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閣導遊詞範例三篇
天一閣導遊詞範例三篇
天一閣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之一,素負“南國書城”之盛譽,巍然屹立在寧波城月湖之濱,成為亞洲現存歷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天一閣導遊詞範例三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篇一:天一閣導遊詞範例
各位旅客朋友們:
那你們好,首先歡迎你們的到來,現在我們要去參觀的這個景點就是在全內外都非常有名的藏書樓,天一閣了。天一閣是國內現在最古老的藏書樓之一。天一閣的歷史非常悠久,至今已經有44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一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一家國家4A級的風景名勝區,向來都有南國書城的美譽,是目前亞洲現存歷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那麼為什麼要取名為天一閣呢?那是因為天一閣的主人範欽在古書中看到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這句話。而書最怕火,為了讓自己的藏書樓有個好的將來,於是就取名為了天一閣。但是現在的天一閣已經不在是原來的幾間小房子了,它由三個部分組成,一個是藏書文化區,主要是收藏古籍為主的,一個是園林休閒區,主要以園林,假山等為主,還有一個就是陳列展覽區了,主要陳列以前留下來的一些磚塊,書籍、書法繪畫及地方誌等。規模非常的宏大。
好了,現在我們來到的這個地方就天一閣的西大門了。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門外的這對石獅,任何動物呢都有雌雄之分,腳下踩球的這個是雄獅,而腳下踩下小獅子的這個就是雌獅了。
我們再往前看,這個西大門呢是清代的木結構建築,請大家抬頭,在上面我們還可以看到南國書城四個字,這四個字呢看起來非常的蒼勁有力,這四個字是誰寫的呢?它是由著名的國畫大師潘天壽先生寫的。那麼下面的柱子上呢還有兩幅對聯,大家可能不知道上面寫了什麼東西,其實這些字呢是鐘鼎文,讀作天一遺形源長垂遠,南雷深意藏久尤難。這幅對聯是由顧庭龍寫的。天一閣在以前的時候有許多深嚴的族規,其中有一個族規就是規定外姓人不能上樓看書,但是再嚴的族規總有破例的時候,第一個登上天一閣看書的是誰呢?就是黃宗羲了,我們可以來看一下這邊,這邊有黃宗羲的影象,黃宗羲號南雷,他登上天一閣後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讀書難,藏書尤難,藏之久而不散,則難之難矣。好了,看完了這裡我們再來看下後面這幅對聯,我們可以看書這幅對聯的字也是寫的非常好的。這幅對聯呢是由著名的文學家郭沫若先生寫的。上聯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聯是:良書播惠九洲。郭沫若先生曾經在天一閣訪問了兩天。同時對天一閣作出了很高的評價。好了,下面呢就請大家跟我到裡面去參觀一下。
篇二:天一閣導遊詞範例
各位來自四面八方的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姓席,大家可以叫我席導遊。今天,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遊覽我國現存歷史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天一閣。
俗話說的好:“到寧波不到天一閣,就等於沒有到寧波。”天一閣博物館位於寧波城西月湖之濱,建嘉靖(公元1561——1566)之間,是明代兵部首侍郎範欽的藏書之處。歷經440多年,成為亞洲現存最古老的三個家族圖書館之一。走進天一閣,大家請看,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這古樸的建築,優雅的園林和恬靜的環境,這些都是令人神往的。
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人物塑像,他就是這家藏書樓的主人——範欽。範欽是寧波鄞州人。他出生於一個很普通的家庭,靠自己的勤奮努力,在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進士,1561年升任兵部右侍郎。在他為官的二十八年中,足跡踏遍了當時的大半個中國,收集了許多海內奇書,尤其是明代地方誌、政書、實錄、詩文集等。
各位旅客朋友們,剛才我們參觀過了天一閣的西大門、前庭及東明草堂,現在我們來到的這個地方就是範氏故居了,這裡原來是範欽後人居住的地方。我們來看,這裡有堵非常高的牆,是用來防火的,也叫做防火牆。在防火牆的兩邊,一邊是範氏的生活區,一邊是藏書樓。當時範欽的後代對天一閣藏書的保護制定了許多嚴格的禁約。在這裡呢,我們看到掛了許多牌子,這些就是天一閣的禁約了。
各位旅客朋友,現在我們就去參觀天一閣最重要的地方寶書樓。好了,我們從這邊進去,這裡就是天一閣藏書樓了。請大家抬頭看,在上面的匾額上我們可以看到“天一閣”三個字,也就是這個房子的名稱了。當時範欽認為書最怕火,為了防火,就費盡苦心,查閱了許多本書,最後在《易經》中看到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這句話,因此受到啟發,所以就取其以水克火之意,把藏書樓改名為“天一閣”。現在請大家抬頭看這兒的天花板,上面有許多圖案,這些圖案上畫的一些水紋和水獸,也是象徵著以水克火。
下面請大家跟我出來看一下外面的這個水池,叫做“天一池”,是當時範欽建造用來防火的。天一池裡的水是與西邊的月湖相通的。
天一閣還有尊經閣、明州碑林、千晉齋、東園、凝暉堂、麻將館、花轎廳、秦氏之祠、南園……這些都是天一閣重要的組成部分。
好了,天一閣呢我們就遊覽完了。它是寧波人引以自豪的文明星座。請大家記住它的宣傳口號:風雨天一閣,藏盡天下書!
謝謝大家!
