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職高專水產養殖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及執行機制研究的論文

關於高職高專水產養殖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及執行機制研究的論文

  摘要:結合高職高專水產養殖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分析了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意義,提出了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基本原則,探討了校外實訓基地執行機制,為職業教育產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高專;水產養殖;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執行機制

  高職高專教育培養的是社會急需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畢業生走出校門就直接就業上崗。要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就必須強化實踐環節教學。沒有一定水平和規模的品種齊全的實訓基地,難以完成實踐教學任務,難以培養出具有較強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校外實訓基地是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專業技能訓練的重要場所,近年來,我院水產養殖專業在工學結合教學過程中對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明顯的實效。

  一、水產養殖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意義

  (一)有利於培養目標的實現高職高專水產養殖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水產養殖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具備專業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技能應用性複合型專門人才。高技能應用性複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要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視專業技能的訓練。規模化水產養殖場、水產良種場等校外實訓基地擁有完善的專業設施、優質實訓材料和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技能人才隊伍,將校外實訓基地優質的教學資源應用到水產養殖專業教學過程中來,保障水產養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有效地解決了校內實訓資源的不足

  (三)有利於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透過一批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我們將家魚人工繁殖、魚苗培育等專業綜合技能訓練專案移植到靖江濱江水產良種場、大豐藍海水產技術開發公司等校外實訓基地開展,打破了原有“黑板養魚”、“實驗室養魚”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水產養殖第一線透過教師、技術工人共同指導,邊學習、邊實踐,透過實際操作訓練掌握專業技能,有效地提高了專業實踐教學質量。

  (四)有利於教師業務水平的提升教師經常組織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開展實踐教學,將教學工作逐步融入到實際生產中,透過與生產第一線深入接觸,專業教師一方面能加深對行業的理性認識,解決了專業年輕教師從學生到教師、從學校到學校角色轉變過程中對行業深入瞭解機會少、認識不全面、動手能力差等問題,有利於年輕教師成為一個完全的“職業人”;另一方面,教師在生產一線指導學生實踐,能準確把握行業的崗位分佈及各個崗位對工作人員的能力要求,為今後教學改革提供依據,使教學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最後,年輕教師在校外實訓基地的鍛鍊過程中能準確瞭解行業一線生產中存在的技術難題,為自己的科研工作提供素材,做到科學研究來源於生產、服務於生產,從整體上提升了教師的業務水平。

  二、水產養殖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原則根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指導思想,我們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採取了綜合性原則、互補性原則和質量性原則,確保建設一個執行一個,追求建設質量、控制建設數量。

  (一)綜合性原則水產養殖專業實踐內容繁多、技能訓練專案豐富,不同的訓練專案對實訓條件要求不一樣,我們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初期重視調查瞭解、實地考察,力求一個水產養殖企事業單位擁有我們多個訓練專案同期開展的條件,確保每個實訓專案都能開展。如我們2008年建設的校外實訓基地——大豐藍海水產技術開發公司,該公司每年春季集中開展家魚人工繁殖、梭魚人工繁殖、蝦苗培育等專業生產,學生在實習期間能同時接受到家魚苗種生產、名優魚類苗種生產、蝦苗生產等訓練,學生訓練專案綜合化,掌握的技能多樣化,保證學生專業綜合技能水平提高。

  (二)互補性原則由於水產養殖物件十分豐富、水產養殖生產分工較為明確,生產中,並不是每一個水產養殖生產企業都大而全,更多的企業是養殖某一(幾)種水產動物或只從事水產養殖生產中某一環節工作,如人工繁殖、苗種培育、成品養殖等,因此,我們在校外基地建設過程中在考慮生產規模的基礎上還要考慮不同基地在學生專業技能訓練上的互補性,確保人才培養過程中主要專業訓練專案都可以在基地展開。

  (三)質量性原則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我們追求建設質量,選擇那些生產條件好、業務水平高、社會信譽好的生產單位建設成為我院水產專業校外實訓基地,排除那些生產設施落後、形象不佳的企業,確保基地建設質量;同時,還考慮交通、學生食宿等條件是否方便實踐教學工作開展。經過近五年的建設,我院水產養殖專業擁有靖江濱江水產良種場、大豐藍海水產技術開發公司、泰州秋雪湖漁業有限公司、鹽城天邦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個校外實訓基地。

  三、水產養殖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執行機制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校外實訓基地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是一個值得職業院校教師深入研究的課題,水產養殖專業教師緊緊把握水產養殖專業自身特點,不斷探索研究,現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執行機制,充分發揮校外實訓基地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提高了實踐教學質量。

