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高校培養複合型俄語翻譯人才的教學模式再思考論文

東北地區高校培養複合型俄語翻譯人才的教學模式再思考論文

  俄語是目前世界上三大語言之一,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也是我國尤其是東北地區外語教學中的熱門語種。對於擁有地緣優勢的東北地區高校而言,發展俄語學科具有重要意義。近些年來,中俄關系穩定、政治互信,其良好關係拓展與深化了兩國在經濟、科技、文化等諸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兩國在航天、石油、核電站等多領域的大批經濟技術合作專案正在實施,科技與教育領域的合作也逐步深化。所有這些都要求懂相關專業知識並熟練掌握俄語的專業複合型翻譯人才的參與。因此,俄語人才培養既是促進兩國交流與合作向深層次、寬領域方向發展的必然要求,也符合兩國政治關係良性互動的需要,對促進兩 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俄語翻譯人才培養的研究現狀

  多年以來,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都在潛心研究有關專業俄語翻譯人才培養問題。他們針對教改中出現的問題與質疑,積極論證構建跨學科複合型俄語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其研究現狀如下。

  第一,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是先決條件。高校應加大師資隊伍建設的力度,改善教學辦公條件,增強高校間俄語教師經驗交流以及中青年教師的培訓力度,提升青年教師的整體素質,建立全國統一的俄語教師培訓基地,透過在職進修、暑期進修、訪學或師資交換等方式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第二,“專業+俄語”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基礎。培養具有相關專業背景且俄語語言能力強的專業複合型人才的意義在於:具有專業理論背景並熟練掌握俄語的複合型人才具有廣泛的社會適應性和創造性,對具有專業背景的人才加強俄語教育有利於人才知識結構的複合和最佳化,容易使一些優秀的科技人才脫穎而出。“專業+俄語”人才培養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種專業加外語的複合培養模式,它可以作為高校俄語人才培養的一種更為實用的模式。

  第三,國外高校教育專家對於複合型俄語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觀點是不斷加強高校間交流與合作,鼓勵並支援優秀俄語翻譯人才出國深造,進而拓展出國人員的知識面,從而做到改變俄語翻譯學科領域過窄,且深度不夠的局面。同時,國外專家指出:應加強對宇航業、飛機制造業、醫學、教育、藝術、經貿、科技、石油、軍事等學科翻譯人才培養的支援力度。在強化專業和俄語基礎課程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引導翻譯方向學生以公派或交換生的形式到俄羅斯或獨聯體其他國家繼續深造,重點進行專業能力培養和語言水平提高,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二、俄語翻譯人才培養的新教學模式研究

  現結合俄語教學實踐經驗對以上俄語翻譯人才培養現狀進行再思考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從高校俄語專業教學角度,本科教學可分為基礎階段和提高階段兩部分。基礎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這方面各高校俄語專業已形成成熟的模式,本文不再贅述。而對於培養複合型俄語翻譯人才而言關鍵點還要落在提高階段。筆者認為應採取如下措施:

  課程方法改革

  東北地區設有許多對俄貿易公司和旅行社,這為學生的實踐和就業提供了機會和場所。針對這種優勢可採取如下措施:

  首先,東北高校應在提高階段以選修課的.方式開設經貿、旅遊、商務、飯店管理等實務性課程,突出特色翻譯方向。此外,高校還應結合經貿旅遊等內容進行筆譯、口譯等翻譯課程訓練,逐步使學生將翻譯技巧運用於翻譯實踐中,為培養複合型俄語翻譯人才打下外在基礎。

  其次,高校應加設相應中文課程以提高翻譯水平。母語教學在高校俄語專業是受到忽視的一門課程,很多學生在完成大學學業以後,漢語仍停留在高中的水平,主要表現在漢語詞彙貧乏、語法淡漠、語體不當、行文不暢等方面。殊不知,外語專業學生的任務之一就是把漢語作為元語言準確地翻譯成外語。實在難以想象,一個漢語功底薄弱的人能夠出色地完成翻譯任務。所以,提高俄語翻譯人才的漢語素質,培養他們紮實的漢語表達能力已經刻不容緩。