篇三:天一閣導遊詞範例
尊敬的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大家一路上辛苦了。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王xx,你們可以叫我小王。
天一閣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之一。古籍浩瀚,歷史悠久,距今已有43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三個家族圖書館之一。它是寧波人最引以自豪的一個文明星座。文人墨客到了寧波,沒有不到天一閣一飽眼福的。這古樸的建築,幽雅的園林,恬靜的環境,確實令人神往。然而過去的天一閣只是一個普通的私家藏書樓,歷經幾代滄桑;如今的天一閣則是寧波的'一顆“明珠”,它集藏書、文物、旅遊於一體。在1982年2月23日,天一閣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雄踞大門兩側是一對清代石獅。這些木結構的大門,是清道光年間造的。“南國書城”這四個字由著名國畫大師潘天壽所書,而“古閣藏英”則是由大書法家沙孟海親題。現在所看到的大門兩旁對聯是鐘鼎文,讀作“天一遺形源長垂遠,南雷深意藏久尤難”,對聯說明了天一閣藏書樓歷史悠久與清初著名思想家黃宗羲登上天一閣藏書樓以後的感嘆心情。黃宗羲號南雷,他曾賞嘆“讀書難,藏書尤難。藏之久而不散,則難之難矣”。
進入天一閣,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照壁上氣勢宏大的“溪山逸馬圖”,當年柬埔寨國家元首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曾在這裡拍照留念。這幅八駿圖是“堆塑”,它的作者是已故民間老藝人胡善成。天一閣的堆塑,絕大部分是他的作品。參觀完這塊照壁後,從右邊的直門“春隨人意”中進去(左面是1980年新建的書庫和閱覽室)。可以看見天一閣的又一塊照壁,大家知道它叫什麼嗎?它統稱為“麒麟”。但細分下來,這是一個龍角、牛嘴的“獬豸”,是正義的象徵。
天一閣藏書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幢藏書樓就是幾經修繕後儲存下來的天一閣遺址,它是晚清時期的建築遺物。天一閣的主人名叫範欽,字堯卿,號東明。明嘉靖十一年(範欽27歲時)進士,做過湖廣隋州知府、江西袁州知府、廣西參政、福建按察使、雲南右布正使以及陝西、河南等省的地方官。後來又巡撫南贛汀漳諸郡,宦跡遍佈半個中國,直至官升兵部侍郎。範欽生性耿直,不畏權貴,曾頂撞過權傾朝野的武定侯郭勳,因此蒙受冤獄。後在袁州知府任內,因秉公執法又得罪了權臣嚴世藩,為了避禍,辭官還鄉。回到寧波後,就建造了藏書樓。範欽愛書成癖,在做地方官時,每到一處總是留心蒐集當地的公私刻本,對無法買到的書就僱人抄錄。經史百家之書,他兼收兼蓄,不厚古薄今,比較重視當代著作與文獻的收藏。在他的藏書中,明代地方誌、政書實錄、明人詩文集及歷代科試士錄,佔了很大的比重。此外,還彙集了許多有價值的碑貼,其中著名的是北宋拓本。
範欽的藏書樓原名叫“東明草堂”,樓前開鑿一池與月湖溝通,蓄水備用。當時寧波有許多藏書樓,但先後遭受兵火破壞,範欽想,兵災無法避免,火災可以防止。為了防止火災,範欽費盡苦心,查閱了許多書本,最後在《易經》中看到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這句話而受到啟發,便取其以水制火之意,將藏書樓改名“天一閣”。藏書樓上為一大通間,樓下六間,象徵:“天一地六”。範欽不但將藏書樓改了名,還規定抽菸喝酒後切忌登樓,不準擅領親朋好友開門入閣及留宿閣內,更不準擅自將藏書借出外房及他姓者,凡違者處以不能參加祭祀祖宗的大典的懲罰。天一閣的主人連取名的時候都考慮到了防火的重要,可見其用心良苦。
範欽一直活到80歲。臨終的時候把大兒子大沖和二媳婦(次子大潛已故)叫到榻前,他把遺產分成兩份,一是白銀萬兩,二是全部藏書。大沖體察老父心情,決定“代不分手,書不出閣”。範欽的後代對天一閣藏書的保護制訂了許多嚴格的禁約。據記載嘉慶年間,寧波知府邱鐵卿的內侄女錢繡雲是一個酷愛讀書的聰明才女,為求得登閣讀書的機會,託邱太守為媒與範氏後裔範邦柱秀才結為夫妻,婚後的繡雲滿懷希望,以為這下可以如願以償了,但萬萬沒想到,已成了范家媳婦的她還是不能登樓看書,因為族規不準婦女登閣,竟使之鬱郁含恨而終,遺命夫君將她葬於閣邊,願以芳魂與書作伴,了卻她另一種“青燈黃卷”的夙願……這一悲劇足以說明禁約的嚴格。
原來藏書樓四周都是花園,以防附近一旦發生火災不會遭受其害。到了清初時,範欽的曾孫範文光請來名匠壘起玲瓏假山“九獅一象”、“福祿壽”等。由名匠大師堆砌造就的玲瓏剔透、形象逼真的假山中有許多動物,大家不妨數一數共有幾隻?主人為了保護藏書樓而制定了極為森嚴的規定,同時作為一份私人財富,藏書樓也是外人不可染指的。然而世代規約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第一個破例登上天一閣藏書樓的外姓族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黃宗羲。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黃宗羲由於他的道德、文章、學識、氣節在當時普遍受到人們的敬佩。在範氏族中曾做過嘉興府學訓導的範友仲幫助下,很快取得了範氏各房的同意,登上了天一閣。原來範欽後代為防止藏書失散,還議定藏書由子孫共同管理,閣門與書櫥鑰匙分房掌管,非各房齊集,任何人不得擅開。黃宗羲不僅閱讀了天一閣的全部藏書,還為天一閣藏書整理編目作出了貢獻。
天一閣博物館常年舉辦各種書畫展覽,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成績顯著,自1996年以來獲省級文明單位稱號,並被評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寧波市行風建設示範視窗、市一級綠化單位及市十佳旅遊景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