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玉屏峰導遊詞

黃山玉屏峰導遊詞

  黃山玉屏峰位於安徽省黃山,玉屏峰介於天都、蓮花峰間,為36小峰之一,海拔1716米。峰壁如玉雕屏障,故名“玉屏峰”。下面一起去欣賞黃山玉屏峰導遊詞吧!

  黃山絕勝處——玉屏景區玉屏景區為黃山中心景區之一。民諺雲“不到文殊院,不見黃山面”;景區內最為壯觀的是松奇、石怪、峰險和雲海、摩崖石刻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左天都,右蓮花,背倚玉屏峰。兩峰秀色,俱可手攬。回顧奇峰錯列,眾壑縱橫,真黃山絕勝處。”

  景區範圍:南起半山寺,北至鰲魚洞,東起天都峰,西至容成峰。

  區內主要為主體期花崗岩地貌,冰川遺蹟發育。山峰高程一般在1700米以上;而深切溝谷的高差,有的可達千米,黃山三大主峰中的蓮花峰、天都峰都座落在景區內,體現了黃山地質公園“前山雄偉”的地貌景觀特徵。

  景區景觀以“雄”稱勝:雄偉壯麗,奇險天成,巧石如林,名松奇絕。區內可達景點34處,主要有迎客松、蒲團松、陪客松、蓮花峰、天都峰、玉屏峰等,可視景點27處,主要有蓬萊三島、松鼠跳天都、五老上天都等。

  玉屏景區的地質位置,處在黃山岩體南部主體期侵入的粗粒似斑狀花崗岩內。巖性堅硬,構造節理髮育。由於不同方向岩石節理的裂解和冰凍、流水的侵蝕,以及重力崩塌等作用的影響,形成了黃山地質公園內最為奇險的高山地貌景觀。

  “黃山之奇,奇在諸峰;諸峰之奇,奇在松石”(清人趙吉士),“峰峰石骨峰峰松”。“黃山無處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松以石為母,以云為乳。松埋雲上,雲掩松中。

  玉屏景區奇松甚多。被遊人稱為國寶的迎客松,在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方。破石而生,壽逾千年。迎客松之名,始見於民國《黃山指南》。高大的古松,一側枝伸出,似展臂迎客,姿態蒼勁,翠葉如蓋,剛勁挺拔,彬彬有禮。玉屏西側道旁壑邊的送客松,虯幹蒼翠,側伸一枝,揖送遊人已1000多年;玉屏峰文殊臺上,四株古松形如仕女,亭亭玉立,姿態秀麗,常年伴陪遊人觀景、看“海”,故名陪客松。蒲團松在右側道旁,松冠盤曲於四周,然後平伸,松針簇集頂部,鋪展平整,狀如蒲團,古人贊:“蒼松三尺曲如盤,鐵幹橫披半畝寬。疑是浮丘跌坐處,至今留得一蒲團。”世人也有“蒼松之上好安眠”之句。景區內還有送客松、望客松、望泉松、舞松、盼客松、盤羚松等諸多名松。

  景區內巧石星羅棋佈。大者石林聳峙,石筍羅列;小者玲瓏剔透,造化精巧。巧中見怪,怪中見巧,巧得怪,怪得奇,奇得美。文殊臺左有“雄獅”盤踞,右有“白象”蹲伏,獅象相距50米,故稱“青獅白象守文殊”。立文殊臺環眺四方,天都高聳,“天梯”旁的“童子拜觀音”,峰巔上的“松鼠跳天都”、“鯽魚背”、“二僧朝天都”、“仙桃石”、“仙人把洞門”、“天上玉屏”、“五老上天都”、“美女照鏡”、“姜太公釣魚”、“蓬萊三島”等巧石。回首眺望右側的蓮花溝、有“犀牛望月”、“採蓮船”、“孔雀戲蓮花”、“望夫石”等。站在立雪臺北望有“仙人飄海”、“羊子過江”等奇石。這些巧石,隨著觀賞者的立地變化,不斷變形,故古人讚歎,“他山以‘形’變,觀可窮;黃山以‘變’勝,雲霞有無,一瞬萬變,觀不可窮”。乾坤為匠,造化施工,給了我們一座奇偉幻特、美麗無比的黃山。它是大自然的傑作,是“天造地設之雄詩”,是天地大手筆寫的“大塊文章”。

  因此,當我們遊覽、閱讀這部“雄詩”,欣賞這篇大塊文章時,要從大處著眼,屏息靜氣作一次忘我的'投入。不在乎黃山峰石的故事聽到多少,只要把握黃山精神,使人格與黃山峰石融為一體,那你就是峰,峰就是你。那些奇石也不再是與你無關的歷史故事和飛禽走獸,而是今後生命中不再能分開的一部分。著名作家秦兆陽這樣描述:“遊罷黃山歸去,狂笑淚流如雨;何處失殘痴魂,失在奇峰深處!化作蒼鷹一隻,展翅穿雲破霧。看盡千巒萬壑,不知此身何與?”

  文殊臺視野空曠,下臨深壑,平望即是“南海”(亦稱前海),是黃山五海之一。南海的特點是山高、壑深、面積大,當雲海形成時,多數峰巒頓時沉入海底,惟硃砂峰、老人峰、紫石峰等,微露峰頭,猶如大海中的島嶼。這似海非海。非海似海的雲海,時而風起雲湧,波浪滔天,浩浩蕩蕩,汪洋一片;時而又霧似輕紗,隨風飄忽,時上時下,迴旋舒展,變幻莫測,尤以日出或落日的霞海最為壯觀。

  玉屏景區是摩崖石刻薈萃之處,小心坡的“觀止”,渡仙橋上的“一線天”,蓬萊三島對側的“好”;玉屏峰壁上的“宇宙大觀”、“群峭摩天”、“一覽眾山小”、“不險不奇”、“岱宗遜色”、“奇觀”、“氣象萬千”、“江山如此多嬌”、“黃山如畫”、“如何”、“果然”等;天都峰頂的“登峰造極”、“探奇”等;蓮花峰壁的“一覽群山低”、“真如造化”、“玉爐生花”、“天海奇觀”、“非人間地”和鰲魚峰壁的“大塊文章”等,均為點晴妙筆,發人深省。石刻書法精湛,篆、隸、草、楷等書體俱全,即點綴了自然,又讓人賞心悅目。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