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論文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論文
論文摘要:在當前的國內外的經濟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尤為突出,因而加強風險管理成為金融結構經營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措施。
論文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思考
1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儘管,近些年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信貸資產風險管理方面已取得明顯的成績和進步,但存在的問題仍然較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許可權過分集中的貸款審批制度制約了信貸營銷。目前,加強信貸營銷已成為國有商業銀行參與市場競爭的焦點,但許可權過分集中的貸款審批制度實際上限制了分支機構參與市場營銷的空間和推行金融新產品的想象空間,制約了基層金融機構貸款營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了一段時期以來社會普遍反映的“貸款難”問題、縣域經濟金融支援萎縮問題等,既影響了金融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援力度,也導致了基層金融機構經營效益的下降。
1.2審批程式不科學。商業銀行發放一筆貸款要經過調查人、調查負責人、審查人、審查負責人、籤批人、最高籤批人等審批程式,同時基層行上報材料必須透過審批系統按不同許可權上報,雖然在審批信貸業務中層層把關,但對借款人使用貸款的真正動機和原因未必能掌握,從目前的靜態資料來分析,很難準確判斷貸款發放後能否安全收回,各級審批人員只從表面資料上判定還貸能力強弱,無法知曉貸款發放後收回的把握有多大,因此常常會看到籤批者附註“應加強貸後管理,切實按期收回”等文字。
1.3國有商業銀行由於體制等原因較難解決好激勵機制。當我們要求國有商業銀行防範金融風險時或國有商業銀行自己也正在採取各種辦法防範內部的風險時,會出現一種社會現象,就是有些信貸員講的“不貸沒風險,少貸小風險,多貸大風險”的心態,銀行內的“惜貸”現象普遍存在,另外下級行或基層行因授權不足而不能從實際出發貸款發放,從而影響經濟的發展,最終也影響銀行發展。
1.4銀行、財政、國企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成為信貸風險管理矛盾的焦點之一。國有企業因資本金不足,希望財政注資清償一些過度負債,而財政能力不足,為企業更多的注資將造成國家財政緊張和赤字擴大;國有企業需要取得新貸款以發展生產,也期望銀行登出和減免更多的債務,而國有銀行需要進行資本重置,沒有能力有效地衝銷壞賬和減免債務,同時銀行也是企業法人,沒有義務對這麼多高負債的國有企業進行扶持,銀、企各自都面臨諸多困難。
1.5在防範銀行業來自內部和外部的道德風險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困難。我們很難界定銀行人員向關係人提供優惠信貸的界限,這裡面存在道德風險。同時,在資產管理公司處置
不良資產的過程中,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如何防止資產管理公司內部工作人員或承包商和買主勾結舞弊,將資產以低於其真實價格的價格出售,使國家蒙受損失。同時,還必須保證程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杜絕操作中的隨意性。
1.6國家透過行政手段控制新的不良資產形成,難以對新增貸款實行嚴格的責任認定。在金融活動中,人們可以透過種種努力去消滅金融舞弊,而金融風險卻是不能夠消除的,只能是透過管理來控制金融風險和分散金融風險。銀行要想獲得收益,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由於風險和收益之間存在替代性,只有透過市場競爭使銀行規範自身的行為,建立風險管理的機制,在風險和收益之間求得平衡。
1.7風險監控存在漏洞。雖然信貸業務風險的監控是全過程的,但銀行不可能監控到貸款的每一個環節,比如銀行貸款進入企業生產環節後就很難監控。作為銀行信貸人員,在跟蹤貸款使用過程中,主要是透過對借款人的財務狀況、生產、銷售等情況綜合分析來判斷貸款是否安全。其實影響貸款安全更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企業決策者、經營者的行為,因為他們操縱著企業生產、經營及財務實權,貸款風險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就是對借款企業實權物的控制,然而這恰恰是銀行風險監控比較難、比較薄弱的環節。
2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加強信貸資產風險管理的對策
2.1培育一種新型的信貸文化,一個優秀的企業,離不開卓越的文化。
