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論文:論扶正益腎湯加味治療腎病綜合徵療效研究
醫學論文:論扶正益腎湯加味治療腎病綜合徵療效研究
腎病綜合徵是臨床常見的一組臨床證候群, 以水腫、蛋白尿、低蛋白血癥、血液高凝狀態等為主要病理改變。患者易形成血栓性病變,不僅影響原發性腎病綜合徵的'病情進展,還可引起其他嚴重併發症。目前西醫主要採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及抗凝、降血脂等對症方法進行治療。筆者嘗試性採用扶正益腎湯加味配合西藥治療腎病綜合徵,臨床療效較為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09年8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6例腎病綜合徵患者為研究物件,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等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結果提示尿蛋白超過3.5 g/24 h,血漿白蛋白低於3O g/L,符合2003年《腎病診斷與治療及療效標準專題討論紀要》中的診斷標準,並排除系統性紅斑狼瘡、糖尿病、高血壓病、紫癜性腎炎等引起的繼發性腎病綜合徵。
將所有患者按隨機數字表單盲法進行分組,對照組53例,男性26例,女性27例;年齡24~5歲,平均(36.54±8.32)歲;體質量50~78 kg,平均(63.57±5.28)kg;病程6—35個月,平均(12.35±3.68)個月。觀察組53例,男性24例,女性29例;年齡22~60歲,平均(36.72±8.14)歲;體質量49—80 kg,平均(63.72±5.44)kg;病程5~36個月,平均(12.24±3.57)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體質量、病程等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後均給予低鹽、低脂飲食,給予潑尼松1 mg/kg·d~,每日晨起頓服,8周後逐漸減量,每週遞減原劑量的10% 。觀察組患者同時給予扶正益腎湯加味治療。方中藥味組成:生黃芪、靈芝、絞股藍、紅景天、茯苓、炒白朮、金櫻子、芡實、桑螵蛸、當歸、雞血藤、甘草。肝脾不和者加金錢草、茵陳、陳皮;陰虛內熱者加生地黃、牡丹皮、山茱萸;伴尿潛血者加小薊、仙鶴草、三七粉。1 N/O,水煎2次,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溫服。治療8周後觀察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治療前後24 h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血小板計數等指標的變化。
1.3 統計學方法 將所有資料均錄入到SPSS17.0軟體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互±s)表示,採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2.1 尿蛋白、血脂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患者24 h蛋白尿、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標均有所下降;其中觀察組下降幅度明顯較大,差異有顯著性(P<0.05)。
2.2 血凝指標比較與治療前比較,患者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m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血小板計數等血凝指標均有所改善;其中觀察組改善幅度明顯較大,差異有顯著性(P<0.05)。
3 討論
腎病綜合徵屬免疫性疾病,在發病過程中存在著免疫失衡、ⅡIL液高凝狀態,形成血栓和纖維蛋白沉積,複發率高。 因此在。腎病綜合徵的臨床治療中,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狀態 與提高免疫力十分重要。
腎病綜合徵屬於中醫學的“水腫”、“虛勞”之範疇,以肺、脾、腎三髒正氣虧虛為本,血瘀為標,氣虛租血瘀互為因果,虛實夾雜。本病遷延不愈,日久損耗正氣,氣虛而血行不暢、久病氣機阻滯均可致血瘀,與水溼互結而加重病情。扶正益腎湯是我院中醫專家組經過多年臨床經驗總結而成。方中重用黃芪、靈芝、絞股藍、紅景天,以補氣扶正;茯苓、炒白朮健脾益氣,助後天之本而氣血生化有源;金櫻子、芡實、桑螵蛸補腎益精固蛋白;當歸、雞血藤養血補血,使氣血旺盛而益腎填精,提高免疫功能。
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黃芪可促進肝臟白蛋白合成,增加肌體蛋白儲備,有效改善低蛋白血癥,同時具有免疫調節作用,抑制腎臟一氧化氮合成,糾正腎臟血流動力學異常,一定程度上逆轉尿蛋白。
當歸、雞血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I 栓形成,改善腎臟區域性微迴圈,可溶解微細血栓,降低血黏度。
本研究發現扶正益腎湯加味輔助治療腎病綜合徵可明顯改善患者腎功能,延緩疾病進展,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