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學論文範文
企業管理學論文範文
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管理學是適應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產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透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以下是小編帶來企業管理學論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企業管理學論文範文1
論文摘要:本文結合目前高等院校管理系(學院)具有代表性的專業設定——即電子商務、企業管理及財務(電算)會計專業的實際情況,就電子商務的發展對現實企業管理、財務(電算)會計專業內容所產生的影響,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一、前言
電子商務、企業(公司經營)管理及財務(電算)會計等專業的設定,在當前我國高等院校管理系(學院)的相關專業設定、組合模式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在當今網路經濟的時代背景之下,各相關專業(僅以上述三個專業為例)之間必將建立起一種全新的內在聯絡,反映在現實工作和教學過程當中的這種全新聯絡關係的形成與建立,是以電子商務專業的發展為前提,進而在網路資訊平臺上予以重新定位的結果。三個專業之間所建立起來的這種聯絡關係,同它們之間原有的聯絡關係內容相比,已發生了質的變化,即電子商務首先造就了全新的企業管理環境及模式,進而使相應的會計核算理論與方法的變革成為必然。真所謂電子商務“一石”,激起了相關專業內容連鎖變更與升級的千層漣漪。因此,重新揭示、認識和把握三個專業之間的內在聯絡,自然成為現在及未來眾多企業管理者和廣大財會工作人員,為適應時代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的關鍵所在;而在各類大中專院校中從事經濟管理學科一線教學的廣大教師更應理所當然地走在時代的前列。
二、電子商務的實踐與推廣,直接帶來了企業管理模式及其相應的會計理論與核算要求的變革,為網路財務的現實提供了前提條件。
首先,電子商務手段突破了企業間固有的界限,從而導致了虛擬企業的產生一一即實現了全球範圍內的企業資源動態配置和最佳化組合。一方面,它改變了以產品為核心的傳統生產方式和企業管理模式,以“零庫存”為目標的適時生產系統JustinTimeProductionSystem(JIT)、以作業管理Activity-basedManagement(ABM)為代表的公司(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思想與方法,將開始廣泛應用,因為基於網路基礎上的電子商務,既提出了相關的要求,也提供了實施與實現的可能。作業管理與傳統的以產品為核心、圍繞產品生產週期展開的企業管理思想和方法有著本質的區別。傳統的生產方式是根據市場預測定生產計劃,根據計劃(包括產量、流程和週期)定庫存,因而所形成的原材料、半成品與產成品的積壓等問題,必然成為資金週轉過程中難以避免的“梗阻”癥結,資金浪費與資金週轉困難這一對難題,由於對未來市場變化預測精確性的不可萬無一失性,實際上在決策階段就已經埋下了“禍種”,成為企業管理實務執行過程中自身無法解決的“二難定理”。因為作業管理的關鍵或核心,就是在消除掉生產組織及結構層次化的前提下,剔除了所有的非增值作業環節而實施的管理模式,因而原材料、半成品及產成品的庫存,從純粹意義上講,就屬於非增值作業,甚至是負增值作業。未來社會生產過程中,建立在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上的、以“零庫存”為目標的適時(即時)生產系統,為消除這種非增值作業創造了條件,使作業管理成為可能和必然。
其次,在公司(企業)生產與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產生變更的同時,必然對公司(企業)傳統的會計環境造成前所未有的;中擊。全新的會計理論與核算方法的產生隨即亦將呼之欲出,或者說是水到渠成。例如,就財務核算中的生產成本計算而言,製造成本計算法將由作業成本計算法取而代之;而歷史成本的計價原則亦將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數字時代的產品,如計算機軟體產品等,對傳統的資產(產品)價值的計量基礎一一歷史成本計價原則所提出的挑戰性更為明顯,如果按歷史成本計量計算機軟體等數字資產,其會計資訊的決策性、相關性乃至真實性,均:降大為降低。因為數字產品它是即時生產系統的產物,既有有形資產的特徵,又具有無形資產的性質,其自身在知識經濟時代所展示出來的人力資源會計特徵特別突出與明顯。將計算機軟體企業與傳統制造企業進行比較不難發現:軟體產品生產企業的有形資產非常有限,且在會計上的賬面資產也很小。根本看不到有形的而且是大規模的生產車間、原材料消耗及產品,往往只是每人擁有一個工作間、一把椅子、幾臺電腦。但他們創造的價值卻難以用傳統的增長模式去計算,因此,在網路經濟條件下所產生的虛擬企業環境中,會計假設(包括主體、持續經營、分期、貨幣計量)、會計組織、成本計算方法等均面臨新的選擇。同時,網路資訊經濟的發展,;降使無形資產在企業價值中所佔比重逐漸增加,並對企業實現其競爭優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對無形資產進行合理有效的確認與計量:降成為未來社會經濟的迫切需要資產的確認、計量為主體,以現實交易價格為核算基礎來構建內容框架的。因此,對無形資產的反映和披露也因循有形資產的提示方式來進行。但由於無形資產價值往往缺乏現實的交易價格而無法有效、及時、合理地加以確認計量,只能採用獲取該無形資產時所發生的成本來予以表示,這便導致無形資產的賬面價格將嚴重偏離其實際價值,導致企業的價值無法得到恰當的反映。如果企業會計制度不能有效地解決以人力資源為代表的無形資產的計價問題,會計核算存在的必要性必將受到質疑。
