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修辭手法教學課件
小學修辭手法教學課件
小學修辭手法課件應該怎麼做呢?老師們,以下是小編分享的小學修辭手法課件模板,歡迎大家參考!
【教學目的】
⒈明確考綱要求,掌握八種修辭格。
⒉熟悉修辭考查題型,積累解題技巧。
【教學重點】修辭考查題型,掌握綜合運用修辭的方法。
【教學時數】二教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研習考綱重難點
一、匯入:
對於語言表達來說,語法解決通不通的問題,邏輯解決對不對的問題,修辭解決好不好的問題,現在高考命題更加註重以能力立意為主,那麼對修辭的考查無疑是重中之重。
修辭就是對語言的[答案]B
[分析]這道題既考查了修辭方法,也考查了修辭的作用分析。解答這類題時,首先要認真判斷它所使用的修辭方法,然後對照該類辭格的表達效果,結合語境再具體分析。這道題B項中前一個“巴金”指代巴金的風格和精神,後一個“巴金”指有巴金精神的人。所以,“後一個巴金”應改為“前一個巴金”。
語言的簡明、連貫、得體,以及各種修辭方法的運用等。對於修辭的認識,其實絕不僅限於修辭方法。它的內涵遠比修辭方法大得多,而且也都在高考的考試範圍之內。
二、研習內容:
“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的複習,應從下述三方面著手:
㈠熟悉八種修辭方法,辨析易混修辭格。(《語文基礎手冊》)
《考試大綱》限定考查八種修辭方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正確運用的前提是準確理解和掌握這八種修辭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徵。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點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構成。
⑵構成比喻必須具備的條件:①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兩者缺一不可。
下列幾種情況,雖有比喻詞,但不是比喻:
就說那個野蔥吧,香氣和家蔥一樣,味道卻像剛結出的李子。 (作比較)
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 (表猜測)
每當看到這條紅領巾,我就彷彿置身於天真爛漫的少年時代。 (表想象)
我們這時代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徐洪剛、李向群等。(表列舉)
⑶比喻的種類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彷彿、猶如”等相聯結。例如: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布上綴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樣矗立在前面。四周的山把山谷包圍得像一口井。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例如:更多的時候,烏雲四合,層巒疊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例如: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分別從色彩、光華、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隱約閃爍、清新潔靜等相似點來描繪出荷花的美。)
⑷比喻的注意點
①喻體要常見、易懂,②比喻要貼切,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⒉比擬
⑴比擬的特點
比擬是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擬的種類
①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例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②擬物(把人當物寫或把甲物當乙物寫)。例如:咱們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著尾巴跑。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點
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點。
⑵借代的種類
①特徵代本體。例如:幾年來的文治武功,在我早如幼小時候所讀的“子曰詩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用“子曰詩云”代四書五經之類)
②具體代抽象。例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用“一針一線”代群眾的財物)
③專名代泛稱。例如: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用“諸葛亮”代具有聰明才智的人)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們要多讀點魯迅。(用“魯迅”代魯迅的作品)
⑤部分代整體。例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用“眉”代人的頭)
⑥個別代一般。例如:當皇帝或蔣介石出來的時候,街道上便打掃乾淨,灑上清水;可是他們的大轎或汽車不經過的地方,便永遠沒有見過掃帚和水桶。(用“掃帚”“水桶”代清掃街道的工具)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阿Q走近櫃檯,從腰間伸出手來,滿把是銀的和銅的。(用“銀的”“銅的”代銀幣和銅錢)
⑧地名代本體。例如:艾奇遜在這裡強了美國的民意,這是華爾街的“民意”,不是美國的民意。(用“華爾街”代美國壟斷資產階級)
⑶借代的注意點
必須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的特徵,對於所借代的事物,一般應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體和本體事物不能同時出現。
⒋誇張
⑴誇張的特點
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浮誇。
⑵誇張的種類
①擴大誇張。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②縮小誇張。例如: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
③超前誇張。例如: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麵饃饃的.香味來了。
⑶誇張的注意點
①誇張不是浮誇,而是故意的、合理的誇大,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②誇張不能和事實距離過近,否則會分不清是在說事實還是在誇張;③誇張要注意文體特徵,如科技說明文、說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誇張,以免歪曲事實。
⒌對偶
⑴對偶的特點
對偶就是“對對子”,也稱“對仗”。它必須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兩句間的關係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和條件等。
⑵對偶的種類
①依內容分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
正對: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襯。例如: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對。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串對:又稱“流水對”。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係。例如:不因鵬翼展,哪得鳥途通。
②依形式分可分為工對、寬對。
所謂工對,就是字數、詞性、結構、平仄、用字等嚴格按對仗要求;所謂寬對,就是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說形式要求稍寬鬆一點。
