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太原導遊詞
晉陽太原導遊詞
太原古稱晉陽,又稱"幷州”。亦有“龍城”之美譽。是山西省的省會。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晉陽太原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晉陽太原導遊詞1
太原是山西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交通、資訊中心,是一座具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中華古城,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資源而聞名天下。
這裡的精華旅遊點有:晉祠古典園林,其宋代的建築和塑像尤為珍貴;天龍山佛教石窟,其石雕像為中原地區罕見的佳作;龍山道教石窟,是中國僅有的元代道教石窟;雙塔永祚寺,其〖雙塔凌霄〗已居為太原的標誌;交城玄中寺,為佛教淨土宗的祖庭;交城西北的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黃土高原上儲存完整的綠色寶庫;方山縣的北武當山,是集雄、險、奇、秀景色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榆次的城隍廟,是山西省年代最久的城隍廟之一。
平遙古城,是中國僅存的三座完整城池之一;平遙雙林寺,內有數千尊彩塑是中國罕有的五代原作;陽泉平定的娘子關,是唐平陽公主掛帥駐防的著名關隘;昔陽的大寨,曾在現代農村發展史上名重一時;汾陽的杏花村汾酒廠,是著名的汾酒之鄉;祁縣喬家堡民俗博物館,把昔日晉商的豪宅變為展示晉中民俗風情的勝地。
晉陽太原導遊詞2
太原古稱晉陽,又稱"幷州”。亦有“龍城”之美譽。是山西省的省會。在轄區古交市發現的“舊石器文化遺址”證明在十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5000年前唐堯最初建都於此。太原三面環山,是一座歷史古城曾為北部邊防重鎮,是兵家必爭之地,有中原北門之稱。太原也是我國北方重要的商業、工業城市,在清代,這裡的糧行、綢緞、錢莊等十大行業曾盛極一時。太原市地肥水美物產豐富。
清徐葡萄、晉祠大米、老陳醋都是享譽四海的名產。太原市的旅遊資源豐富,人文景觀眾多,古典園林晉祠風景優美,文物薈萃,祠內周柏、難老泉、宋塑侍女像堪稱晉祠三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天龍山石窟,包容了東魏、北齊、隋、唐、五代近五個世紀的作品,是領略東方石窟藝術魅力的好去處;龍山石窟是全國最大的、儲存完好的元代道教石窟群;有太原城市標誌之譽的雙塔寺、塑有千手千眼11面觀音的祟善寺、展覽有名貴殷代銅觥的山西省博物館,都是遊覽觀光的好去處。
太原最早見諸於史料是公元前497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當時建晉陽城的是晉國大夫趙鞅的家臣董安於,城址就在今太原市晉源古城營一帶。董安於利用西依懸甕山,東臨汾河水,南傍晉水的險要地形,修築成了堅固的城堡。因其在晉水之陽(古人以水北為陽),取名晉陽。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分天下為36郡,初設太原郡,郡址就設在晉陽,晉陽因此又稱為太原。
漢代設幷州刺史部於太原,自此各朝各代又稱太原為幷州,故太原簡稱為“並”。南北朝時期,太原城開始走向輝煌,到了隋朝已是黃河流域僅次於長安、洛陽的第三大城市了。五代十國中的後唐、後晉、後漢、北漢都因起兵於太原而立國,所以太原又有“龍城”之譽。宋、金、元時期,太原城飽經戰亂,幾經被毀,後又重建。明清時期,太原經濟長足發展,“晉商崛起”,以今太原、太谷、祁縣、平遙等地商人為代表的晉商首創商業票號,曾富甲華夏,匯通天下,其貨幣經營資本不僅壟斷了中國貿易和資金排程,而且插足於整個亞洲,觸角伸向歐洲市場,為太原的經濟發展再創輝煌。
晉陽太原導遊詞3
山西省會太原市,是一座“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城。太原人的先輩從很早的古代就勞動、生息、繁衍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進入階級社會後,隨著社會形態的變更、歷朝歷代的興亡,太原建置名稱多有變化,治所幾經遷徙,轄區屢有伸縮,沿革頗為繁雜。
太原是山西省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資訊中心,是以治金、機械、化工、煤炭為支柱,以輸出能源、原材料、礦山機械產品為主要特徵的全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
太原歷史悠久,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太原是我國曆史悠久的.古城,始建於公元前497年的春秋時代,據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古稱晉陽、幷州,簡稱並,曾為唐王朝的“北都”,後唐、後晉、北漢的國都或陪都,是中國北方的軍事重鎮和重要的商業、手工業城市。
太原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古城。考古證明,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即有先民生活在境內汾河流域。春秋末期,晉國北擴,太原地區歸入晉國版圖。晉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7年),晉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於修築了太原第一座古城——晉陽,成為趙國初期的都城,從此奠定了太原作為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此後,從戰國至北宋之前,先後有十二個朝代或歷史時期十六次以晉陽城為諸侯國都、國都、陪都。尤其在唐朝,晉陽城達到鼎盛,與長安、洛陽並稱“三京”,為黃河以北地區最大的城市。
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北宋統治者將晉陽城付之一炬,存世近十五個世紀的古城毀於一旦。公元979年至982年,潘美在汾河東岸唐明鎮基礎上修建了新太原城。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晉王朱帝擴建太原城。明朝把太原定為“九邊”重鎮之一。清代逐步發展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商業、手工業城市。
