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人文精神培養下的歷史教學論文

學術人文精神培養下的歷史教學論文

  高中歷史課程作為一種文學科,學生透過對歷史學科的學習,可以有效的陶冶學生的情操、心智,啟發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思想深度、對事物的認知深度,歷史學科始終堅持以人為中心的思想,在歷史的洪流中追求人文要素。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弘揚人文精神也是我們歷史教師的重要責任之一。21世紀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社會,是人才激烈競爭的社會,而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不僅僅侷限於知識、技能水平,同時也注重人才的人文精神,而高中教育正是學生成才道路的轉折點,對於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具有重要的能動性,作為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將理論知識教學與人文精神培養有機的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1構建融洽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下學生作為教育物件,對他們的培養也要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當代高中生,他們自身處在身心發生變化的叛逆青春期,內心比較敏感,思維比較活躍,比較追求個性的發展,他們具有十分廣泛的興趣,強烈的自尊心,以及高遠的志向。當然,在這個青春期階段,他們還不夠成熟,渴望被尊重,內心很脆弱,瞭解到高中生的共性特點,作為教師,就要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更加註重跟學生的交流方式和教育方式。在人文精神的培養方面,本來就要求教育者注重被教育者的全面發展,尊重被教育者的個性,透過引導作用讓被教育者能夠自我認識和自我完善。在人文精神的培養過程中,教師的言行有說服力才能讓學生願意去接受教師關於人文知識的傳授。尊重,是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要做到的基本要求。尊重學生的個性、想法、要求。當然作為教師也要有強大的包容心,當學生做出比較過分的行為的時候,教育者應該耐心的教育,要讓學生感覺到平等,以及讓學生在講道理明事理的氛圍中跟教師建立融洽的關係。尊重能夠挖掘人的潛力,激發人的上進心,開發人的智力。

  2轉變教育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傳統的教育中,教師的傳授佔了幾乎所有的課堂時間,學生很少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在歷史課的傳授過程中,往往陳述性的講課方式容易讓學生走神懈怠,參與度不高也是人文精神培養過程中的一個詬病。所以要摒棄傳統的單純的死記硬背的接受狀態,要挖掘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們發表自己的見解,瞭解學生們的思維,並積極的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平等和自由,有自己的學習空間,這種方式可以加強學生的記憶印象,起到一個知識根深蒂固的作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教與學相結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變他們被動接受知識的現狀。課堂的生動性,體現在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並整理學生自己的思路,課堂上與教師互動,作為教師也要給學生髮揮的空間,讓學生成為主動參與者。在歷史教學中這種方式改變課堂枯燥的效果更明顯,在歷史知識的展示中,學生的自豪感會變強,也更願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於人文精神的理解在自己的思想基礎上融合教師的傳授能得到更高程度的提高。

  3組織積極有效的學習活動加強學生對人文精神的培養

  首先,歷史學習過程中,研究性學習是十分必要的。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在新課標的要求和素質教育的浪潮下,更加重視學生的個體發展,全面發展。在歷史學習中,蒐集史料,篩選資料,整理史料,都能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動手能力,樹立實事求是的態度。其次,是實踐活動,在透過與社會的接觸中,培養公民意識。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對公民意識的培養,從歷史的角度關注個人和社會的發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學會去關愛社會的弱勢群體,關心老人。學生在課餘時間也可以在教師的要求下去做問卷調查,在實際行動中瞭解社會現狀,建立個人的人文情懷。社會是一個鮮活的課堂,所感所見都會給學生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加深對這個社會的認識,同時在歷史課堂上見到的變遷和文化發展也對弘揚我們民族的文化,提高愛國主義情懷有著重要作用,所以要多開展實踐活動和教育研究活動加強學生的人文精神的培養。

  4結語

  在高中歷史課程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融入人文精神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領略到人性的美好,可以有效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但是,人文精神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有堅持、鍥而不捨的精神,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