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結構化思維與表達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淺談結構化思維與表達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論文關鍵詞:結構化思維與表達 對外 口語

  論文摘要:筆者透過分析當前對外漢語初級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實施了結構化思維與表達法,有效提高外國留學生漢語的表達能力,並最大程度地迅速提升了留學生漢語口語表達的技能。

  “聽、說、讀、寫、譯”是教學中的幾項基本技能訓練。尤其是“說”,在實際語言運用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語言教學中,口語課十分重要,它是擴大和積累詞彙鞏固語法知識、訓練閱讀技巧、培養閱讀習慣、逐步獲得外語交流能力的必要途徑。

  在初期的對外漢語學習中,漢語的口語技能的掌握往往先於其它技能。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漢語口語教學自然也就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向來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者所重視,並且也探索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許多漢語學習者也同樣重視口語技能的提升,因為當他們掌握了基本的漢語知識,想要進一步真正學會運用漢語的話,口語交流是他們獲取更多知識和資訊的重要手段。毫不誇張地說,只有取得漢語口語表達的自由才能使一個人的知識水平提升到—個較高層次。然而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能夠獲得漢語口語表達自由的留學生並不多,多數同學在口語表達中都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他們也非常迫切的想突破這些妨礙他們自由表達的障礙,能夠流利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留學生口語交流中的主要問題表現為語句不連貫,習慣於一個詞一個詞地往外蹦,節律不明顯,語調平淡,停頓不當,表達不流利、不自然,並且回答問題時總是儘量用詞,而不是用完整的句子;或者只是堆砌實詞,而減少或避免使用虛詞;語音語調的問題也非常突出。我們對個別的如發音、語調等問題都有了很多的解決方法和對策,如朗讀練習、跟讀練習等等。但是諸如此類的方法都是從解決某個問題點出發的,並沒有找到能迅速提高漢語口語交流能力的根本方法,沒有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溝通途徑。追其根源,其問題的關鍵在於思維的訓練,語言與思維密不可分。在語言教學中,將思維的訓練融為一體。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透過結構化思維與表達法來解決這一難題。結構化思維,是一種論證思維,早在中國古代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下,即結構化思維的經典描述。結構化思維首先需要說話人明確“有效溝通”。什麼是有效溝通,就是說出來的東西是給你要交流的物件聽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希望別人瞭解你的想法;支援你的觀點;希望別人按照你的想法行動。同時,要讓對方準確快速解你的意思,掌握關鍵點等。那麼,有了這個明確的目的,結構化思維與表達的方法就有了用武之地。

  該方法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一、結論先行,以上統下:一箇中心思想打頭,上概括下,下支援上

  曾經要學生們練習這樣一個話題“我和我的朋友”,要求是把學生和他們朋友的關係透過一些例項來說明。大部分學生都是表達諸如“我和某某是好朋友”,“我和他一起吃飯,一起玩”,“我們一起參加宴會”“我們一起很高興”......。語言結構散漫、表達層次不清晰。如果透過結構化的表述方法應該這樣來組織:“我的朋友是某某,我們關係非常好”,直接給出話題的中心思想,把自己和朋友的關係闡述清楚,其後的論述就可以圍繞“關係好”開始展開:“我們經常一起吃飯、參加party”“我們一起學習、互相幫助”......。結構簡單清晰,學生們非常容易掌握。經過這樣結構化思維法的練習訓練,留學生很快就能夠自己抓住想要表述觀點的中心思想,後面的例項表述的發揮就順暢多了。

  二、歸類分組:共性思想分組歸類

  為了方便交流,必須對各種思想觀點進行分組;並將分組後的.思想觀點經過不同層次的抽象後構成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型。

  例如,我要學生去超市購物,需要他們買“黃油、雞蛋、葡萄、胡蘿蔔、桔子、牛奶、土豆、酸奶、蘋果等等物品”,那他們怎麼去清晰而又準確的表達呢?

  可以透過歸類分組的思維,將“牛奶、雞蛋、黃油、酸奶”這些作為“蛋奶製品類”;將“桔子、蘋果、葡萄”作為“水果類”;而將“土豆”、“胡蘿蔔”作為“蔬菜類”,透過這樣的分類來記憶和表達,學生就會很快的、準確的表達出他們需要買的物品了。

  三、遞進:按邏輯組織語言

  按照時間邏輯,空間邏輯及重要性邏輯來表述。時間邏輯意思就是按照先後順序、前因後果進行表達,如今天我早晨幾點起床,到學校幾點啦,上了幾節課,中午碰到哪個朋友,下午去哪裡打球了,晚上參加了誰的party等等;空間邏輯是按照從個體到整體,或者從全域性到區域性來表述,如我住在一個什麼樣的房子裡,裡面有客廳、臥室、廚房等,客廳裡有什麼,臥室有幾間,廚房很漂亮;按重要性邏輯表達就是緊急又重要的先說,緊急不重要的第二說,不緊急但重要的其次,不緊急又不重要的最後。

  綜上所述,掌握結構化思維的基本方法,靈活使用這些典型的邏輯手段,能夠使留學生口語表達的內容更清晰、更合理、更易懂,迅速的提高他們實際交際中運用漢語溝通的能力。而且能有效使用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句子,而不僅僅是實詞,因為句子才是有效溝通的基本單位。我們也有理由相信,經過結構化思維與表達法訓練的學生,對於漢語的畏難情緒也會逐漸降低,達到促進語言掌握,離他們自由溝通的夢想也更近一步。

  參考文獻:

  [1]張樹昌,楊俊黃.閱讀教學淺析[A].對外教學論文集[C].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5.

  [2]楊蕾.對外漢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探討[J].高教論壇,2008,(9).

  [3]濮擎紅.對外漢語口語教學探析[J].語言教學研究,2009,(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