  (一)依據水產養殖生產內在規律和教學資源情況,積極進行專業教學改革科學制定專業教學標準 根據教育部《關於制訂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和水產專業技能培養的內在要求,我們將大學英語等基本文化素質課安排在第一學年,將養殖水質檢測技術、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等職業技術基礎課安排在第二、第三學期,將池塘養魚、水動物疾病防治、特種水產養殖等職業技術核心課程安排在第四學期,在第四學期將職業核心技術課程中基礎、簡單的實訓專案,如魚類鰓絲鏡檢、魚類性腺發育觀察等安排在校內實驗室或實訓基地完成,而將家魚人工繁殖、苗種培育、水產動物疾病診斷與防治等綜合實訓專案集中安排在校外實訓基地開展,將實訓教學有機地與生產相結合,使實訓教學在真實生產中進行,大大提高了實訓教學質量。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 在科學制定專業教學標準之後,我們對每門職業技術課程教學內容做了仔細研究,特別是第四學期開設的池塘養殖等核心技術課程,我們邀請校外基地專家、操作能手共同開發,根據行業崗位技能需要安排課程教學內容,而且使課程實訓內容與實際生產一致,即生產中某一時期開展什麼樣工作,我們就在同一時期開展什麼樣的技能訓練,如每年5~6月份是魚類人工繁殖和苗種培育的最佳時期,我們將家魚人工繁殖、苗種培育等綜合性實訓專案安排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一方面滿足了實訓過程中對材料的特殊要求,另一方面實現了實訓的真實性、生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學習熱情。

  組建一支高水平的實訓教師隊伍 我們將基地專家、操作能手聘請為我院外聘教師,學生在校外實訓過程中,實訓教師隊伍由校內教師和基地專家、操作能手共同組成。學校教師結合自身理論知識深厚的特點,運用理論指導學生實踐,並解決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理論問題;基地專家、操作能手結合自身現場專業技術熟練的特點,講解實用強的技術內容並指導實際操作。積極開展實訓教學 學生在校外實訓基地學習效果如何與教學組織好壞密切相關,實訓教師沒有精心設計實訓專案,學生在實訓過程中顯得茫然、缺乏主動性,教師沒有細心組織實訓教學,教學、生產就會亂成一團。我們的具體做法是:在學生實習之前,專業教師與基地生產相關部門(負責人)充分溝通,根據基地生產具體實際共同擬定各個實訓專案實施方案及實施先後順序,明確指導教師教學工作任務;專業教師再將實訓專案及實施方案告訴學生,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之前有機會預習和思考,做到心中有數;在實訓過程中教師全程跟蹤指導,及時發現並糾正學生在實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確保每位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實訓任務。制定科學的實訓考核方法 實踐教學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進行實訓考核,學生在校外基地開展實踐,其考核方式應不同於傳統課程考核方法,要制定適合該教學模式的考核評價體系。我們以學院學生成績評價方法為指導,結合實訓基地對其員工的考核方法,建立科學的實訓考核評價體系,新考核評價體系在注重學生動手能力、操作規範程度等技術層面考核的同時,還注重學生生產紀律、團隊意識、敬業精神等職業素質的考核,突出了職業教育的特色。

  (二)克服生產和教學過程中的校企矛盾,努力探索實現雙贏的途徑學生在校外基地實習過程中,教學與生產不可避免會產生衝突,怎樣克服二者之間存在的矛盾,做到生產、教學兩不誤,實現校企雙贏的結果,是提高校外實訓基地利用效果的關鍵。我們奉行“資源共享、成本分攤、共同發展”的思想理念,一方面,校外實訓基地為專業實訓專案開展、學生技能培養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既訓練了學生的專業技能,也提升了教師業務水平;另一方面,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有效解決了生產單位階段性工人不足的問題,透過支付外聘教師指導費用和實習材料費用等方式彌補學生在實踐過程給生產單位帶來的額外支出;最後,我們還透過科研立項等形式與校外基地開展技術研究,共同探討解決生產中存在的技術難題,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

  通過幾年的實踐探索,我們已經建立了穩定、高質量的校外實訓基地群,初步形成了雙方合作的長效機制,培養了一批批高素質、高技能的一線專門人才。下一步,我們將在特色實訓教材建設、科研合作等方面繼續努力,力爭將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成學生實訓的平臺、教師發揮才能的舞臺。

  參考文獻: [2]羅懷曉.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7):80-81.

  [3]連純華.高職高專實訓基地建設探討[J].教育評論,2007,(3):37-40.

  [4]李煥鋒.高職高專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高教探索,2004,(2):59-60.

  [5]石偉平.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中的問題與思路[J].職業技術教育,2005,(31):16.

  [7]吳興偉.高職院校校外實訓基地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遼寧教育研究,2005,(8):26-28.

  [8]魏慶葆.高職高專教育產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與機制的探討[J].包裝工程,2003,24(5):144-165.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