  最後,高校應整合專業課程,打破以往“各自為政”的框架。例如,翻譯課上同一題材的內容,在精讀課、泛讀課、視聽課、口語課上要相互照應、相互滲透,從而能夠使學生對同一知識進行不同角度的理解,最終達到強化學生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

  教學方法改革

  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新時期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確定,必須賦予外語課堂教學新的內涵,並以新的理念來引導外語教學。因此,在俄語翻譯專業教學中應適當實行如下教改方法。

  1.在翻譯教學中運用直觀教學法。圖片、多媒體影音、情景模仿等形式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理解所學語言,創設特定的語境,為整個課堂奠定一個積極向上的基調。由於翻譯教學中涵蓋了日常生活、科技人文、經濟貿易、文學國情等多種資訊知識,所以不同的課型應該設計不同的直觀教學手段。

  2.在翻譯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以俄語翻譯為基礎引導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進而達到複合式人才培養的目的。學生可以藉助俄英兩種語言的學習,找到二者的差異,或是透過其他專業知識分析,從而解決俄語翻譯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3.在翻譯教學中運用討論式教學法。在提高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和專業知識,而在日常教學中開展討論式教學法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翻譯知識水平的必要方法。討論式教學法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素質和翻譯水平適當選擇討論的問題,並要求學生在課前對討論的問題認真準備,必要時可以在課前自願組成小組展開預習活動,以保證課堂討論的積極性和有效性。課上可以採用小組討論或全班討論等方法,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要求學生結合相應專業知識進行翻譯實踐,並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大膽提出自己的翻譯方案,相互討論交流翻譯技巧,找出俄漢語翻譯表達的異同,最後由教師給予指導和總結。

  教學實踐改革

  複合型翻譯人才培養途徑的複雜性要求高校從課堂教學和校外實踐兩個方面開展工作。因此,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高校還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把課堂教學培養與課外實踐結合起來。

  從課堂教學層面看,不斷創新的教學模式為人才培養打下堅實基礎。學生能夠從日常教學中獲取大量知識資訊。但為了檢驗學生學習效果,更為了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可依託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開展不同規模、不同型別的俄語翻譯學科競賽,在每學期舉行一到兩次俄語口譯比賽、俄語筆譯比賽,競賽內容可將課堂理論知識與課外翻譯材料相結合。這種競賽方式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科競賽與學生的翻譯學習產生良性互動。

  從實踐層面看,高校應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利用課外時間進行翻譯實踐,其意義不僅僅在於增加知識,鍛鍊翻譯能力,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使學生擺脫課堂教學的“禁錮”,完全從實踐角度對自己的翻譯能力培養進行深層次思考。這就要求高校教學管理部門依照相應的教學計劃安排社會實踐翻譯活動。從東北地區現實條件來看,有很多實踐機會。例如,哈爾濱市每年一次的哈洽會,齊齊哈爾市每年一次的小商品交易會,屆時都有很多俄羅斯商貿代表團前來參加,可以讓學生現場實習實踐,以達到鍛鍊口語、現場實踐學習併為今後工作積累寶貴經驗的目的。此外,學生還可利用寒暑假和教學計劃安排的實習時間去機場、碼頭、賓館、旅行社、外資企業等視窗單位參加社會實踐,檢驗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培養獨立從事翻譯工作的能力。當然,還可充分利用校際間建立的友好關係,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以假期夏令營或合作培養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俄語翻譯能力。

  三、結語

  根據高校“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重實踐、高素質”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方案的總體要求,高校俄語專業應結合專業實際,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培養複合型翻譯人才為目標,科學設定課程體系,構建覆蓋面廣、針對性強、設定合理、規劃科學的複合型俄語翻譯人才培養模式。該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在高校俄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中展開,重點進行提高階段專業教學課程的教法研究以及實踐翻譯教學探索,將改變以往填鴨式、灌輸式等教學方法,在課程體系建設上力求時代感,在課程設定上既體現針對性和實用性,又體現豐富性和現實性,切實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和相關專業水平,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將培養出文化視野開闊、知識結構新穎、富於創新精神、競爭能力強,熟練運用俄語語言進行交流與溝通的各類高層次、國際化、複合型翻譯人才。因此,以培養複合型俄語翻譯人才為主打的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將為高校對俄交流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