由此可見,電子商務環境或虛擬企業環境在改變傳統企業組織生產和管理環境的同時,也必然帶來會計理論與實務的變革。與此同時,無紙化的商品交易活動,必然將會計全面帶入無紙化的電子資料交換時代。電子資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及不可抵賴性,將成為未來會計核算準確與安全的基石,而無紙化交易本身,就是電子憑單傳遞加電子貨幣結算。電子貨幣的出現、網上銀行的誕生,最終:陣實現基於票據傳遞的會計結算到無紙化電子結算的徹底轉變。
三、電子商務的發展,同時將對企業經營管理系統及其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本身的質變帶來深刻的影響,並最終導致網路財務成為現實。
電子商務在改變公司(企業)組織管理結構、業務流程及會計資訊產生和存在形式的同時,也將對當前的企業經營管理系統及其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本身的質變帶來深刻的影響。就公司(企業)管理系統而言,DOS+MIS系統的應用(POS、MIS指分別用於動化管理的前臺與後臺系統),促進了我國商業企業自動化的實現。而POS、MIS僅是商業內部管理的最佳化方法,要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還要從整個商業流通供應鏈來考慮,與生產、運輸企業聯合制定的電子訂貨系統EOS應運而生。而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側成為了完整描述下一代製造商業系統和製造資源計劃的軟體,它在企業中的應用徹底改變了企業管理的傳統模式,使管理效率的提高能與資訊科技同步進行。企業資源計劃ERP是建立在資訊科技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執行的管理平臺。ERP系統集資訊科技與先進的管理思想於一身,成為現代企業的執行模式,反映時代對企業合理調配資源,最大化地創造社會財富的要求,成為企業在資訊時代生存、發展的基石。
ERP對產品研發與設計、作業控制、生產計劃、產品採購、市場營銷、銷售、庫存、財務和人事等方面進行整合最佳化的管理,幷包括相應的模組組成部分。ERP是一整套企業管理的體系標準。它把企業的各個部門組成一個平滑的功能整體,其主要目標,是利用現代資訊科技與管理方法,改革企業的管理模式與管理手段,以提高企業在市場的競爭能力。實施ERP系統,企業可以迅速建立起以企業為核心的B2B企業電子商務應用(ASP)模式,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降低運作成本,擴大市場機會,直接將企業的運作模式轉化為電子商務模式;ERP涵蓋BtoB和BtoC的應用,因為它與企業電子商務門戶和BtoB市場緊密連線,從而使供應鏈更加完善。ERP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可以使得企業實現迅速改變經營管理的傳統模式的願望,並帶來了新的企業管理思想。
與此同時,網路對會計資訊系統的影響而言,決不是像過去Windows代替DOS;C/S結構代替Novell結構的純技術進步,相同的道理,它所帶來的已不僅僅是技術平臺的升級,而是在工商企業管理、執行模式變更的基礎上,實現了會計資訊系統結構自身質的進步與飛躍,其發展趨勢與方向在ERP下已初具輪廓,即公司(企業)管理作業系統與會計核算作業系統,在網路環境中走向了逐步融合,原來會計資訊系統中的各項業務核算模組如工資核算、固定資產核算、原材料核算模組等都將被完全融入到企業內聯網中的各個業務資訊系統中去。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它們除與企業其他生產、經營環節同步處理自身業務以外,同時還向會計財務報表系統提供電子業務資料。狹義的會計資訊系統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就只剩下了會計財務報表系統這一基本模組,廣義的會計資訊系統則反過來包含了整個企業的內聯網系統,因為它們都是會計資訊系統基本模型(會計財務報表系統)資料採集的範圍和物件。因此,在ERP系統模式下,常規的會計與生產、營銷、技術等管理系統的界限已經不存在了,它們的資料採集、業務處理相互支援、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個資訊共享、有機結合的全方位管理模式和工具。最終將使網路財務成為必然一一所有聯網的個人和公司(企業)都可以訪問貴公司的財務軟體系統,查閱相應獲知權的資訊,使公司(企業)財務會計真正變為了一種服務行為,在更高的質點上又回到了這一行業產生的“出發點”,即作為生產的附屬品而存在,併為生產提供即時服務,而不再以一個獨立的會計行業的面貌執行而獨立存在。單獨存在也許只是會計中介服務機構一一會計師事務所了。
總之,電子商務造就了現實工作中全新的企業經營管理環境及模式,進而使企業相應的會計核算理論與方法的變革成為必然,並最終導致網路財務這一理想現實的最終實現。相應地,為跟上和滿足時代進步的步伐與要求,其所涉及到的有關專業教學內容、方法的改革亦勢在必行。
企業管理學論文範文2
