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導遊詞怎麼寫
廈門導遊詞怎麼寫
在春意盎然的日子裡,廈門市都春光明媚,旖旎風光。下面小編整理的廈門導遊詞,歡迎來參考!
講解提綱:
[城市概況→地理→歷史→氣候→市花、市樹、市鳥→交通→環境→旅遊資源→風味→經濟→主要景點介紹]
各位遊客,本次廈門行程為“半自助遊”的形式,我們公司是包含了大家的來回交通和當地兩晚住宿的安排,而在當地的遊覽和用餐都是各位自己安排的,可能在座各位有部分客人是去過廈門的,但肯定也會有相當一部分是沒有去過,為了能讓大家此行更有目的性、有更豐富的參觀內容,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廈門的概況和一些主要的遊覽景點。廈門市地處中國東南部、臺灣海峽兩岸,背靠漳州、泉州平原,面對金門諸島,是一個風姿綽約的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全市由廈門島、鼓浪嶼及內陸九龍江北岸沿海部分地區組成,總面積1565平方公里。下轄開元、思明、湖裡、鼓浪嶼、集美、杏林、同安7個區,人口為131萬人。2000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501億元,財政總收入達91.5億元。廈門的地方方言是我國八大方言之一的閩南話。
作為一個旅遊城市,廈門城市的總體風格是“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廈門擁有34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海岸線長234公里,其中深水岸線28公里。面積為1.91平方公里的鼓浪嶼和麵積為133.54平方公里的廈門島均為海水環繞。廈門島透過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海堤與島外大陸相連。廈門與臺灣僅一水之隔。廈門角嶼距臺灣金門島為1.31海里,廈門港距離臺灣高雄港為165海里。
廈門歷史悠久,但作為港口城市崛起才幾百年時間。廈門的歷史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 第一句話是“古同安今廈門”。同安首次設縣是在公元282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同安第二次設縣是在公元933年。從行政區劃來看,從同安第二次設縣到1912年廈門島及周邊諸島從同安縣分出另設思明縣為止,廈門島及周邊諸島都是同安縣的組成部分。1935年,國民政府行政院將思明縣改為廈門市,廈門市成為福建省設立的第一個市,比省會福州建市早了11年。新中國成立後,廈門市行政區域逐步擴大、升級,同安縣被併入廈門市。目前,廈門市是經濟特區、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
第二句話是“扼臺灣之要,為東南之門戶”。這句話點出了廈門在我國曆史和現實中軍事、交通一上的戰略地位。作為福建沿海的重要軍事據點,明朝政府於1394年在廈門島修築了廈門城,並駐兵防守。16世紀下半葉起,廈門不僅成為福建華僑最重要的進出港口,
還逐漸代替了泉州的刺桐港和漳州的月港,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港口。17世紀中葉,民族英雄鄭成功以廈門作為?抗清驅荷復明”的基地,並積極發展海上對外貿易,並收復了祖國寶島臺灣。不久,清朝政府又以廈門為基地,出兵。隨後,清朝政府在廈門設定臺廈兵備道,管理廈門和臺灣兩地事務,並再廈門設立海關。19世紀中葉中英戰爭之後,廈門被闢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對外經濟貿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廈門氣候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全年平均氣溫21℃,全年降水量1200毫米。一年中氣溫最低的1月份,平均氣溫是12.6℃。氣候宜人,一年四季都適合旅遊。
各位,要了解廈門,有必要知道她的市花、市樹、市鳥。廈門的市鳥是白鷺。白鷺是優美高雅之鳥,曾經群棲在廈門島,加上廈門島形似白鷺,素有鷺島之稱。廈門的市樹、市花是風凰木和三角梅。鳳凰木枝秀葉美,是典型的難過樹種。夏日陰涼滿城,紅花簇簇,象徵廈門經濟特區如火如荼的建設場面。三角梅樸實無華,易於繁殖,花色種類較多,又可作盆景。以白鷺、鳳凰木和三角梅作為廈門的市花、市樹和市鳥,較好的體現了廈門的風貌、廈門人民的性格和廈門經濟特區的騰飛景象。
廈門交通十分方便。現代旅遊服務功能比較完善。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已開闢國內外航線76條,其中國際地區航線有至新加坡、檳城、吉隆坡、馬尼拉、雅加達、大阪、名古屋、曼谷的航班,每週出港約380餘個航班,有22家航空公司在機場營運,是華東地區主要的航空樞紐之一。高等級公路和高速公路,連線國內各地。火車、客輪、公交車、計程車也十分方便。首期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內設2000個國際標準攤位的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於2000年9月8日正式投入使用,併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110”聯合行動體系、“120”緊急救援體系、“98161”旅遊諮詢服務都比較健全。鼓浪嶼、環簣篤湖、中山路等處的夜景工程已具有較高的品位。
