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山景區導遊詞

峨嵋山景區導遊詞

  評委老師好,你們辛苦了,我自選的途中講解是從成都到峨嵋山,途經夾江,請問我可以開始了嗎?謝謝!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將遊覽峨嵋山。峨嵋山景區是川東南旅遊環線,也就是長江旅遊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環線輻射了成都、樂山、宜賓、瀘州、內江、自貢、遂寧等7個城市,其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眉山的蘇東坡是獨步千年的曠世奇才,樂山有舉世聞名的世界第一大佛,峨嵋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還有鹽都自貢、酒城瀘州等眾多歷史文化名城及景區。

  那麼,今天,我們從成都出發到峨嵋山,全程約200km,行車時間在2.5小時左右,沿線我們將經過新津、彭山、眉山、夾江和樂山。好了,遊客朋友們,從眉山出來,經過短短20多分鐘的時間,我們已經來到了夾江。

  夾江隸屬於四川省樂山市,是樂山的北大門。夾江為什麼叫“夾江”呢?有一首詩是這麼描繪夾江的:“兩岸青山相對出,一江碧水自中流”。“兩岸青山”指的是夾江的大觀山和依鳳崗,“一江碧水”指的是流經夾江的青衣江。兩山夾一江,夾江因此而得名。

  夾江不僅有聞名於世的千佛巖景區,還是中國的“書畫紙之鄉”。說到中國書畫紙,一般都會聯想到安徽的宣紙。其實,咱們夾江的造紙術,在抗戰時期,經過張大千等人的'共同改良,也有著令人驚豔的水準。而現在呢,我們就來一同回顧這段歷史,同時要了解夾江的紙文化。

  據史料記載,夾江手工造紙歷史非常悠久,始於唐朝,盛於明清。清朝,夾江紙被用來當作考試用紙和宮廷生活用紙,全縣紙產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一張紙,百道工,漚[òu]、蒸[zhēng]、臼[jiù]、操,各不同”。夾江手工造紙,完全按照古法,純手工生產,從選料到成紙共有15道環節、72道工序,這與明代的《天工開物》所記載的生產工序是完全吻合的,這種技藝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徵。20xx年,夾江竹紙製作技藝被評定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的夾江,全縣仍有古老造紙作坊一千多座,從業人員達數萬人,年產手工紙3千噸左右,以保持傳統工藝最為完整、產量最大、品種最多而聞名中外。

  國畫大師張大千曾經讚譽:“宣夾二紙,堪稱二寶。”把夾江紙與安徽宣紙相提並論,足見大師對夾江紙的喜愛。這中間有大師與夾江紙的一段不解之緣。抗戰時期,大千先生寓居成都。由於戰爭原因,安徽宣紙運不進成都,所以,他把希望寄託在夾江的造紙作坊上。但是當時的夾江紙,抗水性差,受墨和浸潤效能也不理想,達不到大師的繪畫要求,所以,張大千決心對夾江書畫紙進行徹底改造。於是,張大千來到夾江,找到當時的造紙大戶石子青。在仔細觀看了紙的配料和生產過程後,他心中有了底,回去後就開始研究新的造紙配方。

  兩個月過去了,張大千拿著新配方叫石子青試製新紙,造出來的新紙,抗水性和潔白度果然好了很多。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這種紙抗拉力不強,受不了重筆。在和幾個經驗豐富的造紙師傅商量後,張大千又決定在純竹漿中加入少量的麻料纖維。就這樣,新一代的夾江紙終於誕生了。新的夾江紙是,潔白如雪,柔軟似綿,張大千對其偏愛有加,並親自設計紙簾、紙樣。1983年,為紀念張大千對夾江書畫紙所作出的貢獻,夾江縣政府將夾江書畫紙命名為“大千書畫紙”。

  好了,各位朋友。前面就是樂山了,樂山市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風光秀麗,文物古蹟甚多。等到了前面,我再給大家作詳細地介紹。謝謝!

  兩位評委老師,我的途中講解到此結束,謝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