摘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目標分為基本目標、發展目標、最終目標,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本文初步提出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途徑。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目標
一、事業單位的概念事業單位也稱為非營利組織,是指為了社會公益目的,擔負國家某一方面事業任務,由國家機關利用國有資產舉辦,以精神產品和各種勞務形式,向社會提供生產性或生活服務,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物質生產單位,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有著自身的特殊性:組建的目的主要是從政策性而不是從經濟目標的角度考慮的,是為了完成某一具體社會公益服務目的而存在,是使全社會財富增長,而不是為了自身的生存而存在。事業單位沒有獨立的經濟利益,它們承擔著保持社會穩定、經濟安全、推行國家政策,以及向社會提供教育、醫療、文化等產品或服務,對於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綜合國力的增強、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國家對事業單位的考核,主要看賦予的事業計劃是否完成,撥入的各種款項是否按預算及規定的專案使用等。國家撥付資金的目的是透過事業單位創造社會效益,不要求創造多少經濟效益,不需要投資回報。所以各事業單位都把工作重點放在年度任務的完成,忽略日常的財務管理,在預算管理、資金使用、資產管理等環節缺乏有效管理,造成大量的資金浪費,資產管理混亂。有的事業單位甚至成為了腐敗現象滋生的良好土壤和國有資產流失的有效渠道。
二、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目標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目標是指事業單位從事財務管理活動所期望達到的目的,它決定著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方向,同時也受制於事業單位目標。根據事業單位性質、資金來源的特殊性等,將事業財務管理目標分為基礎目標、發展目標、最終目標。在評價事業單位經營成果時,不僅僅依據經濟指標,而是事業單位績效最大化,即提高組織執行效率,使有限的資金髮揮最大的社會效用。
1、基礎目標——保證國家資源物盡其用,保證事業單位基本執行事業單位的資產和資金,主要是來源於財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一個最基本目標,就是管好、用好財政資金,透過執行國家財經紀律法規和會計規章制度,遵守會計職業道德和基礎操作規範,自覺接受國家和社會的財務審計和檢查,對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財務控制和監督,確保國家資源在發揮其最大使用效益,同時,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還應圍繞事業單位本身的職能和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實現單位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能服務。
2、發展目標——積極籌資和投資,發展自身為滿足社會公眾需求,一要提高事業單位的整體服務水平和能力,一要有充足的資金作為保障,這是關鍵及具有決定性的方面。事業單位應充分考慮自身立足和社會形勢的需要,努力追求在保證向公眾提供優質的服務基礎上,獲得資金流入,要適應市場經濟需求,從過去單一的依靠財政撥款轉向社會和市場拓展資金來源,逐步實現從政府辦事業向社會辦事業轉化面對這種新的形勢。更重要的是主動地向社會籌集資金,開拓籌資新架道,爭取以較低的籌資風險和較少的籌資成本獲取較多的資金。
3、最終目標——實現績效最大化事業單位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隨著市場逐漸介入事業單位的執行,事業單位雖然做的是社會公益事業,事業單位要想正常行使自己的社會事業職能,必須首先保證自身的生存和合理髮展。事業單位在保證社會公益事業職能的同時,不應該回避經濟效益。事業單位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經濟業務活動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其財務管理不應再侷限於預算資金收支的管理,而應採取以績效為導向的財務管理模式,圍繞績效最大化的目標開展成本管理將事業單位所的繼續投入事業發展,形成良性迴圈,實現事業單位和事業發展的雙贏,進而實現事業單位的績效最大化。
三、實現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目標的措施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事業單位需要扭轉傳統的粗放型管理觀念,增強自身的財務管理水平。要嚴格按步驟進行預算管理,有效提高事業單位預算編制的質量,提高預算執行的可行性,改善預算執行脫離預算制定的現象。
透過對資產的實物管理措施的落實及核算方面的改進,可保證財政資金的有效運用,遏制國有資產的流失現象。