太原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尤為豐富,享有“煤鐵之鄉”美稱。在諸多礦產中以煤、鐵、石膏儲藏量為最,並以質地優良享有盛譽。太原旅遊資源豐富。悠久文明的歷史給太原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蹟,較為著名的有晉祠、天龍山石窟、永祚寺、純陽宮、崇善寺、竇大夫祠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名山、石窟、寺院、廟宇、湖泊、森林、溫泉、溶洞、峽谷、河流、古建築、古遺址、名人故居、歷史文化紀念地、博物館等旅遊資源的豐富以及高品質的文物的集中,在國內也是非常少有。其中晉祠聖母殿內宋塑侍女像栩栩如生,姿態各異,在海內外享有盛名。
天龍山的北朝石窟及隋唐造像、崇善寺明代藏經、純陽宮關羽立馬銅像,在我國文學藝術史上均佔有輝煌的一頁。此外,唐太宗李世民撰寫的“貞觀寶翰”《晉祠銘並序》碑文,是現存最早的唯一完好的唐太宗行書碑。
晉陽太原導遊詞4
歡迎大家來太原旅遊!在遊覽太原的景點名勝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的太原和歷史上的太原。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曆史的古城。傳說太原這塊地方屬於堯帝的子孫所受封的唐國,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於唐,便稱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兒子這一代,改國號為晉。但當時晉國的中心在今天的晉南冀城一帶,直到公元前6世紀初晉國的勢力才擴充套件到太原一帶。太原古稱晉陽,奠基於春秋末期。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初,晉國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於和尹擇在晉水之北築城,取名晉陽,其位置約當今天太原市晉源鎮的古城營村。趙氏家族以晉陽為據點積蓄勢力,奠定霸業。
公元前453年,掌握晉國大權的智伯聯合韓、魏攻打趙襄子。趙憑藉晉陽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難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發現晉水從龍山那邊流來繞城而過,便想出水攻之計,遂掘渠引晉水欲灌晉陽,這便是晉桐智伯渠的來歷。趙襄子用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韓、魏,裡應外合,共滅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晉國之地悉為趙、韓、魏三卿所佔,史稱三家分晉,因有三晉之說。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趙、韓、魏三者的諸侯國地位,成為戰國七雄中的三強,而趙國的都城就是晉陽。晉陽作為趙國首都歷17年,公元前386年趙遷都河北邯鄲。但趙氏在晉陽的基業已逾百年。
戰國後期,秦國屢敗趙國,隨之在晉陽一帶置太原郡,治所設在晉陽。需要說明的是,太原本義為廣闊的平原,戰國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帶,秦置太原郡之後,太原作為行政名稱固定下來。從此,太原即指古之晉陽,晉陽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漢朝太原為北方重鎮,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在晉陽置幷州刺使部,統領太原、上黨等六郡。從此太原又稱幷州。幷州之名可能源於太原位於東西兩道山脈之間,兩山平行謂之並。
西晉末年,幷州刺使劉琨為了防禦匈奴的侵襲,擴築晉陽城,使之成為城牆高13米,周長14公里的大城市。東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大亂,太原先後被後趙、前燕、前秦、西燕、後燕交替攻佔。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萬大軍攻人晉陽,復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較長時間的休養生息,並且成為北魏南下河南、東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權臣高歡於532年在太原設大丞相府,並營造了規模宏大的晉陽宮,太原被稱為別都。高歡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齊後,雖定都於郵城(河北臨漳),但對其發跡之地太原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在27年間建起大明宮,興修12院,其輝煌壯麗程度遠遠超過首都郵城。高洋還在太原西山鑿佛龕、雕佛像、建佛寺,在晉水源頭修魚沼飛樑。太原面貌為之一新。
太原的黃金時代是隋唐兩朝。隋場帝楊廣在即位前被封晉王,視太原為發樣之地,稱帝后在太原大興土木。先在北齊晉陽宮外築起高1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後又在新城西邊築起高13米、周4公里的倉城,接著又建造了第二座晉陽宮。在此同時,隋場帝還徵調數十萬民工開山築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師長安和寧武管涔山避暑行轅汾陽宮的兩條馳道,太原的交通更加方便。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亂,名城晉陽也幾易其主。先是後唐的西京,隨後繼為後晉、後漢、北漢的國都,這裡的動靜治亂直接影響到北國與中原。從北齊高洋父子,隋朝楊廣,唐朝李淵父子,到五代三主(後唐李存勖、後晉石敬塘、後漢劉知遠)及北漢的劉祟,這一個個所謂真龍天子都是從太原起家奪取天下。太原可以說是藏龍臥虎之地,故又有龍城之稱。
晉陽城易守難攻。宋王朝建立已數十年,但晉陽仍在北漢劉氏手中,直到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第二代天子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圍城攻打近半年,北漢主劉繼元出城投降,宋朝才算攻取晉陽。宋太宗一則仇視晉陽軍民的頑強抵抗,二則懼怕別人再踞晉陽成龍,便下令焚燬晉陽城,並引汾水、晉水淹灌廢墟,進而使歷時1400多年的晉陽古城毀於水火。流離失所的城中百姓紛紛外遷,其中不少人移居汾河東岸的唐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