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昆蟲運動會教案

大班科學昆蟲運動會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昆蟲運動會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科學昆蟲運動會教案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理解昆蟲的外形特點與生活方式,並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絡。

  2、透過猜謎語捕捉、觀察各種昆蟲,發現其中的奧秘。

  3、激發幼兒對昆蟲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

  小容器、塑膠袋若干個,也可以讓幼兒從家裡把捉到的昆蟲帶到幼兒園來。

  活動過程:

  一、透過猜謎語活動引出主題。

  教師念謎語: 小小蟲,嗡嗡嗡,

  飛到西,飛到東,

  傳花粉,採花蜜,

  人人誇它愛勞動。 (蜜蜂)

  一對翅膀薄又明,

  兩隻眼睛亮晶晶,

  飛低飛高報陰晴,

  飛來飛去捉害蟲。 (蜻蜓)

  幼兒猜謎底,引起幼兒對昆蟲的關注。

  二、捕捉昆蟲。

  幼兒到草地上捕捉昆蟲。將捕捉的昆蟲按會爬的、會跳的、會飛的……分類放在容器中。

  三、將幼兒捕捉到的各種昆蟲放在一起,準備舉辦昆蟲運動會。

  將會跳的蟲子放在大盒子裡,比一比誰跳得最高。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昆蟲的前腿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有的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將會爬的蟲子放在桌子上,比一比誰爬得快。用火柴盒做小火車套早昆蟲身上,比比誰拉得動,誰的力氣大。讓幼兒觀察這些昆蟲的身體和腿的特點,想一想它們為什麼回2爬?

  將會飛的蟲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誰飛得遠。注意觀察它們身體與翅膀的特點,想一想為什麼會飛。

  將昆蟲放在水中,看看誰會游泳,誰會怕水。

  將昆蟲肚皮朝上放置,讓幼兒觀察它們怎麼翻身。

  飼養昆蟲。

  將幾種常見的昆蟲放在容器中飼養。讓幼兒觀察它們如何活動,如何進食。

大班科學昆蟲運動會教案2

  活動目標:

  1、透過捕捉、觀察各種昆蟲,使幼兒瞭解昆蟲的外形特徵與活動方式,並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絡。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小容器、塑膠袋等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 捕捉昆蟲

  幼兒到草地上捕捉昆蟲。將捕到的昆蟲按會爬的、會跳的、會飛的'……分類放在容器中。

  (二) 昆蟲運動會

  將幼兒捕捉的各種昆蟲放在一起,準備舉辦昆蟲運動會。

  1、將會跳的蟲子放在大紙盒子內,比一比誰跳得高。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昆蟲的前腿與後腿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有的昆蟲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將會爬的蟲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誰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車,套在昆蟲的身上,比比誰拉得動,誰的力氣大。讓幼兒觀察這些昆蟲的身體和腿的特點,想一想它們為什麼不會跳?

  3、將會飛的蟲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誰飛得遠。注意觀察它們的身體與翅膀的特點,想一想它們為什麼會飛。

  4、將昆蟲放到水中,看看誰會游泳,誰害怕水?

  5、將昆蟲肚皮朝上放置,讓幼兒觀察它們怎樣翻身。

  (三) 飼養昆蟲

  將幾種常見昆蟲,放在容器中飼養。讓幼兒觀察它們如何活動,如何進食。

  活動建議:

  此活動適合在夏、秋季進行。捕捉的昆蟲最好是當地常見的種類。

  活動反思:

  今天的幼兒,將是未來世界建設的主力軍,面向高速發展的新時代,幼兒科學教育越來越受重視。活動我以昆蟲運動會為線索,貫穿整個活動,又在環節中設計了小遊戲。活動中認真觀察每位幼兒的行為,科學地設計與組織科學活動,是完成與落實以上目標的有效手段。促進幼兒身體與心理的協調健康發展。

大班科學昆蟲運動會教案3

  教學目標:

  透過捕捉、觀察各種昆蟲,使幼兒瞭解昆蟲的外形特徵與活動方式,並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絡。

  教學準備:

  小容器、塑膠袋等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捕捉昆蟲幼兒到草地上捕捉昆蟲。將捕到的昆蟲按會爬的、會跳的、會飛的……分類放在容器中。

  二、昆蟲運動會將幼兒捕捉的各種昆蟲放在一起,準備舉辦昆蟲運動會。

  1、將會跳的蟲子放在大紙盒子內,比一比誰跳得高。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昆蟲的前腿與後腿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有的昆蟲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將會爬的蟲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誰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車,套在昆蟲的身上,比比誰拉得動,誰的力氣大。讓幼兒觀察這些昆蟲的身體和腿的特點,想一想它們為什麼不會跳?