1、確保資金支出在預先確定的領域,保證社會公益服務目的的實現。事業單位要嚴格制定國家投人事業經費的專人專賬重點管理和使用的制度、辦法,把事業單位的正常業務活動與經營活動嚴格區分開來,在人員的安置上不容許相互兼職。事業單位正確確認和計量事業活動的產出和成本,分析成本的構成內容及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事業成本,提高事業單位財務資源的使用效率,以較低的事業成本,取得最大的事業績效【4】。對於預算內資金,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編報預算,嚴肅財政撥款管理秩序,按財政規定的專案使用,不允許超支、透支和有任何形式浪費。事業單位預算外資金,全部納入財政預算統一管理。
2、加強監督,要制定一套嚴謹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拓展資金渠道,防止腐敗和資產流失。要從純依靠財政資金,轉向多架道籌集資金有社會齊界的捐贈、教育投資、接受服務力的繳費、科研成果收入及向債權人籌集的資金,除積極主動地爭一取政府對事業經費的支援外,更重要的是主動地向社會籌集資金,開拓籌資新架道。同時固定資產實物由固定資產管理部門負責管理,固定資產的使用、保管由各科室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加強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設計一套合理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日常管理的流程,確立固定資產管理的環節和內容,在明確職責,知曉流程後,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辦事,建立固定資產折舊制度,完善固定資產核算制度,建立固定資產清查盤點核算制度,改進固定資產會計處理方法。
3、加強收支管理和控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要透過成本分析,預算監督等環節,提高專案資金的運作效率。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編報預算,按進度撥款和使用,嚴肅財政撥款管理秩序;投資的管理與事業單位內部的業務資金活動嚴格區分,對事業單位內部各部門及內部成員之間的收人分配的進行調節管理,引進激勵的分配機制,促進專業人員隊伍的穩定和發展。對於一些事業單位經營收人,必須另設賬戶,獨立管理,支出要進行專項審批。必須圍繞績效最大化的目標開展成本管理,降低事業成本,提高事業單位財務資源的使用效率。總之,為實現事業單位的目標,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要求:合理編制單位預算,科學配置資金,依法組織收入,加強經濟核算,努力節約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資金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對單位經濟活動進行預測、控制和監督,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實現其事業發展目標。
企業管理學論文範文3
內容提要:私營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是當前社會關注的的熱點之一。論文以著名的民營企業蘇寧集團的成功,闡述只要正確運用政策、抓住機遇、科學管理,私營企業一定會有光明前景,同時也必將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論文旨在闡明在新時代裡,人們要敢於直面挑戰,突破舊觀念,私營企業也會大有作為。
關鍵詞:私營 企業 持續 發展
引論
聞名全國的蘇寧電器連鎖集團始創於1990年,歷經十餘年的艱辛、奮力拼搏,蘇寧現已發展成為年銷售規模80多億、上繳稅收過3億元、員工萬餘名、連鎖企業遍及全國24個省市地區的大型零售連鎖企業集團。先後獲得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企業之一、全國民營企業10強、全國連鎖企業10強、中國商業企業名牌企業、江蘇省著名服務商標等殊榮。
更可喜的是自1995年起,是蘇寧率先在中國家電流通領域嘗試連鎖經營的模式。在江蘇省內及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天津、成都、合肥、杭州、西安、深圳等地以直營和特許形式建立了數百家連鎖店。自2000年蘇寧確立了以綜合電器升級,連鎖擴張提速為戰略的二次創業階段。2003年在南京山西路開設18000平方米的專業自營旗艦店堪稱亞洲電器單體店之首,這意味著蘇寧電器從空調專營到綜合家電經營,再到資訊家電拓展的第三次騰飛。在經營品類上,蘇寧在做大做強傳統家電的同時,大力培育資訊家電;在連鎖網路建設上,蘇寧堅持以時間換空間、數量決定質量,快速建設蘇寧在全國的連鎖網路。如此種種,我們作為消費者的同時,也見證了蘇寧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成長曆程。蘇寧集團從當初的“小個體”鑄就成今日的輝煌,它成功地昭示了我國私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政策的開放,法律的完善是蘇寧形成的根本
