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畫的啟發及借鑑價值論文
木版年畫的啟發及借鑑價值論文
縣地處黃河故道,文化積澱深厚。悠久的歷史、勤勞智慧的人民、特色鮮明的民俗民風,造就了滑縣底蘊深厚的民俗文化和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滑縣木版年畫就是其中一項,它的主要產地集中於慈周寨鄉前二村一帶。建國前,該區幾乎家家都會木版畫、木版年畫的製作,而且還能刻版繪畫。1963年,全村400多口人,就有30多戶將近200人參與製作,每家都有二三十塊木版,一人平均每天印製100多張,全村全年能賣出100多萬張不打裱(即不裝裱)的宣紙軟片畫幅。鄉政府甚至派專人在每幅畫面蓋上政府大印,以作納稅之鑑。外來商販需住上四五天才能排隊買到當地俗稱的“畫軸”。這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民間年畫、門神,俗稱“喜畫”,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據東漢蔡邕《獨斷》記載,漢代民間已有人在門上貼“神荼”、“鬱壘”神像,到宋代演變為木版年畫。經過數百年的演化,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到明清時期年畫達到了頂峰,其畫面獨特的造型手段和色彩的表現方法具有很強的裝飾美。滑縣木版年畫印製工藝創始於明朝初年,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四五百年來一直堅持手工製作方式,長期流行於山東、山西、河北、甘肅等地。滑縣的木版年畫無論是題材內容、刻印技術,還是藝術風格,都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是豫北地區民間最普及的藝術品之一。它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在中國傳統年畫藝術中獨樹一幟。
一、滑縣木版年畫的色彩
民間對色彩的應用,源於人本能的色彩反映。民間年畫基本上都是屬於農民自己的藝術,其色彩的象徵性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明顯地呈現出人從本能出發選擇色彩的色彩表象。年畫色彩中紅色最為普遍,因為紅色在可見光譜中波長最長、振頻率最慢,是人類視覺最先反映、最易感受的色彩。河南朱仙鎮年畫以黃和紫、朱和綠兩組對比色彩為主色,滑縣木版年畫則以淡黃為主色,一般不用紫色對比。多數作品使用一種淺紅色,經過藝人的處理,使畫面火爆而不刺眼,強烈又和諧,畫面顯得雅緻而溫和。滑縣木版年畫追求的是裝飾色彩而不是寫實色彩,套色方法是以平塗為主,追求單純、明快、鮮豔、對比強烈的色彩效果,以大黃、大紅、大綠、硃紅為主。其特點是不太注重調和而強調對比,但又並不一味追求色彩的對比,從民間藝人所講的“畫畫無正經,新鮮就中、“紅間黃,喜煞娘”、“紫是骨頭綠是筋,配上紅黃才算新”設色規律中可以看出,在滑縣年畫創作中,紅、黃這一組鄰近色更能渲染出熱鬧喜慶的場面,也是其成為畫面主色調的重要因素。滑縣木版年畫更多的是追求色彩的裝飾效果,它的色彩也都是以裝飾效果最為常見。在很多年畫作品中,寫實色彩使用的很少,畫工運用明度的對比、冷暖的對比,使最為簡單的顏色組成了變幻莫測、豐富豔麗的彩色世界。滑縣的木版年畫畫幅大的都是先用線版墨印,然後著色。人工著色彩繪顏色大多是用水稀釋過的,且半透明,比較淡雅精細,整個畫面氣氛祥和而又充滿喜慶。
二、滑縣木版年畫的造型
年畫的造型是對整個畫面中具體的事物進行形象處理的方式,王朝聞先生說:“民間美術作為情感交流的一種手段,它是敢於變形和虛構,敢於排除醜的因素,對事物美的因素作相對意義的抽象。”滑縣年畫的造型更多采用概括簡化的表現手法,人物造型粗獷誇張,線條剛勁有力,年畫藝人們用一段口訣傳承了年畫藝術造型的基本規範:“年畫畫得好,頭大身子小”,“不要一個眼,十分八分才湊巧”。意思是說年畫如果想要讓人喜歡,首先在造型上要注重運用誇張手法。民間藝人根據物象的自然特徵進行大膽誇張或取捨,形成鮮明的造型特點,更具藝術效果。例如年畫中關公的形象經過藝人們的誇張,畫面顯得馬小、人大,身小、頭大,等等,將人物的精、氣、神表現得淋漓盡致。其年畫在造型上還採用民間傳統意象造型手法,具有一定程式化傾向,因而特定的圖形就有特定的象徵意義,形與形的組合也會產生一定的象徵意義。如雞與“吉”象徵大吉大利;羊音近“祥”,有吉祥之意;“魚”表示年年有餘,象徵著富貴;石榴、葫蘆象徵多子,等等,這些程式化的圖形都源於自然,既有美的形式,也包含了深刻的精神內涵,都是具有象徵意義的圖形符號。傳統工藝美術裡的龍鳳造型,以及民間美術中赤紅色的豬、金色的鯉魚等,都與年畫裡吉祥圖案的象徵意義雷同,都寄託著人們理想的生動形象,是我國裝飾藝術的精華。這兩者都有吉祥之意,都是廣大人民美好的意願。
三、滑縣木版年畫的構圖