廈門市的環境質量在中國的城市中名列前茅,有“最溫馨的城市”之譽。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十佳人居城市”等稱號。2000年,廈門市環境保護投資指數為2.12%,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37.7%,城市汙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處理率分別為60.51%、97.75%,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6.3分貝,城市空氣汙染指數為42,城市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98.18%。同時,還設有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白鷺、中華白海豚、文昌魚等。廈門的風景名勝多姿多彩,山色海景溫馨宜人。島、礁、山、巖、寺、花、木相互映襯,僑鄉風情、閩南習俗、海濱美食、異國建築融為一體,形成了如詩如畫的“海上花園”。這裡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鼓浪嶼——萬石山:民族英雄鄭成功屯師練兵、開拓海疆、收復祖國寶島臺灣的歷史功績至今令人深思和崇敬;亞熱帶植物寶庫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令遊人心曠神怡。這裡有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的故鄉集美:龍舟池上輕舟競渡,如箭脫弦;道南樓、南燻樓和鰲園揉和了南洋建築風格和閩南傳統工藝,令人歎為觀止;陳嘉庚先生傾資興辦的集美學村享譽中外,“嘉庚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興學救國。這裡有古代軍事要地胡裡山炮臺,擁有“世界古炮王”——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古代海岸炮,還有罕見的古代中外刀、劍、槍、炮、奇石展覽;有聞名遐邇的千年古剎南普陀寺。這裡還有港仔後、大德記、白石、黃厝等風景秀麗的海灘,有奉祀保生大帝吳真人的青礁慈濟宮,有世界鐘錶鼻祖蘇頌、“民族魂”魯迅、東方哲人林語堂、白衣天使林巧稚等人的故居、紀念館,以及華僑博物館、廈門大學人類歷史博物館、廈門博物館等旅遊景點。近年來,又新建了廈門臺灣民俗村、鼓浪嶼鋼琴博物館、橋樑博物館、鼓浪嶼“海底世界”、集美航天科技城、同安影視娛樂城和兩個達到國際標準的高爾夫國際鄉村俱樂部等旅遊景點和休閒設施。為發揮海的優勢,廈門著力開發海上旅遊。現已開闢了海上游覽線,並有數十艘遊船從事海上旅遊,水上摩托艇、豪華快艇、運動帆板、動力傘等海空旅遊專案正在興起。同時,麗星郵輪公司的豪華郵輪“獅子星”號在每年的4月至1O月每星期均來訪廈門。
廈門美食,歷史悠久,風味獨特。以海鮮為主,具有“清、鮮、淡、脆、微辣”的特點。廈門菜發端於北宋,原為閩菜中的一派。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廈門菜從閩菜系中脫穎而出,自成一派,形成海鮮菜餚、仿古藥膳、普陀素菜、名點小吃四個系列。
廈門的經濟充滿活力。第二產業,重點發展電子、機械、化工三大支柱行業和資訊、生物等新興行業,培植2至3個產值上百億的企業,建成一批產值在1O億以上的企業。外資、臺資企業是第二產業的主力軍。翔鷺、柯達、戴爾、正新、TDK是其中的佼佼者。第三產業的發展目標,是構築區域性國際航運、旅遊和商務中心。
“一城如花半倚石,萬點青山擁海來。”廈門的今天是美麗的,廈門的明天將更具美麗。 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廈門的主要旅遊景點和風景名勝。
【中山路步行街】
中山路是廈門目前最繁華的商業街,它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又是一條老街,街旁建築為騎樓式(將樓的下層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道,使樓層的一部分跨建在人行道上,用以避雨、遮陽、通行,故名騎樓),這是廈門一大特色。中國南方城市和東南亞國家的城市多有這種駛樓。這主要是考慮到廈門地處亞熱帶,有時陽光照射強烈,風雨交加,行人可以在騎樓下防曬避雨,自由行走,隨意購物。中山路是廈門的主要商業街,也是廈門的文明街,品種繁多齊全,國貨、洋貨均有。
【鼓浪嶼】
到達鼓浪嶼需要坐渡船,乘坐時間約為六分鐘。廈門市區與鼓浪嶼隔江相望,而這條江叫鷺江,也叫廈鼓海峽,寬600米。鼓浪嶼面積1.78平方公里,人口1.9萬。宋元時期稱“圓沙州”,明肛始稱鼓浪嶼。因島的.西南海邊有一塊大岩石,長年累月被海浪衝出一個大洞,每逢潮漲,海浪撲打巖洞,發出如擂鼓的聲音,所以人們叫它為“鼓浪石”,小島也就叫鼓浪嶼了。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福建旅遊景區“十佳”之首。