蘇寧的誕生,絕非偶然,它從一個側面顯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逐步完善。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中產生了兩個重大的變化:一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替代計劃經濟,二是以公有制為主,多種經濟共同發展替代單一公有制經濟,二者密不可分的。私營企業從無到有逐步發展起來,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標誌,併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經濟促進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對我國政治、社會、人文等已產生長遠的影響。更據資料顯示,浙江、貴州、重慶等省、市的工商聯合會會長由私營企業主擔任。在剛剛閉幕的中共“十六”大上,至少有7位私營企業主黨員的代表。十六大報告提出了我們進一步的強調要毫不動搖的發展私有制經濟,而且提出了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是共同的發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之中,不要把兩者對立起來。據此,我們不難看出私營企業在我國正穩步地、持續發展,同時,關注私營企業的未來發展理應成為我國經濟生活的熱點和重點, 我國私營企業的發展道理可謂曲折,它折射了我國特有的歷史、文化、政治背景。50年代初期,個體、私營經濟在我國城鄉生產、流通領域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建國初期,私營經濟工業產值約佔全國工業總產值75%以上。
1993年底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在第二次審議稿的基礎上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而隨著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民營經濟在這個階段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是1992年到1995年這一段,民營經濟每年增長的速度都保持在100%以上,甚至超過120%。1995年以後,國家加大了宏觀調控力度,民營經濟增長的勢頭有所回落,但依然是保持在20%以上。1998年修改後的憲法增加了“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等內容,這對民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這個階段的一個明顯特徵是個體工商戶數量減少了,但是私營企業的數量卻有了很大的增量。蘇寧集團成立於1990年,創業者以犀利的眼光,敏銳的市場嗅覺,從家電業尋找切入點,挑戰國營企業,靈活經營,漸漸在市場中站穩腳跟
二、規範的組織機構,是蘇寧快速成長的源泉
蘇寧電器組織體系的設立原則是:專業化分工、標準化作業、模組化架構、層級化管理。在內部管理中突出強調架構、職責與流程的建設。公司的組織架構伴隨經營發展不斷完善,現在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九大職能、三級管理體系。根據連鎖經營與管理特點,蘇寧電器內部組織體系劃分為品牌營銷、市場策劃、連鎖管理、物流配送、售後服務、行政後勤、人力資源、財務管理、資訊系統九大專業職能領域,集團總部決策層-地區管理中心經營層-終端作業層三個管理層級,並且在全國連鎖網路中實現的崗位設定與職能的統一化、標準化,所有的蘇寧子公司,都遵循相同的組織體系運作。蘇寧電器建立了齊全的各崗位作業流程與管理規範體系,彙編了《經營管理手冊》,作為整個連鎖體系執行的基本行為準則。
與此同時,蘇寧電器採用服務定位、全程全員服務的經營模式。服務定位包括對供應商的服務、對分銷商的服務和對消費者服務三個方面,三者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促進。服務於分銷商是為了發展連鎖網路,壯大規模,更好地服務於供應商;服務於供應商能獲取穩定的產品、價格、促銷以及售後資源,更好地服務於分銷商和消費者;服務於消費者,樹立商業品牌,帶動和培育供應商產品品牌。確定了供應商、分銷商、消費者三位一體的服務物件,蘇寧電器內部經營中貫徹售前、售中、售後全程服務,決策者、管理者、經營者全程服務。在企業經營中,蘇寧電器注重互惠互利的廠商合作、平等尊重的廠商關係。在以利益為紐帶的前提下,注重滿足供應商的長遠利益,為供應商培育品牌、提供生產啟動資金,共同拓展和維護市場。聯合分銷商力量,形成統購分銷,整合分散的渠道力量,為供應商提供規模採購訂單。蘇寧的經營風格,倡導以價值戰取代價格戰。從品牌資源、服務開發和價格組合上體現服務創新。透過創新經營手段,體現個性化、差異化的價值競爭。透過品類開發,開拓新的經營門類,新的經營品牌和新產品,帶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透過科學引導消費,瞭解顧客真實需求,讓顧客買到滿意的商品,透過全程監管的配送和售後服務,滿足顧客個性化的需求,得到物超價值的服務。如此比較規範化的組織架構,促成了蘇寧由單一的電器公司向綜合型集團公司的良好過渡。
三、以人為本的管理戰略,是蘇寧做大做強的核心
近年來,私營企業發展速度雖然很快,經濟實力也逐步增強,但從總體上看,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小型企業,同時私營企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雖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但在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結構中所佔比重不是很大。以所有權和經營權相結合的家族企業為主體,
