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價格話語權研究論文

廣東價格話語權研究論文

  摘要:價格話語權是一個經濟體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近10年來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與全國走勢的“先一致後分離”的階段性特徵,意味著廣東價格話語權在逐步減弱。這導致廣東省際貿易逆差,稅收流失,企業利潤空間受限,產業工人工資陷入低水平徘徊困境。為了打造價格話語權,提高綜合競爭力,廣東應該大力發展現代市場組織和期貸業,逐步發揮價格影響力;同時,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廣覆蓋與均等化,降低企業福利成本,使企業主動把握定價權。本文的研究,雖然以廣東為分析物件,但對全國具有借鑑意義。

  關鍵詞:價格話語權工業品出廠價格廣東經濟

  一.引言

  在市場經濟中,價格是一面鏡子,各行為主體的表現盡在其中。對一個經濟體而言,能否充分利用價格機制與價格執行,實現良性發展,把握價格話語權是一個關鍵環節。 價格話語權是指市場行為主體在市場交易中對價格形成的參與權、表達權、主動權乃至主導權,是在價格形成中的主動性、關鍵性、決定性、權威性及影響力的體現,是指市場體系中交易價格的最終形成主要由誰決定或以誰為標杆。價格話語權,體現了一個經濟體的影響力、輻射力和整個經濟過程中對某一類產品的重要作用,是一個經濟體及其微觀經營主體對自身要素報酬與經營利潤的控制力的體現。 近年來,我國各地區出現的各類商品指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在區域的價格影響力,如義烏“中國小商品指數”、餘姚“中國塑膠價格指數”、紹興柯橋“中國輕紡城紡織品指數”、深圳“中國電子市場價格指數”、蘇州“盛澤絲綢化纖指數”、無錫“不鏽鋼價格指數”、廣塑價格指數、黃埔燃油價格指數。 作為經濟大省的廣東,在重視實體商品生產及進出口貿易的同時,在價格話語權或貿易定價領域的競爭力如何,是一個亟待研究的問題。廣東省價格協會課題組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初步思路。我們需要摸清現狀,廣東價格話語權處於何種情況;需要釐清思路,價格話語權決定於何處。基於此,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價格話語權。

  二、價格話語權減弱;工業品出廠價格波動特徵

  本文用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的變化來考察廣東價格話語權的處境。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全部工業產品出廠價格總水平的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包括工業企業售給本企業以外所有單位的各種產品和直接售給居民用於生活消費的產品。該指數變化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廣東產品的銷售價格變化。

  1.從年度增幅看,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與全國走勢基本一致,但變化幅度呈現出“先一致後分離”的階段性特徵,廣東價格增幅連續數年低於全國。 以1996年作為基年,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上年=100)與全國工業品價格(上年=100)在1997-2001年間,走勢和變動幅度基本一致,先降後升再降。從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與全國的差額看,差額絕對值都在1個百分點以內,而且差額以正數為主。這表明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走勢對全國有著重要影響,甚至主導全國走勢。

  2002年起,廣東與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逐步波動性上漲,但廣東的增幅一直低於全國,廣東與全國價格水平逐步拉大。從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與全國的差額看,差額絕對值都在1個百分點以上,而且全部為負數,2004年更是高達4.44個百分點。廣東價格走勢與全國開始分離,廣東價格低走,全國價格高走。這表明,廣東價格走勢對全國價格走勢的影響逐步降低,由主導作用轉變為較小作用。

  2.從價格指數絕對水平看,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與全國呈現出“先一致後分離”的階段性特徵,廣東連續數年低於全國,呈現“剪刀型”走勢。

  以1996年價格水平為100,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1996年=100)從1998年起下降,2003年到達谷底後開始回升,2008年達到99,但尚未達到1996年的價格水平。這表明,12年來,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水平呈現出穩定徘徊的特徵。這反映出廣東想要恢復廣貨在1996年以前的歷史輝煌則困難重重。1998年以後的價格水平下降是需求型下降,2003年以後的價格水平回升是成本型回升。1996年以來,廣東產品面臨的需求強約束的格局將很難改變。

  同時,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1996年=100)從1997年起下降,2002年到達谷底後開始回升,2004年超過100,2008年達到119.56。與1996年相比,2008年全國工業品價格水平相當於上漲接近20個百分點。 從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與全國差額看,1997-2001年間,差額絕對值都在1個百分點以內,該時期廣東與全國價格走勢比較一致;從2002年起,差額均為負數,差額絕對值都超過1個百分點,2005年差額超過1 0個百分點,2008年差額高達20.56個百分點。廣東工業品價格水平與全國差距越來越大。 3與國內發達省份比較,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處於較低水平

