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地區地理課件

中東地區地理課件

  引導語:中東地區地理課件如何設計?下面由小編告訴你們吧,歡迎閱讀!

  中東地區地理課件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中東地區的範圍、位置、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掌握中東石油的分佈、生產和輸出情況。

  (3)掌握對地理資訊的歸納、推理、對比與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和讀圖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讀圖說明中東地區的範圍、位置;在地圖上找到主要的國家及城市,重要的海洋、海灣、海峽及運河;分析本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運用地圖、統計數字說明中東石油的分佈、生產和輸出情況,分析中東石油資源對本地區經濟及對世界經濟的重要影響。

  (3)透過讀中東河流圖及氣候圖,分析本區水資源狀況、由此產生的地區爭端和衝突。

  (4)透過閱讀材料及圖片,瞭解中東地區的文化差異和宗教矛盾。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觀及人地協調觀念,關注世界上的熱點地區和熱點問題,熱愛和平。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中東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中東石油的分佈、產量、儲量、出口量及輸出路線、輸出國家。

  2.難點

  (1)本區兩洋、三洲、五海、海洋、海灣、海峽及運河。

  (2)中東石油的輸出路線。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圍繞中東之所以成為世界焦點的原因逐一展開,主要講重要位置和石油資源、宗教。透過本節課學習,旨在關注世界上的熱點問題,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

  教學物件分析

  透過七年級上學期及本學期前段的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一般方法,如:讀圖、分析、歸納等,本節一個重要內容是利用圖表及相關資料分析歸納,得出中東地理位置、石油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等。針對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的特點,在教學中增加了感性認識的內容,如:教學內容多從生活出發,由淺入深、利用課件展示大量的圖片等。

  教學思路設計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以解決“問題”作為本課主線,透過學生讀圖、閱讀材料、設定懸念、組織討論,培養學生地理綜合分析的能力。透過多媒體展示不同的圖表及相關資料直觀展示中東的重要性,初步樹立正確的人地觀。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北京時間2011年3月15日,敘利亞多地爆發反政府示shi威,示shi威者從要求政治多元化漸漸發展到敦促總統阿薩德下臺。以上事件的發生地“敘利亞”在哪個地區?中東地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關注一下全世界的熱點地區──中東地區。中東為什麼會戰爭不斷?這個地區為什麼會成為長期的熱點地區?

  (二)合作交流,講授新課

  (板書)一、三洲五海之地

  1.中東的範圍

  (提問)同學們,誰知道“中東”的由來?

  (點撥)中東是以歐洲為中心劃分的地理區域。16~17世紀歐洲國家向東方擴張時,按距離的遠近,將部分東方國家分為近東、中東、遠東。

  (活動)①閱讀教材中的圖8.3和圖8.4,找出本區的主要國家和城市。

  ②讓學生閱讀圖6.5和圖8.3,說出中東和西亞範圍的差別。

  (強調)中東=西亞—阿富汗+埃及+土耳其的歐洲部分

  (板書)2.重要的地理位置

  (活動)閱讀教材中的圖8.3,指圖說出“三洲五海之地”的'含義和具體位置,完成下列框圖。

  (小結)三洲:亞洲、非洲、歐洲

  五海:地中海、黑海、紅海、阿拉伯海、裡海

  (點撥)裡海並不是真正的海,而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設問)觀察教材中的圖“蘇伊士運河”,提問:

  蘇伊士運河是哪兩大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哪兩個海?

  (點撥)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

  (設問)觀察教材中的圖“土耳其海峽”,提問:

  土耳其海峽是哪兩個大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哪兩個海?

  (點撥)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地中海和黑海。

  (探究)同學們,運用你們所學知識分析一下土耳其海峽和蘇伊士運河在東西方聯絡方面的重要作用。

  (小結)蘇伊士運河的建成大大地縮短了亞洲各港口到歐洲的航程;土耳其海峽是黑海進出口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溝通亞洲和歐洲的重要通道。

  (板書)二、世界石油寶庫

  1.世界最大的石油寶庫

  (活動)閱讀教材中的圖8.5,思考:

  ①中東石油的儲量、產量、出口量各佔多少?

  ②為什麼說中東是世界石油寶庫?

  (板書)2.石油的分佈

  (活動)閱讀圖8.4,找出石油的分佈地區及主要產油國。

  (小結)分佈: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

  主要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埃及

  (過渡)中東石油有哪些石油外運航線呢?

  (板書)3.石油的主要海上輸出路線和輸往國家

  (活動)閱讀教材中的圖8.6,提問:

  ①本區石油主要輸往哪些國家地區,透過哪些航線?

  ②同樣是輸往西歐各國,航線A和航線B的差異何在?為什麼不是所有的油輪都選擇最短航線?

  (小結)

  (點撥)雖然航線A比航線B近,但蘇伊士運河是人工開鑿的河道,通航能力有限。

  (探究)

  ①為什麼20世紀中東為石油而戰?

  石油的能源地位上升

  ②結合本區的地形、氣候圖,提問:

  a本區石油國在發現石油前,經濟以何為主?經濟水平如何?

  乾旱缺水,高原山地為主→灌溉農業及牧業→經濟落後貧困

  b石油枯竭後,他們的經濟出路又在哪裡?

  第二課時

  (承轉)從目前來看,本區多的是石油,那最缺少的是什麼呢?

  (板書)三、匱乏的水資源

  (活動)①閱讀“世界氣候分佈圖”,瞭解中東地區的主要氣候型別

  ②閱讀圖8.8,描述其特點:全年高溫少雨

  (板書)1.炎熱乾燥的氣候

  (探究)水資源的匱乏會對本區的生產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畜牧業、灌溉農業

  (活動)閱讀圖8.7完成下列內容:找出本區主要的河流、湖泊和“無流國”

  (小結)分佈不均,多國共用

  (引申思考)

  如何不依靠戰爭,中東各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水資源匱乏的問題?

  (小結)沙烏地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程

  以色列的節水農業

  埃及的跨流域調水

  (板書)四、多元的文化

  (活動)閱讀教材中的圖8.11,瞭解本區的人種、分佈及宗教信仰。

  (點撥)阿拉伯人──中東多數國家和地區,伊斯蘭教

  猶太人──以色列,猶太教

  波斯人──伊朗,伊斯蘭教

  (板書)1.以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教為主的社會

  (質疑)中東地區是不是都是阿拉伯國家呢?

  (小結)本區除土耳其、以色列、亞美尼亞、喬治亞、亞塞拜然以外的大部分國家,計13個國家。

  (活動)閱讀教材中的材料“阿拉伯國家的風俗習慣”

  (活動)閱讀49頁中的課文“多元的文化”和圖8.10,瞭解本區的宗教狀況。

  (小結)三種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

  兩個聖城:耶路撒冷(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麥加(伊斯蘭教)

  (活動)閱讀教材50頁中的材料,瞭解聖城“耶路撒冷”。

  (提問)各民族為什麼互相爭奪“耶路撒冷”?

  (活動)讓學生讀圖8.13中東人們的生活片斷,並討論材料描述的現象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點撥)1.衣著當地氣溫高,太陽輻身強。白色服裝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強,吸熱較少。

  2.交通 因氣候乾燥,沙漠廣佈,而駱駝比較耐旱;

  3.居住因炎熱少雨,把床鋪安放在屋頂上,無防風雨之憂,且夜間較涼爽

  (三)總結新課,鞏固提高

  1.說出中東地區所處“兩洋三洲五海”之地的含義

  2.說出波斯灣石油外運三條主要航線所經過的海洋、海峽、運河和所到達的國家和地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