是我國私營企業處於初始階段的顯著特徵。產權結構單一,股權分佈集中,主要投資人佔有絕大部分股份,絕大多數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緊密結合,經營決策權高度集中統一於主要投資人手中。股東會、董事會和經理辦公會議的人員,具有很大的重疊性。黨的基層組織、工會、職工代表大會等,一般不參與企業決策。截止到2002年6月底,境內A股市場上共有139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為私營企業,它們僅佔同期境內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11.84%。
儘管如此,借鑑國外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及結合本國成功民營企業的啟迪,蘇寧集團依託“以人為本”的科學、人性化管理,取得了成功。
(一)以人為本 尊重員工主體意識
尊重員工的主體意識,就是充分肯定員工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主體作用。私營企業要努力創造條件,使員工們自我意識到其工作的結果對自身有意義,值得為之奮鬥;同時又能意識到其奮鬥對社會或企業有一定的意義,應該為之效力。自成立以來,蘇寧就本著
(二)以人為本 增強凝聚力
隨著蘇寧連鎖事業的發展,一批又一批社會人才加盟全國各地的蘇寧,成為蘇寧大家庭的一員。企業社會化、人才本地化已成為今天蘇寧的發展現實。蘇寧在企業發展規模成倍增長的過程中,能保持穩健的擴張態勢,歸根結底是因為蘇寧有一支過硬的員工隊伍和領導團隊。蘇寧員工對企業的熱愛,並不是來自企業的灌輸,也不是來自制度的約束,而是一批又一批蘇寧老員工身體力行的榜樣作用。蘇寧的老員工在跟隨企業多年的發展中,隨著企業的壯大而獲得個人利益和事業的發展,蘇寧員工的社會地位和家庭生活質量隨著企業的發展而提升。成就與發展、尊重與榮譽、利益與保障是維繫蘇寧員工對企業熱愛的紐帶,正是這種熱愛之情維繫著蘇寧由小到大、由大到強。
(三)以人為本 唯賢是用
蘇寧集團認為:只有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人員才是人才,判斷人才的標準是為企業的貢獻的大小,即便擁有學歷、資歷或文憑,也要考察它的真正價值。蘇寧電器選拔人員強調能力適度。所有人員的引進與配置都要符合崗位要求,合理搭配。同時倡導分工合作,不鼓勵脫離集體的個人主義。敬業與團隊合作精神是蘇寧員工的基本要求。大學生是蘇寧電器人才引進的重點途徑。蘇寧電器與全國各地幾十所重點高等學府建立了人才輸出的長期合作關係,每年都將從高校引進大批優秀的應屆畢業生。2003年初,蘇寧電器著眼於未來2-3年需要,啟動了應屆大學生“1200工程”,計劃從全國各地的高校招聘1200名應屆本科以上畢業生,經過1-2年精心培訓與培養鍛鍊,最終充實到公司各個中層管理崗位中去。為了更好的培養人才,蘇寧電器在總部專門成立培訓管理部,組建了一支由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能熟練的技術人員組成的教師隊伍,根據
各自的年度培訓計劃,指定專人負責本部門的專業培訓,並且在月度的工作考評和年終的部門評優中都將人員的培養輸出作為重要的考評指標之一。
(四)以人為本 構築施展舞臺
創業10多年的蘇寧實際上正處於企業發展的青年期,要想全面形成蘇寧的企業文化也許還不太成熟。但是,面對全國5000多名蘇寧員工的嚮往,面對社會輿論、行業公眾的關注,蘇寧提出一些蘇寧企業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內涵,昭示於員工,公諸於社會。集團統一企業和全體員工的共同價值觀。價值觀是利益取向和利益分配的基礎。蘇寧在創業之初,企業的利益也就是創業者個人的利益,當蘇寧企業規模逐漸擴大,企業利益的實現與員工利益和社會效益滿足之間的關係的越來越密切。所以,今天的蘇寧早已把企業的利益與員工個人利益融為一體。蘇寧強調個人利益,但對個人利益、個人價值的理解和實現手段有企業的原則。蘇寧要生存,蘇寧的生存離不開與社會的協調、與環境的共融,因此相對於企業利益而言,國家利益、社會利益高於一切。蘇寧要發展,要長遠的可持續的發展,因此相對於個人利益而言,企業的利益大於一切。蘇寧的發展,離不開員工的努力,蘇寧員工的辛勤勞動是實現企業利益的現實力量,因此蘇寧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創造財富的財富,不斷地提高蘇寧員工的利益回報是我們辦企業的目的。每一個蘇寧人,不管職位高低、不管能力大小,都是在蘇寧品牌下、在蘇寧團隊中發揮個人聰明才智的,每一個蘇寧員工都要理所應當地在優先滿足企業根本利益前提下。
(五)以人為本 採用科學激機制
蘇寧電器建立有系統的評估考核制度體系。各崗位採取月度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從工作職責、計劃、精神風貌三方面對員工每月工作進行全面考評。量化考核、個性化考核是蘇寧電器考核體系的一大特點,各項考核制度與評估指標都採取評分方式。由於連鎖體系崗位設定比較繁多複雜,蘇寧電器還著力突出個性化考核,針對不同崗位設定不同考核方案,制定了品牌營銷崗位、職能部門崗位、連鎖店營業員、配送中心、售後服務中心、客戶服務中心、工程業務崗位等系列化的制度。
結論
十六大的召開,掀起了中國歷史的又一新篇章,這給中國的經濟騰飛注入了催化劑。十六大強調了要保護私人財產,這就是要鼓勵大家創業,要去幹一番事業,要去創造財富。因為沒有私有財產就沒有私營經濟,沒有私營經濟的發展,就沒有市場經濟的發展,公有制經濟是不可能建立市場經濟的。保護私有財產就要承認和保護合法的勞動收入,同時對合法的非勞動收入也要保護。十六大檔案裡強調勞動、資本、技術、管理,按照他們的貢獻參與分配,顯然意義非同尋常,這對發展私營經濟非常重要。還有就是放寬民間資本進入市場的領域,市場準入拓寬了,因為國家現在還有很多的領域不讓私人進入的,這次十六大提出了除了一些有關國民經濟命脈的產業都要開發,而且提出來在投融資方面,在稅收、在土地和外貿等領域裡面,要和國有企業一樣實行平等待遇。這就是說民營經濟將來會逐漸的擴大,除了某些國家需要壟斷的產業外都要開發。這無疑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機會。