繪畫的表達方式是透過視覺符號傳情達意的,構圖的任務就是對符號進行組織,中國傳統繪畫叫做經營位置。滑縣木版年畫的構圖十分講究,其畫面具有完整、對稱、均衡、簡練疏朗的特點。藝人們還透過完整形象的巧妙組合,使年畫達到充實、飽滿的效果,將人物造型經過誇張變形,使其剛好適合於所需要的圖形之中,無論是方還是圓,都能夠完美地表現單純、喜慶、吉祥的主題。中國傳統年畫的形式有好多種,有的是條幅式構圖,有的是斗方式構圖,還有圓形構圖,等等,畫幅有大有小。滑縣木版年畫大的以卷軸中堂為主,有的畫達到六尺長,如神像畫《七十二位全神圖》(圖1)和祖譜畫《拾貳名義》,還有幾乎家家戶戶都供奉的神像畫《天爺》(圖2)也達到五尺長,還配有對子,很適合掛在堂屋正面的牆壁上。小的大多門畫大小。畫面熱烈、單純、誇張,但看起來又有一種和諧美;在人物眾多的畫面中,運用均衡對稱的手法分割畫面,採取分層排列,主次分明,其版面複雜而清晰優美。將眾多形象安排得井然有序,規則整齊。形象在空間位置上的靈巧變化和方向上的呼應,打破了嚴格的對仗,達到了規整和靈活的統一,有一定的裝飾性效果,顯得生動豐富、和諧有序。
四、滑縣木版年畫的題材
傳統年畫題材十分廣泛,表現內容豐富多彩,歸納起來主要分為兩種:一是祭祀神品,起源於秦漢門神畫,隨著雕版木刻技術的成熟,開始大量印刷,普及到千家萬戶,“門神”是其代表。二是喜慶歡樂的場面,它傳達出大眾的美好願望。仔細區分的話大致有神像類、門神類、美人條、金童子、山水花鳥、戲劇人物、神話傳說等。年畫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門神是年畫的主要題材,也是民間最受尊崇的神靈之一。西漢時期,梁人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有“正月一日貼畫雞記戶上。懸石索於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東漢應邵的《風俗通義祀典》引《黃帝書》雲:“上古之時,有神荼與鬱壘兄弟兩人,效能執鬼,度朔山,立桃下,簡閱百鬼,無道理妄為人禍者,神荼與鬱壘縛以葦索,執以食虎。”北宋文學家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記有:“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鍾馗、桃板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天行帖子。”南宋周密的《武林舊事》中也曾記曰:“諸般大小門神,桃符、鍾馗、狻猊、虎形及金彩鏤花、春帖、旙旌之類,為市甚盛。”滑縣木版年畫在題材上以神像和族譜為主,在內容上,多取材於佛、道、儒人物,各個行業所供奉的`諸神等;木版畫則以人物、神話、典故、吉祥物等為內容。此外,滑縣木版年畫對聯中有不少文字,至今尚難破譯。
滑縣木版年畫中“敬神鎮宅降祥納福、天地眾神和諧共存”的主題非常突出,刻印的神像中,既有包括天地三界佛道各類神靈的三皇、如來佛祖、玉皇大帝、千手觀音、奉山老奶、太上老君、土地神、雷神、送子觀音(送生老奶)、田祖(神農氏)、武財神關聖帝君(關公)等七十二全神這樣的大型神像,也有命名為“神之格思”的以玉皇大帝、觀音菩薩、田祖、關聖和增福財神為主體的神像(圖3)。這些大多是千百年來與中國民間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並長期信仰的土生土長的神靈。玉皇體現對天的崇敬,田祖神農氏開闢了農業種植,在以農立國的社會具有崇高的地位,觀音則以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得到廣泛信仰,關帝忠義千秋,後來更與范蠡組成文財神賜予人間財富與福廕。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中原人民的崇拜和信仰,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再次,有鍾馗捉鬼圖類,粗獷豪放,誇張而富有美感。此圖民間則習慣貼掛在床的裡牆,以避鬼邪,祛病鎮宅,多年來深受民眾歡迎。
建國前夕,經濟蕭條,民不聊生,製作藝人紛紛改行,開業生產的作坊屈指可數。建國後的上世紀50年代,木版年畫更加衰落,個別藝人冒著被揪鬥的風險,將雙面刻的老木版單面刨平推光,或藏於地下,或置於豬圈,或放於灶臺當案板,保住了一些老版。“文革”期間,由於“破四舊、立四新”等活動,傳統年畫遭受了滅頂之災,不計其數的母版被砸被毀。進入新世紀,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傳統年畫逐漸被擠出了市場,題材也就沒有了新的內容,大量的老版被文物販子買走,給文化遺產的研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五、結語
滑縣木版年畫因其體現了群眾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觀賞收藏價值和市場開發價值。滑縣木版年畫作為特色鮮明的民族藝術,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它構圖靈活,造型誇張生動,色彩熱烈喜慶,表現內容豐富、製作繁雜及其悠久的傳承歷史,對於研究我國手工技藝的形成發展和區域民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佐證,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文化價值,其純樸的藝術風格將不斷地帶給今天的藝術家們新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