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環保系統論文

智慧環保系統論文

  “智慧環保”是建立在原來“數字環保”的概念上的心思想。大家對於智慧環保有多少了解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智慧環保系統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環保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大家關心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環保技術迎來了歷史性的轉折時期,就是才一直以來的“數字環保”轉變成“智慧環保”,而物聯網在這一次轉折之中起到了一個基礎的作用。本文將透過對“智慧環保”工作原理的敘述,說出“智慧環保”對於環境保護和環境資訊歸納分析的重要性,從中引入江蘇無錫太湖的“智慧環保”模式來做為例子,體現出“智慧環保”對於環保工作開展的重要作用和顯著效果。

  關鍵詞:智慧環保;物聯網;太湖防治

  “智慧地球”概念最先提出是IBM公司透過運用先進資訊科技對世界執行新構造的模型前景,透過引入新的資訊科技去改善和改變商業運作方式手段和公共服務的形式效果是不少先進企業和科技研究機關想要採取的手段和達到的理想效果。隨著“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和逐漸普及,加上環保問題近年來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熱點。不少人在環保領域也紛紛加入了各種資訊科技的運用,對環境資訊進行感知和分析整合,讓智慧環保的理念幫助決策更加切合環境發展的需要,力求在“智慧地球”的概念趨勢下推出“智慧環保”的概念。

  “智慧環保”是建立在原來“數字環保”的概念上,引入網際網路技術將感應器和感應裝備嵌入到各種環境中的'監控物件中,透過超級計算機將整一個環保領域的網站聯絡整合起來,實現資訊的互動互通,用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實現環境的管理和決策,提高決策的智慧程度,實現對“數字”環保的最好延伸和發展,是資訊科技進步的必然趨勢。

  “智慧環保”的構成模式透過感知層、傳輸層、智慧層和服務層來進行實現的。感知層是透過感知、捕捉和傳遞資訊的裝置,透過多種各種不同方位的資訊實現對環境質量、環境汙染、輻射等多種環境因素的感知;傳輸層就是利用網路的傳播功能,加上3G、衛星通訊等高科技技術,將感知層收集到的環境資訊進行物聯網上的互動和共享,實現在環境資訊上更加全面的互聯互通;智慧層是採用雲計算、虛擬化等技術手段,結合環保資訊網路中的具體環境資訊,實現對海量資訊的及時管理、深度挖掘和模型分析,讓智慧化更加深入,使對環保資訊的分析更加準確無誤;服務層面向的主要物件是應用系統和資訊服務門戶,為環境質量、汙染防治、生態保護、輻射管理等業務提供更智慧、更科學的決策,更好地達到環境保護的效果。

  要真正實現“智慧環保”,實現從“數字環保”的飛躍,就要在感知層和智慧層加入資訊科學技術,在這個基礎上必須要做好兩個關鍵點的建設。第一是充分利用好物聯網,建立起一個實時、能自動適應進行環境引數感知的感知系統。第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好高科技計算系統,對現有的環境資訊進行整存歸納,要建設具有高速計算能力、大量資訊儲存和處理能力的智慧環境資訊處理大平臺,為實現“智慧環保”的各項應用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援。

  江蘇無錫在“智慧環保”的引用上起到了一個很良好的模範作用。無錫市在2011年12月啟動物聯網的“智慧環保”, 這一套智慧環保系統主要是針對以水環境為核心的多種環境監測物件,將現有監控設施與物聯網技術進行糅合,構建出一個開放式的平臺,透過各種網際網路終端實時掌控管理。

  作為太湖保護“排頭兵”,無錫政府自07年先後在太湖治汙、周邊環境整治上耗資千億,並在國內率先啟動物聯網技術用於太湖水質監控。據統計,過去五年內,當地在太湖周邊共佈設了21個藍藻巡視點、13個藍藻分佈視屏監視系統,實現了環境衛星、水下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等水、陸、空、天“四位一體”的水質監測體系。

  經過一段時間的“智慧環保”建設,在無錫梁溪河水質自動監測站已經可以看到“智慧環保”的系統已經逐漸成型並且投入使用了,透過一個簡明的網站上,就可以對全市所有環境監測點的實時資料一目瞭然,這是一個類似交通路況監控後臺。工作人員透過簡單的點選,還可以清晰地放大調節各個影片監視點的畫面,能夠對環境的感知起到一個很良好的作用。

  利用物聯網進行環境的監督管理,創立一個新的環境監控系統已經成為了當代環境保護,現階段鞏固環保效果,減排防止汙染的有效手段措施。物聯網技術將會隨著自身的不斷完善,會更加廣泛地應用在生態環境監測、生物種群等環境監測的工作當中。要更好地對環境進行感知,更徹底地實行智慧環保,就要建立布點合理、擁有先進裝置、通訊及時、有準確資料、有完備的通訊資訊裝置的“智慧環保”物聯網平臺,這樣才可以對各種各樣不同的環境資訊進行充分交流和共享,為技術服務和資訊服務提供更加有效有建設性的資訊服務。

  結束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和人們逐漸對環保工作的重要,“智慧環保”已經成為了必然的趨勢,這需要全社會的全力參與和互相配合,積極地在環境工作中加入智慧工作的因素,注重高階計算機在環保工作中的應用,也為新時期環保工作的開展進行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網際網路之後,物聯網一定會掀起新一輪的技術革命,也將是新時期環境資訊進行共享交流的主要工具。“智慧環保”將在“數字環保”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對環保工作進行探討和改進,成為我國乃至世界環保工作的歷史性轉折點,走出一條具有地區特色的“智慧環保”型環保之路。

  參考文獻:

  [1]徐敏,孫海玲. 從“數字環保”到“智慧環保”[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1, (4)

  [2]趙建華. 傳統自然和諧觀與現代環保理念[J].環境保護,2010, (1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