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課堂活力的締造者論文1300字

學生是課堂活力的締造者論文1300字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習者是主體,是知識文化的創造者,是課堂的開發者他們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東西,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所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他們的思維始終處於積極的狀態。在適當的時候思維被啟用起來,會給你提出一些叫人難以回答的問題,如果處理得當,課堂會因此而絢麗,充滿活力。比如:

  《麻雀》這篇課文講述了一隻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歌頌了母愛的偉大和熱愛幼小者的高尚品質。

  當我指導學生理解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這句話的時候,一位學生突然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為老麻雀不應該從樹枝上飛下來。教室裡一片譁然,同學們都紛紛交頭接耳,我沉思片刻後,問他:為什麼呢?他說:因為飛下來它既救不了小麻雀,而自己也會白白地搭上一條性命。

  學生1:迫不及待地站起來說:我覺得應該飛下來,因為在那種情況下,老麻雀不飛下來救小麻雀,小麻雀就只有一死,如果飛下來和獵狗一搏,小麻雀可能還有一點希望。

  學生2:說:不該飛下來,因為老麻雀還有很多孩子,它明明知道自己飛下來就只有一死,卻仍然救不了小麻雀,而其餘的孩子就可能被活活餓死。

  學生3:說:應該飛下來,作為一個母親,不應該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去而不去救的。

  辯論就這樣不自覺地展開了。

  我說:同學們,剛才這幾位同學都說得很有道理,大家想一想,老麻雀不飛下來,能做到嗎?

  學生4:說: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這是作為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危險時的一種根本(本能)反應,該不該飛下來在那種情況下它根本不能去細想、不能去分析。

  學生5:

  說:做不到,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母親在看到自己孩子有危險時不去救的。

  學生6:說:做不到,即使犧牲自己,犧牲其餘的孩子它也要去救,要死大家都死在一塊。

  老師小結:同學們,可見,老麻雀不從樹上飛下來是根本辦不到的,因為它作為一個母親,天生就具有作為母親的本能,在任何強大的敵人和危險面前,這種本能就體現得更充分。提問的同學也點點頭。

  組織學生就老麻雀該不該從樹上飛下來的討論是我課前沒有設計的一個環節,當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並表現出很高的興趣的時候,如果老師不去理會他,我想學生們會覺得是一個遺憾,好奇心會促使他們去研究這個問題,道理不辯不明,於是我讓學生試著去辯論,而後又因勢利導,把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引向文字,達成學生思想和文字內涵的共振,使學生不僅理解了強大的力量是一種母愛的本能,而且感受到了所有母愛的偉大,更深刻地理解了文字深層的涵義。這樣,既保護了學生可貴的批判性思維,又在更深層次上實現了學生思維與文字的價值觀的統一;既超值地完成教學任務,又活躍了課堂氣氛,真可謂一箭雙鵰!我認為這個環節上的教學是成功的,如果沒有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就不可能有這樣的教學過程,一堂活躍的即時生成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我們的教育物件學生,他們是課堂活力的締造者。

  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向活動過程,是教師與文字、學生與文字對話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但是小學生作為特殊的生命群體,受自身認識水平、生活閱歷的侷限,所以教師要及時地將學生引導到文字中,不能為了追求生成效應讓其遊離文字,漫無目的的亂跑,即使對話再精彩,再華美,那也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的擺設罷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