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器和感覺器官課件北師大版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課件北師大版

  教學目標

  1、說出感覺產生的基本過程。

  2、說明感受器和感覺器官的概念。

  3、描述眼和耳的結構和功能。

  4、解釋近視、遠視、視物不清的原因幾矯正方法。

  5、說明視、聽、嗅、味覺及皮膚的觸覺、溫度覺的感受器官的刺激的性質。

  6、瞭解近視與遠視,眼的保健;瞭解耳的結構和功能及聽覺的形成,瞭解耳的衛生保健。

  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重點:

  眼球的結構與功能。

  耳的結構與功能。

  視覺的形成與近視、遠視的矯正原理。

  嗅覺與味覺感受刺激的性質與感受器的位置。

  觸覺敏感性與感受器分佈特徵的關係。

  皮膚溫度覺器適宜感受刺激的性質。

  難點:

  眼的屈光近視

  教學過程

  具體過程

  (第一課時)

  (感覺器官→眼的結構→凸透鏡成像實驗演示→視覺的形成→近視與遠視)

  引入新課:從“任何反射的產生都開始於某感受器對刺激的感受”出發,引出本節課題:感覺器官與人的視覺和聽覺。

  主體內容:首先明確,特殊的感受器與其附屬結構所組成的器官稱為感覺器官,然後指出眼和耳是關係視覺與聽覺形成的感覺器官。再進一步指出,視覺對我們認識周圍事物是最為重要的功能,我們首先學習眼與視覺的知識。

  提出:眼的結構是功能的基礎,它的結構是怎樣的?讓學生們一面觀察見圖,一面互相觀察眼的外部結構,認識角膜、虹膜、瞳孔、鞏膜等可見部分的結構部位。接著出示見圖,並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後,由外到內地簡要介紹眼球的解剖結構。以板書形式逐一歸納之,最後簡單介紹眼球附屬結構及功能。

  接著指出,視覺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線首先射入眼球,這一過程類似這樣一個實驗現象——演示透鏡成像實驗,學生們仔細觀察實驗過程。教師一方面簡單明確地介紹實驗裝置,一方面提示學生注意紙屏、凸鏡、蠟燭之間的距離與成像狀況的關係及透鏡凸度與成像狀況的'關係。簡明記錄實驗結果。

  要求學生觀察見圖,並聯系剛才的實驗現象。教師請學生回答:物像是怎樣在視網膜上形成的?然後一步步引出視覺產生的全過程,同時以板書形式歸納。

  再提出:當物體遠近、大小變化時,如何使視網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師引導學生聯絡眼球結構,認識到晶狀體曲度調節的意義,同時引出近視與遠視的現象及糾正的方法。

  (第二課時)

  (眼的衛生保健→學習檢查視力的方法;耳的結構→聽覺的形成→耳的衛生保健)

  引入新課:從青少年發生近視眼的話題出發,引出預防近視的重要性問題。

  主體內容:指出近視的發生主要由於不注意用眼衛生,列舉不良用眼習慣,明確“三要”、“四不看”的措施。再提出:如何查知自己的視力?介紹視力檢查方法。教師請一學生前來被檢,其他同學認真學習檢查方法要點。

  接著提出,沙眼也是危害眼睛健康的常見疾病,指出其危害性,說明病因、表現與預防的措施。

  提出耳也是重要感覺器官,我們再來學習有關耳與聽覺的知識。

  先要學生觀察見圖,同時也互相觀察同學的外耳結構。教師出示耳的結構掛圖,簡明介紹各部結構與功能,並歸納於板書中。

  接著結合見圖一步步說明聽覺形成的過程並總結成板書內容。

  最後提出耳的衛生保健的問題。首先觀察見圖,提出保護鼓膜應採取的方法,啟發學生理解原理,明瞭咽鼓管的作用是平衡鼓室與外耳道的壓力。再讓學生透過自學教材有關內容瞭解其他幾點耳保健的注意事項。教師以談話方式提出一些問題,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小結:簡要總結本課知識要點

  課外思考:用凹/凸透鏡糾正近/遠視的原理是什麼?

  (第三課時)

  引入新課:人除了有視覺、聽覺外還有那些感覺

  學生回答:嗅覺、味覺、觸覺、溫度覺

  讓學生試著解釋其原因

  講解嗅覺感受器嗅黏膜,味覺感受器味蕾,不同部位觸覺的敏感差異性以及冷溫感受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