概言之,十六大以後民營經濟會有非常大的發展,那麼民營經濟發展以後我們建設全面小康的社會就有很好的保障,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全國各個方面的力量調動起來。
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發現政府、社會體系正積極給予私營企業有效的扶持氛圍,健康成長的空間:
首先,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進一步完善。民營經濟要得到發展,必須有資本的支援。一部分資本可以從企業家自己的積累中來,但是大部分還是要靠資本市場的幫助。資本流動的根本保證是良好的信用關係,是未來發展我國民營經濟的最最重要的條件。我們已看到政府正力爭增加金融業的透明度,加強政府對金融業的監管力度,建立個人和企業的信用記錄。同時要發展資本市場,進一步對民營經濟開放股票市場,發展信貸擔保事業,發展租賃業等等。
企業管理學論文範文4
一、民營企業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模式陳舊。目前,我國民營企業普遍採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實踐證明,這種管理模式有利於創業而不利於發展。在創業之初,它能以較低的成本集聚人才和資金,共同奮鬥,在短期內獲得競爭優勢,而且家族整體利益的一致性,使企業具有很強的凝聚力。但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古老的家族式管理方式弊病便日漸顯露,諸如:親情因素滲入企業內部管理,導致組織效率低下;產權封閉,排斥外來資源進入;個人專權,管理制度形同虛設;決策隨意性大,企業跟著老闆的感覺走;接班人世襲,企業難得永續發展。這些弊病已嚴重製約了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
2、用人親疏分治。與家族式管理如影隨形的是用人上親疏分治。所謂“親”,是指與企業主有血緣、親緣、地緣、同學、朋友關係的人;所謂“疏”,是指與企業主沒有絲毫沾親帶故關係的人。親疏分治的核心思想是用人依據親情度和忠誠度,而不看能力。具體表現為:信任“親”者,懷疑“疏”者;重用“親”者,排斥“疏”者;優待“親”者,苛刻“疏”者。這種非理性的用人制度,使企業裡的“外來人”缺乏公平感、安全感、溫暖感和歸屬感,從而導致員工離心離德,紛紛跳槽,不少優秀人才成為家族企業匆匆過客。這可以說是眾多家族企業短命的一個重要原因。
3、社會形象欠佳。民營企業家族化經營,其實質是“家族利益至上”。不少民營企業為了追求家族利益的最大化,常常不惜犧牲社會整體利益,具體表現有:偷逃稅收、販私、逃廢債務、危害社會利益;製售假冒偽劣產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危害消費者利益;商業賄賂、低價頃銷、不信守合同、侵犯智慧財產權、損害其他廠商利益;延長工人勞動時間,生產生活環境惡劣,剋扣拖欠員工工資,不積極參加社保,危害職工合法權益。這些行為不僅嚴重干擾了社會濟秩序和市場秩序,也極大敗壞了民營企業在社會上的聲譽和形象,最終導致民營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環境進一步惡化。
二、民營企業實施管理創新的途徑
進入新世紀以來,民營企業生存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知識經濟的興起,使經濟增長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人才成為企業最稀缺、最關鍵的要素;中國加入wTO後,市場遊戲規則與國際接軌;經濟全球化一浪高過一浪,跨國公司紛紛登陸中國市場;國有大中型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正在重振昔日雄風。民營企業的現狀與變化了的外部環境已顯得越來越不協調,實施管理創新已刻不容緩。
1、完善產權制度。民營企業在產權結構上存在著較強的單一性和封閉性,突出表現為侷限於個人產權。這種產權制度,使企業無法擺脫個人和家族經營,不能有效地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無法實現由投資者管理模式向職業經理人管理模式的轉換,無法廣泛吸納社會資本,不利於資本在社會範圍內的流動與重組,嚴重限制了民營企業進一步做大。因此,民營企業若要想發展,就必須在產權結構上擺脫家庭的束縛,大膽吸收社會其他投資者,進行合資、合作和公司化改造,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和產權結構社會化。透過產權社會化來消除封閉式的個人產權對企業發展的制約,有效進行資本擴張,加快企業內部制度建設,實現資源配置和管理模式的雙最佳化。
