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雲先生寓言的演變論文
黃瑞雲先生寓言的演變論文
摘要:《黃瑞雲寓言》作為優秀的兒童讀物,不僅受到少年兒童的喜愛,也受到成人讀者的青睞,這同黃瑞雲先生對寓言藝術繼承、變革、超越的不懈探索是分不開的。正是這種不斷的追求,使黃瑞雲先生的寓言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審美需求,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
關鍵詞:卒章顯志;價值取向;超越傳統
黃瑞雲先生是湖北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業餘時間進行寓言創作。半個世紀的堅持不懈與努力創作,使他成為當代一位卓有成就的寓言作家。寫了上千篇寓言作品並結集為《黃瑞雲寓言》一書出版。1985年獲得“中國新時期優秀少兒文藝讀物獎”,此後一版再版,連連獲獎。贏得了廣泛讀者的喜愛。縱觀黃先生的寓言,我們不難發現隨著作家閱歷的豐富與思想的變遷,他的寓言創作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先有對傳統的繼承,再在繼承中進行變革,最後實現對傳統寓言的超越。這也是黃瑞雲先生寓言得到各個不同階段讀者喜愛的原因之所在。下文將重點分析黃先生寓言的這種演變過程。
一、繼承傳統
世界上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它的出現,奠定了寓言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基石。兩千多年來, 《伊索寓言》在文學史上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一再成為後世寓言創作的藍本。與伊索並列為世界寓言三大家的拉封丹和克雷洛夫也受其影響。如拉封丹的《龜兔賽跑》、克雷洛夫的《狐狸和葡萄》等都直接採用了《伊索寓言》中的題材,經過藝術加工而成。黃瑞雲先生的的寓言也不例外,也繼承了《伊索寓言》的創作傳統。《伊索寓言》中的所有寓言在文字上清晰明瞭地呈現出兩個部分,即故事與寓意。故事即它要講述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寓意即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某種教訓。黃瑞雲先生早期的寓言在文字形式、價值取向上與伊索寓言是一致的。下面我將以《黃瑞雲寓言》中的具體文字為論述物件進行論述。
《貓和燕子》這則寓言先講燕子在緊貼屋頂的檁子上做窩,並沾沾自喜地認為自己佔有得天獨厚的有利位置,便可以高枕無憂,貓奈他不何!孰不知,貓很輕巧地就從屋頂上進入它家。寓言至此,講述的是一個假託、虛構的故事。最後的一句“——沒有抵抗的力量,佔據任何保險的位置都是並不保險的”,就是對上述故事所得的教訓的總結,即寓意部分。這個寓意被直接用文字表述出來,明明白白,不用讀者的冥思苦想及由動物界到人世間的聯想。作者的價值取向也是很明確地:對燕子的處事方式持否定的態度,告誡世人不能像燕子那樣,只想藉助外力,因為任何強大的外力都不是堅不可摧的,關鍵是要增強自己的防禦力,只有這才是萬全之策!寓意具有很強的'警世作用。
《陶罐和鐵罐》中鐵陶在陶罐面前炫耀自己的堅固,嘲笑陶罐的易碎,而最終是陶罐完好無缺,而鐵罐卻鏽成一堆碎片。最後一句告誡人們:“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是沒有必要的,別人也有比你強的地方。”
用類似警句作為寓言結尾的還有《長城廟裡的老鼠》、 《老虎和兔子之間的協議》、《大熊壘窩》、《土撥鼠和烏鴉》這些寓言都是先講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最後用寥寥幾句點明故事的寓意,也就不再一一例舉。
