合現實,積極培養學生這方面的情感。

  其次,愛的`教育是主導,樹立理想,擁有科學精神。人世間的一切作為都應該源於愛,一個有愛心的人是幸福的,也是快樂的,更是會有所作為的。我們對學生應進行廣博的愛心教育,讓他們愛惜生命,愛自己、愛家人、愛親朋、愛自然、愛生活,用愛心去對待一切,才會甄別真善美與假醜惡,有了愛心才會對社會做出更大貢獻。朱自清的《春》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愛,《誰是最可愛的人》更體現了愛的崇高。儘量張揚文體中愛的成份,讓學生明白,愛人與被愛都一樣光榮和幸福。

  對學生經常進行理想教育,把每天做的事都稱為理想,做好每一天的事,實現每天的理想,讓學生有成就感,不盲目、不虛空;把短期目標與遠大理想結合起來;七年級上冊教材一、二單元的內容就是對孩子的人生理想教育,有了理想,就有一種向上的力量,催人奮進。

  教育學生學習科學,相信科學,運用科學是認識一切事物的基本出發點,有科學精神和意識,用科學道理解釋所有現象,讓學生感到學而有用,更有一種探索的慾望和動力。現實中的事例證明了這些,“嫦娥一號”升空探月,“神七”多人多天飛行,成功出艙活動,讓學生知道中國科技的發展水平,讀一些科普文章,用科學的眼光了解身邊的一切。

  再次,堅持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感和道德教育。人最可貴之處應是講道德,能合理渲洩情感;與家人、親朋之間要講親情,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忘,師生之間的培育之情不能缺,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利用教材對初中學生進行健康而高尚的愛情教育,遵守婚姻道德,這是人類良好秩序的開始。

  我國是一個有優良道德傳統的民族和國家,從文字中挖掘其本質內涵,教育學生從中吸取精華,講社會公德,誠實守信,同情並幫助弱者,是一個不斷走向完美的必然。讓學生知道,追求高尚你就會成為一個高尚的人,追求低俗你就會成為一個低俗的人;高尚的人時刻受到別人的敬仰和愛戴,低俗的人則會被別人和社會唾棄。

  最後,教育學生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守規則的人。社會進步要求人的文明和進步,特別在物質相對豐富的今天;人與人之間溝通日益密切與快捷,文明既是一個人素質的體現,更代表一個國家的形象;讓學生不斷更新觀念,多談一些這方面的時新短文,體會其內涵。知道尊重別人,尊重自己,禮貌待人,與人友好相處,這是一個人走向文明高尚的必然之路,更是一個人繼承和發揚禮儀之邦優良傳統的義務和責任。特別抓住北京奧運期間的事例。感受講文明、守規則會受到世人的讚譽和敬仰,我們也感到無比自豪。

  社會要進步,更要協調發展,就需要用規則來看守這個世界,就要教育學生遵守法律和道德,更應遵守一些其他規則,如交通規則、網路規則、校紀校規等等。自己守規則了,也就有更多方便與自由了,大家都有了這種意識和做法,社會才會進步的更快。

  要達到以上教育目的,當前語文教育應急需解決以下問題:

  第一,教師敢於打破常規,教書育人並重。只有把學生、教材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才能體現教育的意義和實質。只要把學生引導到勇於創新,不斷進取的道路上,教育的功效就會事半而功倍。

  第二,必須改革評價體制。人的全面發展應當佔有很大比重,它是一個指揮棒,左右著教育的成與敗。終端管理有很大的片面性,使很多孩子被埋沒,成為碌碌庸人,新課標三個階段的培養目標是靈魂,是標準。根本改變考試、甄別、淘汰的做法,應該是考試、甄別、培養的模式,讓人人都有成才的機會。

  第三,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氛圍。從社會到家庭、學校,從老師到學生及家長,都認識到人文素養的提高,人的全面發展才是教育的歸宿。很少人認為這是個人問題,等大家都這樣做了,我再行動,其實,人人都行動,良好的風氣自然形成,潤物無聲的功效會自然顯現。解決這些問題,從前面幾個方面去培養和努力,我們定會培養出一大批有德有才,對社會、對家庭、對個人有用的合格人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