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
高校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
摘要:創新能力對於大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本文從學生個體發展、高等藝術教育改革、舞蹈教育本身的要求以及中小學藝術教育改革四個角度闡述了高校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性。
關鍵詞:高等學校;舞蹈教學;創新能力
作者簡介:李菁,(1979—),女,湖南桂陽人,吉首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舞蹈教育教學、中國少數民族舞蹈藝術
我國在舞蹈教育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也隨之暴露了一些問題:相比較八十年代初期,經典作品越來越少,無論是舞劇還是舞蹈作品都在逐漸流於表面化和動作化,失去了舞蹈藝術的文化品格和深層內涵;古典舞和中國“現代舞”都越來越具有相似的藝術氣質,失去了不同舞種的獨立特徵;精湛的舞技似乎已經成為度量卓越舞蹈人才的唯一尺度;“泛舞蹈化”已經在越來越多的舞蹈人才上打上烙印等等。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究其本質,在於舞者缺乏創新能力,從而使其舞更多地關注表象,忽略了內在精髓。在高校舞蹈專業人才培養中,缺乏創新能力將嚴重影響人才質量。因此,高校應著重於培養舞蹈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下面將從四個方面論述高校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性。
一、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
高校舞蹈學專業學生都將走向社會,成為舞蹈技能的實踐者、舞蹈教育的實施者以及舞蹈藝術的傳播者。顯然,只有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思維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扮演好這些角色,為新世紀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揮積極的作用。“傳道、授業、解惑”作為中國傳統教育觀念,一直得以尊崇。現階段如果仍然繼續強調以教師為活動主體,忽略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重要作用,會對教學效果造成一定影響。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過程中,接收教師傳授的知識,這些知識並不代表真理,學生應帶著質疑和批判的眼光在實踐中去檢驗、提煉、吸收或摒棄。其次,學生在學習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直接影響到教學活動的效果。“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注重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鍛鍊學生獨立尋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更好的發展。舞蹈是一個實踐性和創新性很強,風格的定位、姿態的調整、動作的編創、作品的構思、空間的佈局等各個方面,都離不開創新思維,這也是高校舞蹈專業的學生所必須具有的能力。
二、高等藝術教育改革的需要
《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階專門人才。”高校舞蹈專業所培養的是符合社會需求的複合型人才,他們應具備紮實的舞蹈理論功底、精湛的舞蹈技藝以及高超的舞蹈編創才能。而這些都以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核心,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反覆鍛鍊。
三、舞蹈教育本身的要求
與藝校不同,高校舞蹈專業是要培養素質全面的舞蹈人才,他們畢業後主要從事舞蹈理論研究、舞蹈教學以及表演等工作。這就要求高校的舞蹈教育不但要緊抓舞蹈技術技能的訓練,還要注重舞蹈專業學生文化水平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高校舞蹈專業學生只有同時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和過硬的專業技能,才能走一條有利於舞蹈人才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要達到這樣的要求,只有透過提高舞蹈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才得以實現,這也是舞蹈教育的基本要求。
四、中小學藝術教育改革的'需要
舞蹈作為表現藝術,具有獨特的審美特性和藝術魅力,具有一般注入式教育無法比擬的特殊功能。現今,舞蹈教育的美育作用已得到廣泛認同,中小學增設舞蹈課程的呼聲越來越高。中小學舞蹈教育更多應注重學生的素質培養,而不僅限於舞蹈技巧的簡單傳授。透過對一些中小學的調查,他們需要的是具有較全面知識和技能的舞蹈教師,即要求教師既要有示範能力,又要有教學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切實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有效打通中小學舞蹈人才的“需”與高校舞蹈專業人才的“供”之間的障礙,以符合中小學藝術教育改革的需要。高校舞蹈專業培養的是複合型舞蹈人才,這些人才走上社會之後都將成為舞蹈技能的實踐者,舞蹈教育的實施者,以及舞蹈藝術的傳播者。要將實現這樣的培養目標,應當全面提升高校舞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為,鮮活的舞臺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朽之作的問世、深刻思想的表述、創見的發表———這一切,都將依靠富有活力的創新能力才能做到。離開了創新能力,舞蹈領域的一切活動都將失去它生命的靈性。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遊嘉穎.高等舞蹈教育的調查與研究[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
[2]丁輝.淺析創新型人才的含義與特徵[J].當代教育論壇,2010(14).基金專案:本文系湖南省2015年教學改革研究專案“湘西民族民間舞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