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課堂閱讀模式努力提高教學效果的論文2000字
構建課堂閱讀模式努力提高教學效果的論文2000字
小學語言閱讀教學的課堂結構多種多樣,運用哪種結構最佳,應根據教材的本身特點,選用其最佳化的課堂結構形式。這樣,才能充分提高教學效率,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平時教學中,我注意最佳化課堂結構,構建閱讀教學模式,收到一定的效果。
藉助教具、學縣,最佳化課堂教學。如教學《可愛的草塘》時,我開啟幻燈,出示北大荒草塘的圖面,簡介了草塘的美麗景色,富饒的物產,奇特的風光,在這種情境中,學生學習興趣濃烈。優美的形象刺激著學生的情緒,影響學生的情感活動,而相應的情緒、情感活動又會影響學生的思維活動及語言表述。教師憑藉創設的情境進行教學,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課堂效率,得到了最佳效果。
發揮多媒體優勢,最佳化閱讀教學。隨著資訊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教育科學領域。這對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大其知識面,開發其智力,有著積極作用。利用多媒體可創設生動有趣、富有啟發的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很快進入教師創設的學習情景之中。在教學《盧溝橋的獅子》一課時,我透過多媒體,創設了特定的`教學畫面。上課伊始,就在電視螢幕上出現了盧溝橋的獅子以及“七七事變”的情景,學生個個全神貫注,情緒高漲,急於想知道盧溝橋的獅子和“七七事變”的全過程,強烈的求知慾望油然而生。
同類課文比較,發展學生思維,最佳化閱讀教學。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課文的體裁相同,教師要有意指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進一步學習新的知識。有比較必定會有新發現,這種結構方法尤其適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琥珀》一文的教學結構,可採用比較法,因為學生已學過《黃河象》一文,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這兩篇課文都是介紹化石方面的知識,這是共同之處。引導學生比較並歸納出兩課的不同點:(1)記敘的順序不同。《黃河象》採用了倒敘的手法,《琥珀》則按事情發展順序寫。(2)形成條件不同。《黃河象》骨骼化石形成的條件有四個:天氣炎熱;泥沙掩蓋;地殼變動;時間過長。《琥珀》的形成分為兩步:第一步松脂球的形成,第二步是四個條件(略)。智力的核心是思維,這種教法嘗試後,效果良好,氣氛活躍。學生勤于思考,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認識到發現琥珀的重要價值。
緊抓線索,牽一髮而動全身,最佳化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脈絡分明,有貫穿全文的線索。分析這類課文時,要牢牢扣住線索,衝破老的教學結構,簡化頭緒,騰出時間鞏固練習。葉聖陶寫的遊記《記金華的雙龍洞》按瀏覽的先後順序記敘,表達了熱愛祖國壯麗河山之情。它有明暗兩條線索,明線以遊洞為順序,暗線以泉水流經路線為線索。開篇朗讀全文後,啟發學生畫出遊覽線索圖,然後重點理解“外洞、孔隙、內洞”三部分,以大小、明暗、景物奇異進行比較,體會新奇帶來的快感,為進入內洞所見那種夢幻奇異般的美景作鋪墊,給人一種美感。
巧拎文末總結句,反顧全文,最佳化閱讀教學。小語教材中不少課文是在結尾處總結全文,點明中心。如《大森林的主人》、《養花》、《金色的魚鉤》等。因此,可先找出點明中心的句子,反顧全文,找說明結論的緣由,直奔主題。《養花》最後一節:“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老舍用對稱的語句,相應的詞彙,總結了全文,含意深遠。再引導學生反過來從前面找“喜、憂、笑、淚、花、果、香、色”在文中的落腳點,思考養花到底有什麼樂趣?學生透過具體的事實,運用恰當的詞語瞭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能改變其結構單一的症狀。結構單一,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課堂教學處於低效狀態。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有助於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當前閱讀教學的改革,一是要樹立和強化訓練意識;二是要樹立和強化學生主體意識。教師課要上得實實在在,語言文字訓練要紮實做,體現出訓練的過程,使學生透過自身的言語實踐活動,提高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