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學的發展小論文

行政學的發展小論文

  行政學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同學們,我們看看下面的行政學的發展小論文吧!

  行政學的發展小論文

  [摘要]我國的行政實踐是行政學發展的現實依託和最重要背景。毋庸諱言,行政學對國家的行政管理活動具有重要影響,行政學研究得好,不僅能在理論上將行政活動詮釋清楚,而且能在解決具體行政問題的過程中為政府和公務員提供有益的理論指導。可以說,做好行政學的研究工作,對於現代政府而言,大有裨益。

  [關鍵詞]行政學;市場經濟;社會轉型,政府

  一、我國行政學研究的現實依託

  1、改革開放後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改革開放無疑是我國行政學研究最重要的實踐背景,正如同志在談到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程序時指出“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行政學就是要為行政改革的順利進行提供理論指導和借鑑,行政學也要有全球視野,吸納其他國家的研究成果,歷史的、科學地、辯證地吸收和利用。換而言之,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立足完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逐步建立、健全社會主義的民主、法制,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推動生產力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2、中國行政改革中主要應解決的問題和具體效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溫飽問題、貧困問題,平均主義大鍋飯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但伴隨改革開放所衍生的一系列問題又凸顯出來,這些問題很多是政策導致的,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如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地區經濟發展失衡問題、社會價值混亂問題等等都有擴大的態勢,如果不給以關注,適時糾治,勢必會影響改革開放的大局,也會影響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與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新世紀新階段,風險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各種問題都可能發生暈輪變化,這也給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戰,這一現實也要求行政學對相關命題應有較為深刻的分析與探究。

  3、對行政學研究的走向與趨勢進行預判。理論的生命力不僅僅在於總結過去,闡介、指導現在,也在於對未來有個清晰的描繪和較為準確的判斷。基於此,行政學作為一門實踐指導之學,不僅應關注過去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也應關注將來可能發生的事情。著眼未來,未雨綢繆,有所規劃,可以便我們面對突發問題的時候不至於惶恐不安。尤其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加速推進,需要有相對完善的行政學理論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相配套。這既需要深入研究和開掘中國的行政實踐,梳理和總結過去有益的行政經驗,為行政活動提供理論前導,同時,也要借鑑其他國家在行政實踐中被證明了的有效理論,認真分析、融會貫通,加工出適合中國國情的制度和規範,為我所用,以此來指導和推動中國行政管理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二、我國行政學研究面臨的挑戰

  1、市場經濟與社會轉型對行政學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78年以來中國開始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在這其中,政府的作用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由過去直接參與變成宏觀統籌。為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政府部門的改革也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規章制度逐步完善,公務員行為越來越規範,依法治國成為國家重要戰略方針。行政學的生命力在於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即在實踐中能夠解決所面臨的問題,並儘可能達到預期的結果。不可否認,行政學理論所面臨的物件是繁雜無序、變動頻繁,這樣對行政學相關理論的驗證帶來了更多的困難,這些因素也可能成為導致理論與實踐不相協調的重要誘因。

  2、理論泛化,難以形成概念共識。短短30幾年的時間。中國的行政學研究從無到有、從幼稚到雛形出現,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都是難能可貴的:但畢竟行政活動所面臨的問題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劇烈變革的時代,全球化與區域化、國際化與民族化之爭從未停止,也不會停止,這些都給行政學的理論研究帶來了影響。問題諸多、視角多樣,在對一系列基本概念的認識上也出現了諸多看法和分歧,即便連最基本的學科定義,如行政學、行政管理學、公共管理學、公共行政學都是仁智各見,至於其他具體的理論就更是公說公話、婆說婆理了。從邏輯上看,概念是判斷的.前提和基礎,缺少必要的概念認同,只能自說自話,王婆賣瓜。在此意義上,必須“具有作為交流媒介的科學概念和術語”作為研究的基礎。當然,作為一門學科,中國的研究還是較為初步的,尚不夠成熟。但需要清楚的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了許多優秀的行政管理思想,雖然未形成完整、夯實的理論,但對於行政實踐的指導意義是應該重視的。開掘、昇華中國行政管理思想中的精華,夯實行政學本土化的基礎,必須“抓住當前正在進行的行政體制改革這一契機,以此為突破口,廣泛、深入地參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促使行政學的理論走向現實,並在走向現實的過程中,根據現實的變化與變化了的現實,不斷修正、充實、完善自身,是行政學的希望所在。”

  3、對待西方行政學理論照抄照搬有餘,消化、吸收、創新不足。新世紀、新階段,任何一個國家獨善其身絕不可能,交流資訊、互通有無已經成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要內容,當然這不能成為“盲目迷信”西方行政學理論的理由。可以肯定的是涉及行政學的理論研究主要發端子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在自由經濟――管制經濟轉型之後,政府由過去的“守夜人”變成市場規則的制定者、控制者和干預者,政府的職能和作用也逐漸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被清晰的釐定出來,政府的權責邊界不斷的細化,政府運作的流程和形式日益規範,這一切都為行政學在西方的成熟奠定了實踐基礎。可以說,全球化一方面把西方的行政學理論介紹到中國來,有利於加強中國對世界範圍尤其是歐美行政學的瞭解。正如馬克思所言“過去那種地方的民族的自給自足和封閉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來和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㈨行政學作為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必須堅持內部研究與外部借鑑結合,明確基本立足點,慎重對待西方行政學理論成果;另一方面涉及行政學之言必及歐美,這也成為當下一些學者的風景。出現此種現象的原因就在於對西方尤其是美國行政學理論的盲目崇拜,對中國行政實踐活動和中國的行政思想缺少深刻把握和認知所導致的。

