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細菌課件
小學生細菌課件
細菌(學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小編收集了小學生細菌課件,歡迎閱讀。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能蒐集、整理有關細菌和病毒的資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從正反兩個方面看待細菌和病毒與人類的關係。
科學知識目標:
1、能從不同的角度描述細菌的特點。
2、能說出細菌和病毒的異同點。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卡片(每組4個)、報紙(每組2張)、資料(每人一份、書每組一本)。
2、學生準備:蒐集有關細菌的資料,填寫問題卡。
教學重點:細菌和病毒的特點。
教學難點:細菌的繁殖速度。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形成問題
簡述虎克故事。(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 玩出了名堂)
師:虎克的這種執著、創新、求實、求真的態度就是科學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他發現的“小居民”叫做細菌,細菌究竟是什麼樣的?它有什麼特點?大小、形狀、繁殖方式是怎樣的?同學們想知道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細菌和病毒》。
二、閱讀資料,認識細菌
1.檢查資料,準備閱讀。
師:老師給同學們佈置了課前作業,蒐集有關細菌的資料。同學們都蒐集到了嗎?今天的課堂就同學們展示的平臺,請把課前蒐集的資料拿出來,同老師給你們準備的資料放在一起。這節課我們透過閱讀這些資料,獲取關於細菌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從資料中找出有關“細菌的大小”、“細菌的形態”、“細菌的生活”、“細菌的繁殖”這些資訊。
2.出示提示,講述要求。
(1)篩選 從資料中找出與問題有關的章節和篇目;(2)瀏覽 快速的瀏覽找出與問題有關的段落;(3)勾畫 勾畫出段落中與問題有關的中心詞句;(4)解釋 用勾畫的中心詞句,試著解釋問題,如果能夠解釋清楚,就進入下一環節,如果不能解釋就返回到開始,重新篩選資料。(5)整理 將閱讀到的有關詞句、資料、圖片等進行分類記錄在卡片上;(6)交流 將自己蒐集到的資料與小組的同學進行交流。
比一比,哪個組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的資訊最多,最準確。
3.分組閱讀,整理資料。
4.分析綜合,形成知識。
(1)彙報交流,初步認識。
1)細菌的大小。
2)細菌的形態。
3)細菌的生活。
4)細菌的繁殖。
採用一名學生彙報完畢,其他學生補充的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並板書。
(2)播放課件,加深認識。
師:細菌到底有多小?細菌的三種形態分別是什麼模樣?細菌如何生活?細菌的繁殖速度到底有多快?請帶著問題觀看課件。
指導學生閱讀課件內容,加深對細菌的特點的認識。
1)細菌的大小——用頭髮絲與細菌進行比較。
2)細菌的形態——各種菌圖及細菌的鞭毛。
3)細菌的'生活——衣食住行四方面。
4)細菌的繁殖——用連續對摺報紙的方法模擬細菌的繁殖,讓學生知道計算方法,並想象出細菌繁殖之快。
(3)抽象概括,形成知識。
學生說說自己對細菌的哪一個特點感受最深,具體說一說。
小結:透過大家彙報的這些資訊,我們知道了細菌極其微小,有三種形態,這是細菌的外形特點;細菌需要衣食住行,二分裂繁殖,繁殖速度極快,這是細菌的生命特點。
三、分析比較,認識病毒
師:常常與細菌結伴的是病毒,它和細菌有什麼區別呢?老師請同學們閱讀資料,看完以後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它們的區別。播放課件。
學生彙報。
教師歸納:病毒比細菌小得多,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細胞裡。
四、知識拓展,深化認識
師:透過學習,我們認識到,細菌與動植物一樣,都是有生命的,和人類、動植物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它們也是生物界的成員,屬於微生物,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請同學們閱讀課件內容,說一說細菌病毒與人有怎樣的關係。
1.細菌和病毒對人、動物、植物的危害。
播放課件,學生閱讀課件內容,彙報。
2.細菌和病毒的益處。
師:其實,危害人類健康的細菌或病毒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數細菌或病毒對人類無害,有些細菌或病毒對人類是有益的。
請同學們看圖片(腐爛的蘋果與動物的屍體),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沒有了細菌和病毒,會變成什麼樣子?
學生回答。
師:細菌能分解腐爛的動植物,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成員,除此之外還有那些益處呢?請同學繼續閱讀。
播放課件,閱讀細菌和病毒的益處,彙報。
五、運用知識,實踐創新
(一)佈置作業一,豐富細菌和病毒知識。
根據細菌和病毒的特點以及細菌病毒的危害和益處,說說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講究個人衛生。
(二)佈置作業二,設計“控制H1N1流感”的方案
要求:1.蒐集有關“埃博拉病毒生存的條件”。
2. 展開自己的奇思妙想,設計“控制埃博拉病毒”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