③依結構分可分為成分對偶和句子對偶。
成分對偶。例如: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平,一視同仁,即不因達官顯貴而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吝麗嗇彩。
句子對偶。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點
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常用強調的同一詞語重複出現在各個短語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⑵排比的種類
①成分排比。例如:延安的歌聲……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⒎設問
設問的特點是“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只問不答。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麼色素呢?白色的花什麼色素也沒有。(自問自答)
又如: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走向工廠的時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問而不答)
⒏反問
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句末一般用問號,有的也可用感嘆號。
反問的形式有兩種:
⑴ 問而無答的反問。包括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內容和用否定句表肯定的內容兩種形式。
例如:這對於具有共產主義世界觀的人來說,又有什麼可以值得驕傲的呢?(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再如: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受責備的地方嗎?(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⑵問而有答的反問。例如:敢於這樣做的人,難道不是一個英雄嗎?可以肯定說是一個英雄,一個大大的英雄。
其次是特別注意和強化易混修辭格的辨析。
⒈比喻和比擬
比喻和比擬,都是加強語言形象性的修辭手段,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修辭方式。
⑴性質、作用不同:比喻強調的是甲乙兩物的相似性,是用喻體比方本體,重點在“喻”。而比擬卻是仿照“擬體”(被模擬的事物)的特徵模寫本體,重點在“擬”
⑵句式結構不同:比喻句由本體、喻體和喻詞三部分組成。借喻雖然不出現喻詞和本體,但可以變換為有喻詞和本體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種比喻,始終都有喻體;比擬句主要是藉助想象,將本體模擬為人的或物的某種行為、動作或情態,不論是擬人,還是擬物,始終都無擬體。
⒉借喻與借代
借喻和借代都是以借體代本體,本體不出現。它們的區別有兩點:
⑴借喻重在比方,可換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稱,不能換成明喻。例如:
①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
②百年積弱嘆華歲,八載干戈仗延安。
例①“完美的蒼蠅”就是借喻,喻指那些 的傢伙。換成明喻,可以寫成“ 的傢伙像蒼蠅”的形式。例②“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戰爭,“延安”代中國共產黨。這是用具體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換成明喻的。
⑵借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體和借體之間具有相關性。
⒊排比與對偶
排比與對偶的區別主要有以下三點:
⑴排比是三項或三項以上的連說,而對偶則是兩項的對說。
⑵排比不限字數,句式大體整齊即可,對偶不僅要求兩聯字數相等,還要求結構一致。
⑶排比中常含有反覆出現的詞語,對偶中則力求避免同字反覆的現象。
⒋設問與反問
設問和反問都是“明知故問”,在這一點上,它們不同於疑問句,二者的主要區別是:
⑴設問自問自答,有問必答;反問則可以不答,實際上一般也不需要作答,但是答案已十分明確。
⑵設問句後要用問號,反問句後可以用問號,感情強烈,可以用歎號。
再次不能忽略修辭格的綜合運用。
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往往幾種辭格結合起來使用。形式可以分為套用、連用和兼用三種:
⒈套用——一種辭格里麵包含著別種辭格。例如: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排比中套用暗喻)
⒉聯用———個語句中連續運用幾種辭格,既不彼此相融,也不互相包含。例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霎時間,東西長安街成了喧騰的大海。(連用了引用、比喻)
⒊兼用——一種修辭方式又兼有兩種或幾種辭格。例如: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對偶、誇張、比喻)
㈡明確修辭的表達效果,培養運用修辭的能力。
明確八種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是判斷其運用正誤、優劣的前提。八種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如下:
⑴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繁為簡潔。
⑵擬人:化物為人,親切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語言生動形象。
⑶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⑷誇張: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豐富聯想,以創造意境。
⑸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用於詩詞,有音樂美;表意凝鍊,抒情酣暢。
⑹排比:敘事透闢,條分縷析;結構緊湊,文意貫通;語氣強勁,抒情強烈。
⑺設問: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加深理解。
⑻反問:加強語氣,加重語勢,激發感情,加深印象。
而培養運用修辭方法的能力,不僅包括審題能力,還應包括捕捉有效資訊的能力,特別是語境分析能力。語境中往往隱含的資訊較多,如果捕捉不住,擬寫的語句是不會符合要求的,當然還有具體的操作能力,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㈢樹立大修辭觀,破除片面性。
首先在運用常見修辭方法的時候,要理解修辭除修辭方法外,還存在著範圍的廣闊性、內容的全面性。我們還要注意修辭在語音、詞語、句法、篇章等方面的運用。
其次,修辭的理解和運用還得注意和語法、邏輯結合。語法管話說得通不通,邏輯管話說得對不對,而修辭管話說得好不好。說話、寫文章,先要通順、正確,然後要求好,即形象生動。
㈣提高思維能力,加強修辭運用。
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維的結果。因此,近年來高考對修辭運用能力的考查,與其說是考語言運用能力,不如說是考思維能力;要寫得出,寫得對,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對。有些考生寫不出恰當的比喻句,不是因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語言表達能力差,而是思維能力不夠,想不出恰當的喻體。因此,要提高修辭運用能力,關鍵是要提高思維能力,尤其是聯想、想象能力。
三、課堂小結:
高考的命題體現了重能力、重運用、重主觀、重綜合的趨勢。為了更好地解答此類題目,考生複習時先要從最基本的地方抓起,即不在修辭術語上的糾纏,而要明確各類修辭的特點,理解各種修辭方法不同的表達效果。只有掌握了這八種修辭方法的要點才能在語言表達時靈活運用。
四、佈置作業:
完成“課堂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