  三、發展我國行政學的基本思路

  1、理論研究不可懈怠,但要處理好民族化與國際化的關係。理解行政系統本身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要求我們對行政學理論有較為一致的看法或較為一致的價值觀念,否則行政認知會各

  不相同,不但實踐中難有療效,即便交流和溝通也會困難重重。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政管理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有益經驗,應把這些有益經驗進行系統化、理論化改造。用昇華了的理論去指導新的實踐,如此將大有裨益。當前,我國行政學研究更多的著眼於對西方理論的探討,大有“崇西”的傾向,往往把西方理論舶來後,並未按照“引進――吸取――消化――創新”的邏輯來輸入適合中國實際的理論。誠然,西方行政學研究主要是依附於“三權分立”理論極其相關實踐,而我國的行政學理論研究更多地依靠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及其實踐,這也成了中西行政學研究最大的不同。對於國外行政學理論,我們不能不加區別、沒有批判地完全照抄照搬過來套用自身行政實踐。就中國的行政學研究來看,更多以描述的方式或借鑑、或傳接西方的成熟理論,缺少宏觀上的系統考察,尤其是對原初理論的行政生態考察不足,致使行政學研究叢林現象頻出,這也直接導致我國行政學研究裹足不前,難有突破,甚至飽受爭議。從中國的行政實踐反觀中國的行政學,本土化、實踐化的特性彰顯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理論自身的發展。

  2、行政學必須向行政實踐攝取營養,同時要發揮對行政實踐的指導作用。行政問題的廣博性、複雜性和多變性為行政學研究提出了許多課題,既需要對行政實踐有深刻的認知和把握,電需要對行政理論進行“去粗去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製作,這些都是複雜、艱鉅的任務。伴隨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入的加快,行政學研究會越發的熱起來,但無論如何都要注重理論研究的中國化問題。所謂的行政學研究中國化就是著眼於中國自身的行政生態來研究在此基礎上產生的行政現象和行政活動,能夠釐清行政過程中各要素的關係,闡介相關基本理論、對於相關行政問題能夠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等等。換而言之,要真正的發揮行政學的作用“就必須立足於轉型期的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變遷,關注政府系統外部因素的變化,關注這種變化對中國行政發展的影響力,力求準確地把握中國行政改革的基本動因。”必須清楚中國問題的特殊性,不能簡單地用西方的行政學理論來解釋中國的行政活動,不在語意上折騰,避免“執著於概念領域”的無休止爭論,從“問題――理論――問題”的邏輯思考問題,而不應從“理論――問題――理論”的邏輯上思考問題,防止只注重理論而忽視問題的情況發生。

  3、注重幫扶,為行政學研究提供資源保障。行政學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在本科生培養、研究生培養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不容樂觀,這也直接阻礙了行政學研究的人群擴大,行政學專業就業不容樂觀的形勢逐漸向碩士和博士逼近。就業的出口直接影響著行政學的人員入口,很多人可能喜歡行政學,但礙於就業壓力可能就要轉投別的專業。加之公務員考試過程中,對行政學專業的要求並未佔據優勢,多數情況下,只要與行政學相近或相關的學科都可以考相近的職位,這樣一來,行政學的優勢在公務員考試中並不能體現出來,而專業所學也未必能夠派上多大用場。行政學的專業出口問題直接影響著行政學專業的人口,因此,必須加大資源保障力度,使從事行政學研究的人多起來。可以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一是對行政學研究給以資金保障。行政學研究得好的國家和地區,往往是因為行政學研究得到了政府、基金會等的資金支援,而我國在行政學研究的主體依靠上也是政府、科研院所、高等學院、校等,從另外一個側面可以說我國行政學研究的資源主要來源於政府的補償性供給,而在行政學研究的創收上還非常不夠。二是為行政學研究拓展空間。對於行政學而言,不能只是關起門來搞研究,必須與行政活動相結合,不能一味的“出點子”,還要深入行政實踐,深入政府,瞭解行政實踐中所面臨問題的來龍去脈,在理論上進行詮釋、闡介是非常必要的,至於改革的流程、改革的內容、改革的方向等內容都需要在理論上儘可能的“說得清楚、講得明白”,否則只能是盲人摸象,摸到哪兒算哪。三是把行政學培訓作為政府的一項常態工作。比較而言,公務員是最應該掌握行政學知識的群體,而在現實中卻往往不是這樣。可以說行政學培訓是必要而重要的,透過培訓可以使政府內部的“明白人”多起來。這樣,政府在出臺政策、執行政策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落實政策,防止出現對相關政策的“非故意誤讀”性錯誤。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