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張獻忠智勇雙全

名人故事張獻忠智勇雙全

  前有邵巡撫,常來團傳(轉)舞;後有廖參軍,不戰隨我行;好個楊閣部,離我三天路。

  這是張獻忠農民軍戰勝明軍的圍困追擊後,歡慶勝利時唱的歌謠。邵巡撫指清朝四川巡撫邵捷春,廖參軍指廖大亨,楊閣部指楊嗣昌。他們都是明朝鎮壓農民起義的將帥,其中的楊嗣昌是明朝的兵部尚書、崇禎皇帝親自委任的督師。但是,這些人都不僅沒能消滅張獻忠的農民軍,反而被農民軍打得暈頭轉向,丟盔棄甲,狼狽不堪。楊嗣昌最後被迫自殺。從這首歌謠不難看出張獻忠是位能征善戰、足智多謀的農民領袖。

  張獻忠是陝西膚施縣(今延安)柳樹洞人,公元1606年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裡。幼年時家境貧困,讀書不多,曾隨父親販棗到四川內江。他父親把驢拴在一個地主家的石坊上,驢糞沾汙了石坊的柱子,地主的家丁就把他父親毒打了一頓,還強迫他們用手擦淨了驢糞。這事在張獻忠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了對地主豪紳的深仇大恨。長大以後,張獻忠當了邊兵,練就了一身好武藝,結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他仍舊受官長欺凌,還曾被判了死刑。後來由於主將陳洪範見他多次立過戰功,免他一死,讓他捱了一百軍棍,被關入獄中。張獻忠出獄後窮困無出路,當時正值陝北農民揭竿起義,他就毅然集合陝北米脂縣十八寨的農民起義,加入陝北王嘉胤領導的農民軍,他手下的人馬逐步成為一支能征善戰的勁旅。他自己號稱西營八大王,簡稱八大王。

  張獻忠作戰非常勇敢,每次戰鬥都是親臨前線指揮。1639年冬天,張獻忠作戰接連受到挫折,被明軍圍困在白土關,形勢危急。張獻忠對將士們說:現在是敵眾我寡,敵銳我疲。我們只有破釜沉舟決一死戰,否則都要成為俘虜了。與其死在官吏手裡,不如死在戰場上。他的一席話鼓舞了大家的鬥志。張獻忠迎著敵人的箭雨,親自率領將士與明軍浴血奮戰。農民軍勇氣百倍,很快就把幾萬明軍消滅了。由於他作戰勇敢,武藝高強,身材魁悟,聲如巨雷,面色微黃,起義軍還給他起了個渾名叫黃虎。

  張獻忠不但有勇,而且有謀。封建統治階級舊史書裡,異口同聲地說張獻忠用兵最狡。這正反映了他在對敵作戰中的足智多謀。據史書記載,張獻忠在谷城駐紮期間,謀士徐以顯曾教他孫吳兵法,他認真學習鑽研,還率將士操演,大大提高了農民軍的作戰能力。在許多戰鬥裡,張獻忠都是以智取勝的。例如,他在1635年和高迎祥一起攻打佔領了明朝中都鳳陽城,就是智取的。鳳陽是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有重兵把守。那時候正是元宵佳節,守城的.官吏沒想到農民軍敢來攻打,都在縱情淫樂。張獻忠和高迎祥就秘密派遣三百名軍士,化裝成商人、車伕、和尚、道士和乞丐等,混入鳳陽城,作為內應。然後再出動重兵攻城。混入城內的農民軍戰士在四處放起火來。城外農民軍乘機攻入城內。明軍來不及抵抗,就潰逃了。鳳陽城迅速被農民軍攻取佔領。1642年,張獻忠攻取廬州(今安徽合肥),也是以智取勝。廬州是明朝東南的戰略重鎮,城高池深,設有重兵防守,歷來被稱為鐵廬州。各路農民軍多次進攻,都未攻克。張獻忠先透過投降的明朝官吏瞭解了廬州的地勢,又派人化裝潛入廬州埋伏起來。後來,他探聽到朝廷的學使將要去廬州,就派人化裝成商人埋伏在城內。等到學使的信牌到來,這些商人就截取了信牌。張獻忠又派人化裝成書役迎接學使,在中途把學使刺殺。而後,張獻忠扮成學使,自乘高車,令精兵身著青衣,頭戴儒冠,化裝成迎接學使的諸生模樣,跟隨在後。他們大模大樣地向廬州城進發。廬州守官聽說學使入境,急忙開啟城門出迎。張獻忠和手下的將士順利地進了廬州城。進城以後,歡迎的號炮連響三聲,張獻忠和諸生掀開罩衫露出甲衣,抽出短刀砍殺了迎接的官吏。廬州的明朝守官驚惶失措,立即四散逃跑。原先埋伏的將士也縱火響應。大批農民軍疾馳入城。鐵廬州,竟在一夕之間被張獻忠攻克了。象這類的例子還有很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