2、改革管理模式。產權家族所有和經營管理由家族控制,是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兩個最基本的特徵。研究家族企業史的學者發現,家族式管理很難把企業辦成百年老店。在所有把財富轉移給下一代的家族企業中,至少有80%的家族生意在第二代手中終結,只有13%的家族生意成功地被第三代繼承人。看來,民營企業要想擺脫“富不過三代”的宿命,使自己企業薪火相傳,就必須進行管理模式的創新,逐步改子承父業的世襲制和高層管理完全由家族成員擔任的格局,實行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向社會公開招聘高素質的職業經理管理企業。企業中的每一位高層管理者上崗前必須經過嚴格的考試考核,家族成員考核不合格者只能做股東,而不能當經理。企業的成功,不僅需要強勢人物,更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團隊。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業務的複雜化,管理的數量和難度日益加大,管理專業化的程度越來越高,管理分權便成為一種必然。為了降低信用缺失環境下重用“外來人”的風險,企業主可考慮讓所有中高層管理者認購公司的股份。企業管理人員持有公司的股份之後,他們從內心深處知道是在做自己的事,而不是在為老闆打工,這樣就會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工作,對公司的忠誠度也會增高。
3、調整組織結構。目前,民營企業普遍採用的是傳統的金字塔式的權力型組織結構。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產品趨於多樣化,以及資訊科技的普及,從而對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提出了要求。調整企業組織機構,應遵循因事設職,因職設人,人事相符,權責相當的基本原則,其關鍵問題要合理設定企業內部各類業務部門,明確部門之間的分工與協調關係,處理好總部集權與部門分權的關係。規模較大、產品大類較多的企業,應改為事業部制的分權式組織結構;已實行公司制的民營企業,應建立相應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為了應對市場環境的多變性,企業應減少管理層次,實行分散決策;由於資訊科技和網路的普及,使企業內部資訊交流更暢通、企業與外部環境的資訊互動更頻繁,因此,建立網路化、扁平化、柔性化的組織結構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4、加強人才開發。民營企業要突破人才短缺的瓶頸,必須牢固地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創新用人制度,加強人才開發。具體措施:改變傳統的短期僱傭的用人觀念,樹立人力資源戰略觀念,重視吸納、培養和儲備各類人才,尤其是科技開發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廢除內外有別、親疏分治、任人唯親的用人制度,建立市場化的選人、用人機制。在企業內部形成人才競爭格局,給各類人員提供公平的發展機會;改變只想控制人、不願尊重人的粗放用人方式,營造尊重、信任、理解、和諧、愉快的工作環境和人際環境,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改變重使用、輕培訓的短視用人行為,營造面向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化氛圍,搞好職工教育培訓的規劃,不斷提高人力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把企業變成學習型組織;改變只求奉獻、不予激勵的用人心態,建立和完善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薪酬制度,逐步實行市場工資制,讓員工對企業的貢獻得到應有的回報。對於優秀人才要委以重任,並給予優厚的待遇。
5、提高企業家素質。企業家是一個企業的靈魂,企業家的素質決定著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發展前景。因此,提高企業家的素質是企業發展的關鍵。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必須具備以下素質:第一,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熟練的管理基本技能,有較強的市場運作能力和良好的人際溝通協調能力,會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技術和手段;第二,具有強列的求知慾。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民企老闆需要建立終身學習制度,透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第三,具有強烈的進取精神。企業經營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家應勝不驕、敗不妥、正視困難,迎接挑戰,銳意進取,不斷創新,讓自己的企業之舟永立市場洪流的潮頭;第四,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企業家在追求個人利益時,不能損害他人的利益;在追求企業利益時,不能損害國家和社會利益。企業家應的博愛之心,愛企業、愛祖國、愛家庭、愛人民、愛社會、愛自然、愛一切美好的事物。富而思源,積極回報社會。遵守法律,誠實經營,信守承諾,努力塑造和維護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企業管理創新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不可能一墩而就。但民營企業不能因其困難而懈其心,必須認清形勢,轉變觀念,高度重視,及早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