  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與全國的走勢分離是在2000年以後發生的.。比較2000年以後廣東與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國內發達省份的工業品出廠價格走勢,廣東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

  以2000年工業品出廠價格為100,6省份與全國走勢一直都是先降後升,但幅度差異較大。2000—2008年,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24.8個百分點。其中,山東上漲高達28.4個百分點,江蘇上漲17.8個百分點,浙江上漲14.1個百分點,北京上漲3.8個百分點,上海上漲3.6個百分點,廣東僅僅上漲3.2個百分點。直到2007年,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水平才恢復到2000年的水平。

  以上分析表明,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與全國走勢的“先一致後分離”的階段性特徵,意味著廣東價格對全國的影響,先是發揮主導作用,後是逐步減弱。這表明,廣東價格話語權在逐步減弱。

  三.價格話語權減弱:多重影響

  1價格話語權逐步減弱導致省際貿易逆差

  2001年以來,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一直低於全國水平,也低於國內主要發達經濟省份。基於實體經濟中最終需求的省際貿易,因為區域價格差異而發生變化。外省漲價,廣東不漲,廣東透過省際貿易獲得的市場價值減少。

  根據商品勞務淨流出=淨出口十淨出省,可以求出廣東商品勞務淨出省數額。淨出省反映的是省際貿易差額。2000年以來,廣東商品勞務淨出省數額快速下降,2003年起由正變負。廣東商品勞務由淨流出變為淨流入,省際貿易逆差不斷擴大。

  2.價格話語權逐步減弱導致稅收流出

  廣東稅收與稅源背離程度可以用廣東省地方級稅收收入佔全國比重減去廣東省GDP佔全國比重的差額來衡量,其中GDP不含第一產業增加值,計算結果見表5與圖4。背離度為正,表示稅收淨流入;背離度為負,表示稅收淨流出。

  廣東地方級稅收收入佔全國比重下降而GDP佔全國比重上升,稅收由淨移入變為淨移出。廣東省地方級稅收收入佔全國比重從2000年的14.69%下降到2006年的12.69%,下降2個百分點;廣東GDP佔全國比重從2000年的11.58%上升到2006年的13.23%,上升1.65個百分點。廣東稅收與稅源背離度從2000年的3.11個百分點下降到2006年的-0.54個百分點。2000-2004年背離度為正,廣東省為稅收淨移入;2005-2006年背離度為負,廣東省為稅收淨移出。 廣東省由稅收移入轉變為稅收移出,一個重要原因是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低於全國,低於外省。我國現行以流轉稅為主體的稅制,價格上漲拉動增值稅計稅價格增加,按照現價計算的稅收收入必然會隨著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的上漲相應增長,價格因素對稅收增減的作用較大。另一個原因是省際貿易。商品與勞務轉移與稅收轉移之間逆向流動,如果一個省銷往外省的商品勞務越多,轉移進來的稅收就越多;如果從外省購進的商品勞務越多,轉移出去的稅收就

  越多。廣東由於區域價格差異產生的省際貿易逆差的結果是稅收淨流出。 3.價格話語權逐步減弱導致企業利潤空間受限,產業工人亦受損

  企業產品價格的變化可用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表示。2002年以來,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水平緩慢上升,2002年為100,2007年僅為105.3,5年僅增長5.3%。這表明產品競爭激烈,廣東企業是產品價格的被動接受者。

  用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表示企業投入品價格變化。廣東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2002年為100,2007年為129.46,5年增長高達29.5%。該指數變化與國際能源價格、國內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態勢是一致的。廣東企業是投入品價格的被動接受者。企業外源融資的成本即利率,用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表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資料,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2002年2月21日為5.31%,2007年12月21日為7.47%,5年增長高達41%。這種變化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規定的.沒有區域差別。這表明企業要支付的銀行利息負擔快速上漲,而且也是廣東企業所不能直接控制的。企業是資金價格的被動接受者。

  廣東物價水平出現嚴重的非對稱上漲,主要是外生的,造成“資本收入擠壓利潤,侵蝕工資”的困境。產出價格上漲空間受限,增長緩慢;資本價格的快速上漲,企業資本成本快速增加;廣東企業只能被動接受產出價格和資本價格。在此背景下,企業利潤空間急劇壓縮。企業只能依靠生產效率提高產量擴大銷售收入,或者壓縮工資成本。 在工資收入不能快速上升的情況下,工人面臨的工作成本(生活成本與機會成本)卻在迅速增加。2002-2007年,廣東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11.3%,意味著工資收入處於徘徊狀態的工人面臨著生活成本的穩步增加。隨著長江三角洲、渤海灣地區經濟增長的迅速加快,務工收入不斷增加,尤其是對熟練工人的需求加大、工資上升。這樣,廣東農民工與在其他地區工作的相對收入發生變化,導致農民工流向其他地區,形成了廣東農民工“洶湧而來,澎湃而去”的局面。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流動的背後是廣東近乎免費為其他地區培訓熟練工人。

