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民間舞論文
淺談中國民間舞論文
民間舞是一切舞蹈的藝術之母。它從原始的舞蹈中脫胎出來,既是原始舞蹈的昇華,又是舞臺表演性舞蹈的基礎,那麼,在學習過程中,要有系統、有規範的繼 承、研究、融合、創新,既要掌握系統的民間舞蹈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基本的舞蹈動作訓練的技巧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和舞蹈作品創作能力。同時努力 提高素質,淨化心靈,高尚志趣,陶冶情操,完善品格,啟迪智慧,使身心得到健康發展。透過對優秀的舞蹈作品的學習,形象化的瞭解到古今中外的優秀舞蹈舞劇 作品,開闊眼界,給今後的舞蹈實踐提供重要的基礎,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舞蹈文化素質的藝術人才。
中國民間舞是經過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這樣漫長的歷史性階段逐步發展起來的舞蹈文化藝術,它並不是舞蹈界的學術權威憑空想象出來的藝術術語或藝術名詞,它是經過千百年來的艱辛磨練而形成的一個龐大的舞蹈文化系統,它本身含有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民間舞蹈文化內容。反過來說中國民間舞蹈是由各個民族具有的不同特點、不同性質,不同風格的舞蹈所組成的,各個民族又以自己各個地域的不同地方風貌、人文景觀、生活習慣,孕育出多種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
在歷史發展的程序中,那些失去了審美價值或因歷史上某此原因被遺忘、被失落、被禁止的民間舞蹈,成為了歷史民間舞,那些在人民大眾的心目中得到認可和接受的就流傳至今,並被時代生活賦予了新的內容,促進了中國民間舞蹈的向前發展,演變成今天舞文化中特殊的主體地位。
民間舞的概念
民間舞蹈,顧名思義,是源自於民間的舞蹈,它是最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是諸多舞蹈藝術種類的來源,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勞動過程中產生,由勞動人民直接創造的具有鮮明的人文風俗和濃厚的地方特色,反映著一定歷史務件下人們的生活習俗和社會狀況,並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而注入新的內容,表達著人們最真實,最純樸的思想感情,並有著獨特的舞蹈風格和個性特徵,它是以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為來源,並由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來傳承的一種傳統舞蹈形式,是一種既古老又年輕的情貫古今的藝術。
中國民間舞蹈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體系,是伴隨著中國的社會發展而日益繁榮與不斷昇華的中國舞文化。中國民間舞蹈跨越數千年悠久歷史流傳至今,依然盛行不衰,其原因就在於它不斷孕育著時代精神,不斷由人民大眾在勞動中發展,不斷注入其新的藝術活力,才使其得以繁衍生存,推陳出新。由此可見,中國民間舞是一種深深植根於廣大民眾的社會生活中,反映廣大民眾的精神生活、思想感情、理想願望的藝術表現形式,它是生命律動的呈現,群體活動的形象。是由人民群眾集體創造、集體娛樂、集體傳承的中國舞文化。
民間舞的起源和發展
民間舞蹈起源於民間,起源於古代各民族的社會氛圍和日常生活,是人們最原始的精神表現形式之一。民間舞蹈是人們的藝術之母,它伴隨著人類生活繁衍而來,又隨著時代變化不斷髮展。它在時代的轉折中不斷更新,在繼承揚棄中得以昇華,成為廣大民眾喜聞樂見、心靈相通的民間藝術,永恆地存在於人民的藝術生活中。
遠古時代,以農牧為主的我國各族人民,在物質上依賴土地,精神上崇拜神靈構成了原始民間舞蹈萌發的時代背景。
中國民間舞蹈是用人類自身的形體動作、思想感情來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體動態文化,是透過人的形神來傳神達意,抒發情感的。早在史前時期,我們勤勞、智慧的祖先,在勞動中就懂得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人體動態來表達他們最激動的思想感情了。那時的舞蹈活動,幾乎滲透到人類活動的一切領域。無論是生產勞動、遊牧狩獵、戰爭鼓動、宗教祭祀、風土人情、娛樂典禮,可以說每一項重大活動都沒有離開舞蹈,而這些舞蹈自然都是由群眾集體創造,集體傳承的。在自編自演舞蹈活動中,真實地表達最廣泛勞動人民的喜怒哀樂,豐富和裝點著他們單調、古樸的生活,伴隨著他們的苦樂人生而存在和發展著……
中國是一個具有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孕育了五千年的藝術文明和精神文明。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無數中華兒女集體創造的優秀的燦爛文化,其中舞蹈就是歷史長河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自己獨特、耀眼的光芒。舞蹈藝術作為一種人體語言藝術,它是“活的雕塑、動的畫面”,對於那種無以言說的深刻情感,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內在情感,舞蹈詮釋得淋漓盡致,透徹之極。而民間舞又是舞蹈中的典型,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以生動形象的藝術造型,豐富淳樸的表現形式,活躍在人民大眾的生產生活中,促進著中國古文化不斷向前發展。
中國民間舞蹈是全國各族人民藝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全民參與性和自發性。