黃瑞雲先生早期的寓言總是假託,虛構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並且唯恐讀者不理解這個道理與教訓,於是就在文中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用一句話把它概括出來,並放在結尾處以提醒讀者的注意,旨在讓讀者從故事中受到啟發或教育。王金禾教授也注意到黃瑞雲先生寓言這種卒章顯其志的特點,她說“黃瑞雲寓言中所闡發的哲理意蘊,有不少則是在篇末直率地告之於讀侶。
這種結構寓言的方式嚴格地遵照《伊索寓言》中寓言文體的特點——假託故事,卒章顯志。作者反對什麼,讚揚什麼,一清二楚,一目瞭然,不需要讀者的回味與領悟。價值取向也非常明確,決不模糊與含混。這種直白說明寓意的方式有利於小讀者的閱讀,因為他們理解,領悟能力還不高,知識儲備也不豐富,再加上他們的興趣式閱讀使他們樂於接受這種生動有趣,易讀易懂的寓言故事。
二、變革傳統
黃瑞雲先生的寓言中還有一部分沒有真按說明寓言,而是在作品中巧妙地暗示寓意。從這一部分寓言,我們可以看到其對《伊索寓言》卒章顯志傳統的變革。如《狐》這則寓言假託動物間的故事,即狐狸吃兔子還為自己找一個維護秩序的的冠冕堂皇的理由,運用擬人與對比的手法,刪繁就簡地暗示其主要寓意。一針見血地諷刺那些打著的名正言順的理由而大行其兇的人。作者並沒有在結尾點明寓意,但是由於寓言假託故事,寄寓哲理的文體特徵很自然的使讀者意識到這只是一比喻,是“使喚動物來教訓人類”,最終是要指向人類社會。從作者的遣詞造句可看出作者的對此類人是持否定與批判的態度,而且態度非常堅決!所以說作者的道德批判與價值取向也是非常明確的。
在《蝦的訴苦》中,蝦子抱怨各種魚以他們為食,而它們卻不敢與魚抵抗,只知道退讓,頭上還徒長著的兩把大刀。《青蛙向蛇宣戰》中青蛙們集在一起信誓旦旦要向蛇宣戰,這時恰好一條小蛇經過,所有青蛙作鳥獸散!這兩則寓言結尾雖不置一詞,但作者對他們膽怯弱點的遣責卻溢於言表。由物及人,寓言的目的旨在揭示人性的弱點與不足。
《驢子和一袋花生》中驢子因有一袋花生而引來了很多拜訪者,花生吃完,再也沒有人來。寓意不言而喻,那就是常言所說的“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貓頭鷹博士的演講》貓頭鷹演講時通篇引經據典而沒有自己的見解,旨在諷刺那種鸚鵡學舌,人云亦云而沒有真才實學的人。類似卒章不顯志的寓言還有《石像》、《野牛》、《狼探虎病》、《畫眉和豬》等等。總的說來,這類寓言在結尾不再用簡短的話來概括或說明寓言,但寓意卻是不言而自明的。這是因為作者建構了一個由動物,植物,或古人組成世界,這個世界看似遠離現在生活,而實際上卻對應人類生活的現實世界,是現實生活的象徵。在這個象徵世界中,去掉現實生活中的紛繁與複雜,高度的簡化與純化現實生活,但卻在更高層次上接近了現實生活的本質,使現實生活的本質更清晰地呈現出來。另一方面,作者的情感態度,價值判斷,道德標準也是喜惡、好壞,是非兩極分明的,他在這個二維的世界中作出了明確的情感選擇。“我們在作者的這個象徵世界裡,幾乎只能看到具有肯定或否定意義的兩種角色,兩種對立的價值載體。作者顯然無意於在兩極之間採取‘不偏不倚’的立場,無意於去折中調和對立雙項,他明確地選擇和評價,大膽地抨擊否定一方,執頑地肯定追求另一方。真與假、善與惡、美與於人與人之間無法溝通感到憂傷。
這篇十年前創作的小說,在十年後卻更鮮活的反映了現代人的生活,反映了現代人的生活精神狀態。這篇不引人注意,看似平淡的小說,細細品讀卻意味深長,平生這份單純的沉重。
參考文獻
[1]蘇童,蘇童中篇小說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孔範令,施戰軍主編2006.蘇童研究資料[M].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
[3]胡經之王嶽川主編2005.文藝學美學方法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