商業銀行也是一種企業,應當具有自身的企業文化和管理,使銀行全體員工形成共同的理念和價值判斷,以銀行的使命、目標、倫理道德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從而自覺自願、心悅誠服地為使銀行整體效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而努力工作。信貸文化作為商業銀行重要的企業文化內容之一,必須滲透到每一個信貸從業人員。要透過各種渠道宣傳和闡述發展與質量、速度與效益、提高效率與風險控制、放權經營與上收集中、區域性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等重大關係,形成統一“經營風險”的信貸觀念與文化。只有這樣,信貸體制改革措施才有可能不折不扣地得到貫徹執行,信貸體制改革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要形成“經營風險”的信貸文化,首先要求一家商業銀行要有明確的信貸政策指引。
2.2完善銀行內部信用評級制度。
建立內部評級體系,健全風險管理體系,是銀行風險管理的核心。為此,商業銀行要充實行業和客戶資料庫,構建管理資訊系統、風險控制系統和決策支援系統。除了資產負債情況、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量等因素外,還要考慮經濟週期的影響、行業特點、市場競爭態勢、管理水平、產權結構等的影響。銀行內部要加快資料集中,主要是全國資料集中;人民銀行要加快完善登記諮詢系統,將各家商業銀行的資料集中起來,強化資料統計分析。銀行可以利用標準的統計方法統計出不同信用等級和不同行業的違約率、違約後的損失率、經濟資本分配狀況和充足率等一些巴塞爾新協議所要求的引數值,並根據統計結果定期分析動態變化,逐步積累經驗值,並對關鍵統計引數進行壓力測試,逐步向內部評級法過渡,實現內部評級和外部評級相結合。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已產生對專業評級機構評級的強烈需求。在商業銀行內部評級水平不高、專業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可以考慮將某些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專案的評級委託給專業機構,或與專業機構共同進行評級,以充分發揮商業銀行人員瞭解客戶和專案、專業機構人員在行業和評級技能方面的優勢,形成資訊、資源和專業技術共享,實現規模效益。
2.3完善內控制度建設,規避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
2.3.1組織結構上確保崗位制約。可參照外資銀行在信貸組織上通常採用條塊結合的矩陣型結構管理體系。信貸業務的組織除了有縱向的總行、分行的專業線管理之外,進一步強調橫向的部門之間的分工與制約,較好地實現風險控制與資源配置效率的最佳結合。
2.3.2改變信貸審計監督的實施主體,增加風險管理
部門的工作職責,加強風險管理部門的職能建設。風險管理部門不能只停留在對已產生的風險進行監測而應參與信貸業務的全過程。從發放前的預防控制到最後的風險認定和處罰。
2.3.3全面落實信貸經營的激勵約束機制。
銀行信貸風險防範歸根到底必須依靠人才。如果一個良好的信貸管理體制沒有相匹配的人才,銀行信貸風險防範只是一句空話。要真正把銀行的激勵約束機制擺在突出位置,不僅是銀行發展的根本大計,而且是有效防範信貸資產風險,使之在激烈的國內外金融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商業銀行現行垂直型決策機制不利於權責利的明確劃分,在改革完善決策機制的基礎上,銀行必須改革現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從幹部人事制度!勞動用工制度、薪酬制度和績效評價制度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既能調動信貸經營人員的積極性,又能有效防範信貸風險的信貸經營的激勵約束機制低效的決策機制。完善的信貸經營決策激勵約束機制應有利於銀行經濟效益提高,應鼓勵信貸人員大膽去做高收益高風險的信貸專案,結果也應同時體現在銀行和信貸人員身上,對信貸經營人員賦以一定範圍的權力,在規定的範圍內,由信貸經營人員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其後果或利益,並且這種後果和利益是事先有明確界定的,再強調權、責、利對等的同時,加強權、責、利三者的時效性與可追索性,專案發生初期體現的收益不可等同認為後期不會出現虧損或風險,因此信貸經營人員的責、權、利應在其負完相應責任後才給予完整體現。
參考文獻:
[1]張國容.關於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內部控制的思考.新金融,2003(4).
[2]徐紅,趙優珍.論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原則和手段.新金融,2003(1).
[3]黃國勇,黃正紅.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範措施的有效性.浙江金融,2003(3).
[4]王芳,張宗梁.銀行業風險與防範.經濟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