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以來中國電影現實主義分析論文

新世界以來中國電影現實主義分析論文

  第1章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現實主義的生存境遇

  大眾文化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便在中國興起,但是當時受到了以精英旨趣為主導的高雅文化和主流文化的批判和抵制。開始於1993年一直持續到90年代後期的一場關於人文精神的大討論,便是精英對大眾的一次正面的、持久的對抗。與此同時,在電影界首次提出的主旋律的概念很快演變為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文藝思想。隨著江澤民在1994年1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引用,該文藝思想迅速上升為我國的文藝工作指導方針,最後被寫進了十五大報告,成為黨的二為和雙百的文藝方針的具體體現。主旋律的提出也是官方文化為對抗大眾文化掀起的娛樂化浪潮而採取的一種措施。

  所以,在20世紀的90年代中國形成的是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大眾文化三分天下的文化局面。在這種多元的文化格局中,大眾文化的快感追求未能獲得自由的發展空間,不管是精英文化還是大眾文化都處於主流意識形態的管理體系之內,文藝創作基本保持著感性和理性、快感和美感、慾望和道德的平衡。

  進入新世紀以後,隨著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轉型的完成,市場機制的形成,中國的大眾文化才真正獲得了比較充分和自由的發展,真正進入了成熟和繁榮的十年。首先是學界關於人文精神的爭論漸漸息聲,代之而起的則是關於審美日常化、日常審美化的研究和討論。這可以說是學界對大眾文化的一次正面認同,也意味著對大眾文化的接受和肯定壓倒了對大眾文化的批判和否定。大眾文化不再以遮遮掩掩的姿態出現,也慢慢褪掉了自上而下的色彩,而是充分表現出了自下而上的文化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找樂的特點更被上升為一種審美標準,日常性和世俗性都成為文藝作品可以公然表現的東西。

  既而出現了消費文化現象,鮑德里亞的消費文化理論被廣泛接受:消費社會是一個被物包圍的社會,而消費地點就是日常生活世界;消費社會使物變為一種命運的、激情的和命定性的符號,這些符號包圍著社會生活時,便使得日常生活重新獲得偉大與崇高其目的正是為了使平庸得到滿足並得到寬恕。消費社會所帶來的轉變是巨大的,消費文化所產生的影響也是遠為深刻的。這種大規模的物(商品)的消費,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且改變了人們的社會關係和生活方式。這種改變不僅是社會經濟結構和經濟形式的轉變,同時也是一種整體性的文化轉變。在消費文化的背景下,對日常生活的認可絕不僅僅停留在審美和詩意的層面上,而是更徹底地認同了日常生活的物質性。

  第2章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現實主義的理論困惑與建構

  整體生存境遇的改變不僅使中國電影現實主義的創作實踐受到了衝擊和挑戰,而且向中國電影現實主義提出了新的理論問題,使中國電影現實主義研究陷入了理論困境。只有廓清理論上的困惑,建構新的電影現實主義理論體系,才能促進電影現實主義創作的持續發展。現實主義在其歷史演變中不斷從最初的藝術規範中繁衍出新的現象,其理論內涵也不斷地豐富更新,看似古老而經典的現實主義卻變得越來越複雜。現實主義的理論定位也越發模糊,引發了文藝理論界的眾說紛紜。

  對於當下中國電影現實主義研究來說,現實主義的定位問題顯得尤其重要,因為在新的生存語境中,面對實踐和理論的多重困境和挑戰,以及時代賦予的現實使命,電影現實主義函需進行現代化轉換。理論研究者們幾乎達成了一個共識:當前中國電影需要的`現實主義不能再是那個傳統的現實主義了。今天的現實主義電影不是要回到過去的現實主義的教條中去,更不是要退回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電影模式,而是要打破傳統的觀念和形式,重新建立電影和當下社會的關係,建立新的電影現實主義觀念,探索新的電影現實主義的表現形式,使其適應新的社會形勢、文化環境和產業環境,實現其自身的現代化轉換。那麼這個新的現實主義將是一個什麼樣的面貌和身份呢?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更好地研究傳統的電影現實主義進行現代轉換的有效途徑。

  中國傳統的電影現實主義研究是將現實主義視為一種文藝思想,除了藝術上的要求之外,更意味著立場和態度,是進行電影創作的一種指導性的思想觀念。

  現實主義還是一種創作方法,是作家藝術家進行創作時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崔志遠的《現實主義的當代中國命運》一書便是將現實主義作為一種創作方法進行研究。現實主義還可以是一種創作精神,指作家或藝術家直面現實的精神和態度,比如馮雪峰在《中國文學從古典現實主義到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發展的一個輪廓》的論文中就是在精神和傾向的意義上使用現實主義這一概念。在西方,也有人將現實主義與唯物主義並稱,將其看作一種世界觀,比如馬克思主義的現實主義文藝思想。而當代西方現實主義研究者中也有人將現實主義視為一種美學風格,比如美國學者羅伯特斯坦姆在《現實主義問題:導論》中就提出應該把現實主義視為多種美學風格中的一種,將電影現實主義研究帶出本體論的研究思路。現實主義在定位上的變動性確實為理論研究帶來了麻煩。

  第3章結語

  中國電影在現實性的追求中試圖建立的是電影與現實的同構關係,即用電影創造一個現實的映象,追求的是電影的現實效果。現實效果表示觀影者依據假設足夠強烈的真實效果,對於再現形象歸納出來的一個存在的判斷,為這些形象確定一個現實中的參照物。易言之,他相信,他看到的不是現實本身,但是他看到的是曾在現實中存在的事物。

  這使中國電影深深地植根於現實生活和社會歷史,從人物到環境都要求和客觀現實相符,電影畫面上的一切都需要有現實的依據,一旦有與現實不符的地方便有可能被扣上虛假或脫離現實的帽子,所以創作者也都小心地進行自我規避,在藝術表現上極為謹慎。所以,中國電影便獨具一種嚴肅、認真的風格,不似好萊塢電影那般灑脫自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