民間舞蹈——是民俗的表現者和傳承者。如果從民俗和藝術的關係這個角度來研究民間舞特徵和發展規律,就會發現民間舞和民俗事象有著透徹的聯絡,二者互為依託、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共同發展。民間舞蹈是從廣大人民的實踐與生活中得來的,且與民俗事象有著密切的聯絡。例如:歲時民俗活動中“歡度春節”、“正月十五鬧元宵”,人生禮儀民俗中的“婚禮舞”、“宴席舞”、“慶典舞”、“喪葬舞”;生產民俗中的“慶豐收舞”“農家樂舞”;信仰民俗活動的“宗教祭祀舞蹈”等都屬於民間舞的範疇。
在諸多民俗活動中,舞蹈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以其生動的形象和高超的技藝吸引著眾多的觀眾,使民俗事象有了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同時,民間舞蹈也正因為有了固定的日期,有了固定的地點舉行,也就充分保證了舞蹈形式的世代發展和傳承,再現其藝術精華。
民間舞蹈的傳承
在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後,民間舞蹈也隨之分化發展,一部分成為奴隸主表演的舞蹈,後來逐步發展成為宮廷舞:一部分仍保留在奴隸的中間,未登大雅之堂,繼續在民間流傳、發展、昇華。由於出現了專供統治者們觀賞取樂的宮廷舞蹈和用於皇宮祭祀的禮儀舞蹈,所以民間舞蹈就被劃分出來,流傳於民間,不斷的發展創新。從原始性上升到社會性,從感情宣洩到託物言志,從娛樂和祭祀發展到刻畫人物,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古往今來,中國民間舞始終遵循著“文以載道,語以言志,舞以宣情”的美學傳統,不斷由人民大眾在勞動中產生、發展和創造,注入其新的活力,使民間舞蹈的藝術風味土而土香純樸,趣而風趣動人,俗而不落俗套,調動起參與者的熱情,引發起接受者的共鳴,再現其中國民間舞蹈藝術的深層內涵,讓人民充分享受到高度文明社會的精華文化和上層藝術。
民間舞是一切舞蹈的藝術之母。它從原始的舞蹈中脫胎出來,既是原始舞蹈的昇華,又是舞臺表演性舞蹈的基礎,那麼,在學習過程中,要有系統、有規範的繼承、研究、融合、創新,既要掌握系統的民間舞蹈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基本的舞蹈動作訓練的技巧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和舞蹈作品創作能力。同時努力提高素質,淨化心靈,高尚志趣,陶冶情操,完善品格,啟迪智慧,使身心得到健康發展。透過對優秀的舞蹈作品的學習,形象化的瞭解到古今中外的優秀舞蹈舞劇作品,開闊眼界,給今後的舞蹈實踐提供重要的基礎,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舞蹈文化素質的藝術人才。
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民間舞也隨著社會在不斷髮展演化,逐步可形成以下特點,與古典舞、芭蕾舞等有著本質上和形式上的區別。
1、繼承性:中國民間舞蹈儲存著許多古代生活的形象特徵,積澱著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文化因素,它和人民的傳統觀念、民俗活動緊密結合,世代相傳,不斷髮展昇華。
2、群眾性:它是人民群眾集體表演、集體傳承、集體創作的成果,來源於群眾服務於群眾。源於生活,創為藝術。
3、自娛性:每當人群聚集最眾多、最激動、最活躍的`集體場合,都是以舞蹈的形式來表達,抒發“他們”內心的思想情感的時候。它是人民群眾自娛自樂的藝術表現形式,來自人民心中最真摯的情感流露。
4、適應性:它是以歷史時代為背景,適應著時代的潮流與發展,有著與時俱進的特點。要更多的深入生活,避免脫離生活,“閉門造舞”,要對新的時代人物,新的社會風貌具有新的感受,在藝術創作上有真正的新意,鼓舞感動著一個時代階段的人。
5、地域民族性:它受地域、民族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特點和地域文化色彩,顯示出其它地域或民族的影子特徵。但在民間舞蹈中,不能為了賣弄技巧而生搬硬套。
既有節奏的變化而又有規律的動作技巧,才叫舞蹈。在繼承傳統的民間舞蹈訓練過程中,不能只停留在機械的複製動作上,做一名被動消極的動態傳播者,而應該潛心於學習,從動態表現中去挖掘民族的核心動律。
民間舞蹈是一種人體語言表達形式的文化藝術,它不僅是一種藝術技能技巧的具體體現,還包含著許多深邃的意境。在舞蹈的訓練過程中,必須將自己的心態融入舞蹈訓練中,親身去體驗,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刻苦鍛鍊自己的舞蹈基本功,鍛鍊自己的身體協調性,最大限度的開展肢體的表現力,掌控舞蹈的技術技巧和舞蹈的風格韻律,增強舞蹈藝術的表現力,培訓正確抒發情感、完整刻畫舞蹈形象的藝術水準。
民間舞的技巧技能是為了舞蹈所要表達的特定情緒而創造出來的,是符合具體的舞蹈劇情中的需要的。
我們挖掘、蒐集、整理民間舞蹈素材,主要的目的也就是表現現實生活,從生活出發去提煉舞蹈動作,創作生動的藝術形象。
舞蹈創作是基礎,應努力參與到創作中去,既要學習舞蹈的理論知識,也要掌握舞蹈的技巧技能,更要編排創造出真正屬於自己的舞蹈節目。
民間舞蹈不僅是舞蹈藝術的寶庫,而且是舞蹈藝術賴以生存的土壤,任何優秀的舞蹈作品,都是吸收民間舞的豐富營養,反覆提煉加工,使之更切合於特定社會階段的需要,從而廣泛流傳,被人民大眾所接受和喜愛,成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一個舞蹈工作者,就應該不斷地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精湛自己的舞蹈訓練技能和技術技巧,發掘民間舞蹈中更深層的文化內涵,更多更好地創造出與時俱進的文化藝術精品。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民間舞蹈一定會附和著時代的脈膊跳動,娛樂於群體,服務於人民,促進著中國舞文化的不斷昇華,不斷髮展,創造中國民間舞蹈的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