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地理課件

環境保護地理課件

  引導語: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學生將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從某種意義說,中學生環保意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我國目前和今後的環保工作,進而影響到我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長期的地理教學實踐中,為把環境教育滲透到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我作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結合校本教材,加強危機感教育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伴隨著經濟的繁榮,環境危機也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森林急劇減少,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大氣、土壤、水遭到嚴重汙染,臭氧層出現空洞工業和城市建設佈局不合理,工業生產排出大量的“三廢”,各種化學產品和有機農藥的不合理利用,導致人類的身心健康和生存環境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為了讓學生了解日趨嚴峻的全球環境危機,增強學生的危機感,

  進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我結合校本教材設計了多節環保教育課,以下為其中一節的教案:

  《中國的生態環境問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我國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的主要表現;所帶來的嚴重危害;解決措施以及綠色革命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我國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的主要表現及嚴重危害。教學過程:(匯入新課)播放VCD光碟中有關環境汙染、我國首都北京春季受沙塵暴襲擊的資料片斷,進入本課主題:我國生態環境正日趨惡化。

  (新課教學)

  我國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的主要表現:

  水土流失日趨嚴重。(目前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67萬平方公里,佔總國土面積的38%)

  土地沙漠化面積不斷擴大。

  (亂伐森林、濫墾草地,造成水土流失嚴重,沙漠擴大。目前全國土地沙漠化面積已達262萬平方公里,並且每年以2460的速度擴充套件)

  大氣汙染嚴重。

  江河水質汙染、惡化。

  多樣性受到嚴重破壞

  我國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帶來的嚴重危害:

  加劇貧困程度。惡劣的生態環境是農村貧困地區貧困的主要原因。(聯絡我省山區一些貧困地區的實際,使學生有更直觀的體會)

  加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壓力。

  加劇自然災害的發生。

  (學生討論:嚴峻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時代呼喚環境保護。你認為自己應該怎麼做?)(教師歸納總結)

  三、我國保護環境的積極對策:綠色革命

  (綠色革命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教師聯絡實際分別對以上內容做出說明,如利用無氟製冷技術生產電冰箱就是綠色技術;再如有些產品可以拆卸、分解、零部件可以重複利用就屬於綠色設計等)

  四、本課小結:

  中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發展中國家,已經面臨了嚴峻的環境問題,在今後的發展程序中,必須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環境、資源的關係,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二、充分挖掘現行教材中能夠進行環保意識培養的內容

  現行中學地理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環境教育內容,如七年級地

  理《天氣與氣候》《居民與聚落》、八年級地理《中國的自然資源》《中國的氣候》《中國的農業》等章節,其環保教育內容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一)智慧教育內容。地理學科與環境教育的關係極為密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的中學環境教育大綱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標題與地理有關。如人口、資源、環境及其相互間的關係等。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講述社會、經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二)道德教育內容。如《中國的自然資源》一節告訴我們,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環境對廢棄物的容納能力是有限的,對資源的無節制掠奪開採,對環境的任意汙染與破壞,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懲罰,危及子孫後代的生存,從而明確人對自然的道德責任和義務,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環境道德觀念。

  (三)行為教育內容。如《水資源》一節,要求學生成為大自然的優秀管理員,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講究環境衛生,節約用水用電,收集廢紙廢鐵,愛護花草樹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主動參加環保宣傳教育活動,投身環保事業。

  三、透過典型的事例分析,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如八年級地理《中國的地勢和地形》一節,講到黃土高原,我給學生提供瞭如下資料:黃土高原在古代曾經是美麗富饒的地方,商朝

  時黃河流域的森林覆蓋率曾高達50%以上。但是,經過幾千年來掠奪式的開發,大自然給予了無情的報復。現在,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地區到處是荒山禿嶺、溝壑縱橫,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竟成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

  透過典型的事例向學生介紹人類活動與生態環境之間存在的尖銳矛盾,進而讓學生認識到人與自然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和諧統一,環境一旦失去了平衡,威脅的將是我們的生命。保護環境,拯救地球,也是我們人類共同的責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