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大學體育事業研究論文

科學發展大學體育事業研究論文

  摘要:採用理論分析法,分析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高校體育服務社會的必要性。高校是具有特殊角色和功能的社會一員,高校體育也是體育大家庭中的一員,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程序中,高校體育服務社會會提升自身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身體健康的需要,能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與穩定。高校應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實現自身的價值,在傳播文化知識的同時,提高全民的身體素質,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程序。

  關鍵詞:高校體育;和諧社會;群眾健康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的十六大四中全會首次提出的我國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宏偉目標,它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要求。當前,我國社會上總體是和諧的,但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高校作為傳播文化知識的重地,應該發揮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獨特作用。與此同時,全國人大十屆三次會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這是指導我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綱領性檔案,其中部分內容對未來五年體育事業的發展藍圖進行了規劃。因而如何抓住機遇,增強高校服務社會意識,推動高校資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與社會共存,從而高效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發展高校體育事業的含義

  體育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他承載著服務於社會的重要功能。高校服務與社會,就是指培養高階專門人才,開展科學研究和直接為社會服務三個方面。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體育的根本任務,隨著社會的不斷前進,發展體育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人民群眾提供健身、休閒、欣賞高水平競賽表演等體育文化需求,而要實現這些,僅靠政府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因而高校的作用凸顯出來,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其較豐富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來滿足社會對體育休閒文化的需要。這樣,可以促進社會穩定。擴大大學生就業渠道,拓展大學生的學業思路,為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服務,為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務,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健康服務,這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在體育工作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高校體育工作服務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世界各國人民的發展歷史證明,經濟是體育的基礎,體育的發展有賴於經濟的發展。同時,體育產業也是一項全民的具有重大經濟效益的事業,對物質生活和國民收入的增長起直接和間接的促進作用。黨的十三大決定,把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放在振興國民經濟戰略首要位置,把經濟建設由主要依靠粗放經營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在經濟建設指導思想上的一個重要發展。黨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這是一個融政治、經濟、文化、人的全面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為一體的綜合目標。這一目標的科學內涵,十六大用六個“更加”進行了簡明的概括,即“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為了認真貫徹黨的經濟建設指導思想,落實體育事業的地位,促進經濟教育的良性迴圈,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很有必要研究體育事業的發展與經濟的關係。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升人力資源水平奠定基礎。

  2發展高校體育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種以社會主義制度為基礎的,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司其職,充滿創造活力的社會,是全體人民各得其所和各種利益關係得到有效協調的社會,是社會管理體制不斷健全的社會,是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的社會,是穩定有序的社會。發展高校體育事業是體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高校體育服務於社會也需要創新,創新就是使我們的工作努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以更好地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的形式和任務需要。推進高校體育事業的創新,就要在高校體育教育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領導體制等方面不斷有新思路,嘗試新方法,取得新經驗,以加強高校體育工作的工作狀態和工作效果,使高校體育更好的服務社會,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起到應起的作用。觀念創新就是我們開展高校體育工作,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逐步樹立以服務為主的理念,把服務師生,服務社會作為高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和開展工作的切入點,努力做到“為人民服務,為師生服務”,凝聚人心,構建和諧有序的社會。設定創新就是根據目前高校體育課程設定器材的分佈特點,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好地最佳化利用效率,讓民眾、師生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積極引導,使物盡所用,推進全民整體體質的提高。對於高校來說,體育場地設施等在保證這個學校使用的前提下對社會開放,已成為目前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因此,體育服務社會是高校進一步落實政策精神的需要,也是提高高校自身形象的手段。

  3高校體育的發展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對體育休閒的需要

  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是要大力發展提高居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現代服務業,而高校體育在其中充當重要的作用。高校透過服務社會與社會互動實現雙贏,不僅滿足社會需要,促進社會發展,同時也推動了高校自身的發展。在學校和社會之間互動的過程中,既滿足了公眾休閒體育的要求,也擴大了高校在社會中的影響,提升高校在社會中的正面作用,對自身的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時也拓寬了廣大教職員工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另外,部分體育設施及場館可以進行適當的有償服務,這不僅能夠吸引民眾的體育休閒,而且也增加了高校的經濟收入,彌補了經費上的不足,使體育事業更加健康的發展。和諧社會就是指人的全面發展,好的身體素質是一切發展的根本,而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是提高國民身體素質的最佳途徑。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身體健康狀況更加重視,隨之體育休閒越來越成為人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體育資源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而我國在這方面的資源相對來說還不很充足,城鄉居民在參與體育活動時存在缺少時間,缺乏場地,精力不足,經費欠缺,不懂體育鍛煉方法等的客觀原因,嚴重阻礙了全民健身計劃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程序中的進一步推行。而高校體育的參與,可以緩解人民群眾在場地、人力資訊和教育等資源方面的不足,滿足人民群眾對體育休閒的需求,對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社會對教育資源的需求日益加大,我國教育資源相對不足,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國家的各項事業協調發展,人民群眾對體育教育資源的強烈需求及是否能夠滿足,也是衡量和諧社會發展的一個方面。高校多位於城市,周邊人口密度大,市民的生活水平及體育需求較高,高校體育場地數量多,質量高,體育人力等資源豐富,充分利用高校體育教育資源,能促進社會的公平程度,使人民群眾身心愉悅,創造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氛圍。我們所要建設的和諧社會,是一個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社會。無論是建設還是享有,主體都是人。人民是和諧社會的主體。沒有了人,也就無所謂和諧社會的建設和享有。只有體魄健康,全面發展的人,才能充分建設和享有和諧社會。而人的體魄健康,是人自身的和諧,是建設和享有和諧社會的根本前提。沒有了身體,人的思想道德、智慧才華無法獨立存在。因此,人自身的和諧是人健康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發展的和諧。健康的體魄是人自身和諧的物質基礎。一個沒有健康體魄的人不能稱其為和諧的人,人自身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基礎。正是從這個意義上,黨的十六大將顯著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群眾體育是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質最重要、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高校體育的大力支援。發展高校體育事業,推動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不僅可以提升社會建設的全面程度和整體水平,促進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協調發展,而且可以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提供體力支援和精神助力,促進“四化建設”的協調發展。群眾體育可以宣洩消極情緒,減輕精神壓力,調節心理平衡,可以改掉不良行為方式,減少越軌行為,預防和緩解由社會矛盾形成的社會不穩定。群眾體育可以形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團結合作,健康向上,充滿活力的社會風氣,可以平等參與遵守規則、公平競爭等現代意識。這些無疑對於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相處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而高校體育的參與,會提高群眾體育活動質量和活動範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