乘坐渡船過鼓浪嶼的碼頭是1976年新建的,以前的碼頭很小,是1938年建的。這裡原來是西方列強販賣中國勞工出洋乘船的地方,曾經有部電影叫《海囚》,劇中那“海囚”就是從個碼頭乘船出發的。為解決乘船擁擠的問題,建了這個“鋼琴碼頭”。因為鼓浪嶼是“音樂之島”,要使遊人一跳上鼓浪嶼就接觸到音樂的氣氛圍,所以大家去到碼頭的時候,可以發揮一下想象力,看是不是有點像張開的三角鋼琴哦。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導遊一些最有代表性的參觀點吧:
英國領事館
島上最具特色的當然要數充滿異國風情的歐陸建築了,因為這裡曾被英國管轄,島上的英國領事館建於1844年和1870年,已經150多年曆史了。1840年,英國發動戰爭,它的遠征軍開到廈門海面,與廈門守軍發生激戰,結果英軍戰敗退去。1841年8月,英國30艘軍艦3500餘人再次進犯廈門,經激戰,廈門和鼓浪嶼陷落,廈門被佔領10天,英軍撤退時留下軍艦3艘、500人強佔鼓浪嶼達5年之久。中英《南京條約》允許英國人在鼓浪嶼“暫居”。1843年,英國首先在鼓浪嶼設立領事館,首任領事就是攻打廈門的海軍艦長。1844年第二任領事建了第一幢領事樓。可領事雖住在這裡,卻強佔廈門的最高行政機關“興泉水海防備道”道署辦公,前後達20年。於1870年建了另一新辦公樓,落地門窗,一副英國模樣,內部裝飾相當豪華,但有6間囚室。樓前的一座獅狗墓,那是領事愛犬死後特意建造的,1957年被砸毀,墓旁立有一根鋼管旗杆,已廢倒。
日光巖
日光巖寺原名蓮花庵,是廈門四大名庵之一,實際是一石洞,以石為頂,故又叫“一片瓦”,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萬曆十四年(1586年)重建。因為每天凌晨,朝陽從廈門五老峰後升起,蓮花庵最先沐浴在陽光裡,因此得名“日光寺”。又傳說當年顧成功來到晃巖(日光巖的別稱),看到這裡景色遠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為日光巖。日光寺屢毀屢建,清同治年間,建圓明展,祀彌勒。1917年建大雄寶殿。解放後,圓明殿改成唸佛堂。改革開放後,落實宗教政策,日光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接受海內外十方善信的捐贈,大興土木,翻修了大雄寶殿,新建了山門、鐘鼓樓、旅遊平臺、法堂、僧舍、小賣部和膳堂,寺廟煥然一新。日光寺是一座精巧玲瓏袖珍式的寺廟,大雄殿、彌陀殿對合而設,
是全國唯一的。由於環境優越,歷代高僧不斷,著名的弘一法師1936年曾在這裡閉方便關8個月。
日光山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這裡原有一亭名“旭亭”,早已毀圯。臺灣文人石國球寫了一篇《旭亭記》,描寫日光巖“山羅海繞,極目東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為梵剎呈奇”,磴道巨石夾峙,森嚴壁立,有“九夏生寒”之意,涼意自然來自“鷺江龍窟”了。
毓園
毓軒是林巧稚大夫的紀念園。林巧稚,1901年出生在鼓浪嶼,1929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由於成績優秀,被留在協和工作,1983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 這裡展示了林大夫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這些實物都是她生前用過的,這些照片是她學習、工作、生活和參加社會活動的記錄,這些是她的著作、論文和各種證書。從這些實物、照片、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林大夫對工作極端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同志特別是對嬰兒、母親的赤誠熱愛,這都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集美】
集美鎮位於廈門市北部,距市區約17公里,面積為2.83平方公里,是愛國華 僑陳嘉庚先生的故鄉。集美鎮有著名的集美學村、陳嘉庚故居、歸來堂、鰲園及長達2212米的高集海堤。是中外聞名的文化教百區和僑鄉,也是風光綺麗的遊覽勝地。
集美與廈門中隔潯江。1954年集美通向廈門的高崎海堤築成,緊接著通向杏林的海堤也峻工。於是10裡雙堤把大陸與廈門島聯在一起,集美南北交通樞紐。當你乘坐鷹廈列車馳過跨海長堤時,那一幢幢紅牆綠樓大廈,亭謝碑塔,在綠樹濃蔭的掩映中顯露。潯江東去,波光靄影。
市區與集美之間有公共汽車、計程車和火車通達。出集美站,經過大橋,有廖承志手書“集美學村”的牌坊式大門聳峙鎮口。沿著花崗岩鋪砌 的斜坡大道向前,集美學村的各級各類學校及各種文化機構,均順著山坡 築於林蔭之中。陳嘉庚先生從1913年起,以個人的資財,創辦集美學村,前後耗資1億多元,總建築面積達10萬多平方米,擁有師生1萬餘人。由於集美學村的建築集中西風格於一體,又瀕臨風景秀麗的海濱,鱗次櫛比的樓房和亭臺樓閣交相輝映,已成為一處獨具特色的海濱遊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