  3、將會飛的蟲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誰飛得遠。注意觀察它們的身體與翅膀的特點,想一想它們為什麼會飛。

  4、將昆蟲放到水中,看看誰會游泳,誰害怕水?

  5、將昆蟲肚皮朝上放置,讓幼兒觀察它們怎樣翻身。

  三、飼養昆蟲將幾種常見昆蟲,放在容器中飼養。讓幼兒觀察它們如何活動,如何進食。

  教學建議:

  此活動適合在夏、秋季進行。捕捉的昆蟲最好是當地常見的種類。

  活動反思:

  今天的幼兒,將是未來世界建設的主力軍,面向高速發展的新時代,幼兒科學教育越來越受重視。活動我以昆蟲運動會為線索,貫穿整個活動,又在環節中設計了小遊戲。活動中認真觀察每位幼兒的行為,科學地設計與組織科學活動,是完成與落實以上目標的有效手段。促進幼兒身體與心理的協調健康發展。

大班科學昆蟲運動會教案4

  活動目標:

  ⒈能仔細觀察並記錄比分,嘗試小組合作統計運動會總分。

  ⒉在遊戲情景中感受解決問題的快樂。

  活動準備:

  ⒈多媒體課件(昆蟲運動會背景圖、運動專案等)。

  ⒉記錄比分的工具(筆、計分表)人手一張、彙總表每組一張。

  ⒊蜻蜓、瓢蟲、螳螂各一張、1—3的數字和點卡、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運動會匯入。

  ⒈師:今天昆蟲王國裡要舉行一個小型運動會,有哪些昆蟲參加比賽?

  ⒉小結:有螳螂、蜻蜓、小瓢蟲三隻昆蟲參加比賽。

  ⒊瞭解比賽專案。

  師:有哪些比賽專案?(出示PPT)

  小結:一共3個比賽專案:空中飛行、舉重和跳遠。

  ⒋明確怎樣計分。(出示計分牌)

  師:三隻昆蟲比賽,第一名我們應該給它幾分?第二名呢?第三名幾分?

  小結:一共有1分、2分和3分三個分數,第一名可以得最多的3分,第三名只能得最少的1分。

  二.昆蟲運動會——記錄比分。

  (一)第一項比賽——第一次操作。

  ⒈PPT呈現第一次比賽結果,幼兒自己計分。

  預設:誰得了第一名?應該給他幾分?

  你是給誰計分的?給它幾分?為什麼?

  螳螂得了幾分?因為它是第幾名?

  ……

  ⒉將幼兒的記分結果呈現在彙總表上。

  螳螂應該得幾分?為什麼?……

  ⒊幼兒驗證自己的計分是否準確。

  (二)第二、三項比賽——第二次操作:自己觀察並計分。

  ⒈同時出示第二、三項比賽結果PPT。

  師:在這兩項的比賽中,誰得了第一名,應該記幾分?請你仔細觀察後將分數記在相應的格子裡。

  ⒉幼兒操作第二、三項比賽結果,教師巡視指導。

  ⒊驗證計分,並將幼兒的答案出示在彙總表上。

  預設:你是給誰計分的?在哪一項比賽中得了幾分?為什麼?

  瓢蟲在舉重比賽中得了幾分?因為它是第幾名?

  螳螂在舉重專案中得了幾分?在跳遠專案裡呢?

  螳螂真厲害,兩次都是第一名!

  ……

  ⒋幼兒檢查自己的計分表是否準確。

  三、統計總分頒獎

  (一)比賽成績彙總。

  ⒈師:三項比賽結束了,請你們小組合作將三隻昆蟲的成績彙總到一張彙總表上,然後分別算出每隻昆蟲比賽的總分。

  ⒉幼兒小組合作彙總。

  ⒊統計總分。

  預設:xx的總分是多少?你是怎樣統計出來的?

  瓢蟲的總分是多少?

  蜻蜓呢?你是用什麼方法統計的?

  ⒋小結:原來我們可以用加法或者用數數的方法統計總分。

  (二)頒獎

  師:誰的總分最多?第二名是誰?第三名得了幾分?冠亞季軍已經揭曉,我們一起為運動員頒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