  四、價格話語權:市場條件與廣東差距

  價格理論是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其發展經歷了勞動價值論、生產成本論、效用論與均衡價格理論。這些價格都只是涉及人對物的估價,而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交易物件和產權未予考慮。從交易成本與產權經濟學看,交易雙方的價格,不僅是對物的一種評價,而且是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評價。

  由此看,價格話語權,是市場主體利益博奔的結果。價格話語權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市場條件:強大的市場組織與市場主體;交易規模大,市場力量強;具備較高的市場集中度;交易方式先進,電子化程度高;交易商品品質可標準化,具備大宗交易特徵。廣東差距的關鍵在於市場組織。

  價格話語權的核心是定價權。市場形成價格,基本因素是生產經營成本,決定因素是供求關係。較為流行的成本加成定價法,就是基於這兩方面。雖然價格主要取決於供求關係。但由於資訊不對稱、商品交易的時空限制,商品最終的供給方與需求方不一定擁有定價權,掌握營銷網路和渠道是定價機制的核心內容。這表明,加成多少是由市場組織說了算。法國年鑑學派布羅代爾認為市場經濟具有分層結構,存在上層組織和下層組織。市場上層組織促使西歐完成了向現代資本主義的重大轉變,中國封建社會沒能轉變為資本主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市場上層組織不發達。“在初級市場這個階梯上,最完善的經濟組織當稱中國……高階市場形式卻又太少……交換總是隻有底層,沒有頂層……這一狀況對中國資本主義的不發達具有重大影響。”市場上層組織是價格的制定者,下層組織是價格的被動接受者。

  外向型主導的廣東經濟體,大部分出口商品的國際營銷網路並不掌握在自己廠商手中,而被動“接單生產”的廠商,不僅不可能擁有定價權,反而成為利益被盤剝者,大部分利潤被作為中間環節的海外營銷商所賺取。在需求約束條件下,廣貨在國內的境遇亦大致如此。缺少具備市場力量的現代市場組織,是廣東價格話語權逐步缺失的重要原因。

  五、價格話語權;定價中心與廣東差距

  期貨價格因能比較準確、全面地反映社會真實的供求狀況及其變化趨勢,而逐步成為社會普遍接受的統一指導性價格,對現貨價格提供了重要參照。

  期貨作為價格發現的工具,是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程序中謀求競爭優勢的重要平臺。以期貨交易中心為載體的大宗商品和資產定價中心奠定了國際市場格局。一方面,發達國家一些重要的期貨交易中心已經成為國際定價中心,其期貨價格深刻影響國際現貨貿易。期貨價格普遍成為市場基準價格,一些影響力較大的期貨交易所行情是國內外現貨市場的指標。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期貨交易所,它的農產品期貨價格成為全球農產品國際貿易指導價格,紐約商業交易所的原油期貨在國際市場影響深遠,加拿大的溫尼伯商品交易所的油脂類期貨交易、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金屬交易等都是國際貿易參照價。另一方面,這些期貨市場制定的交易標準成為商品國際生產、交易標準。正是這樣,發達國家在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同時,著力透過期貨市場的發展取得大宗商品的國際定價權,從而提高本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呈幾何級數增長的金融交易可以操縱供求關係,會使供求關係脫離實體經濟的真實所需。基於發現價格和套期保值期貨市場,是資本和流動性主導的市場。為獲取更大的投機利潤和增強定價權,在發達經濟體中,商品期貨市場到現今已退到次要位置,他們透過對貨幣政策、金融資產及其衍生品的交易,來操縱全球定價機制和價格水平。

  從發達國家的實踐看,定價中心形成的前提條件是:期貨市場所在地都是區域性或國際性的貿易和金融中心城市;期貨市場功能發揮良好,具有較強的流動性,管理體系成熟完善;期貨市場的國際化程度高。

  我國期貨市場從最初在現貨市場中引入交易機制的初級市場,發展到現在包括交易、交割、結算、會員服務、監察、倉庫管理、質量檢驗等多個子系統,與經濟發達國家期貨市場接軌的,全球發展速度最快、最具生機與活力的市場之一。上海商品交易所的銅、大連期貨交易所的大豆、鄭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麥的價格都是國內外的行業指導價格,在指導和服務相關產業發展中,逐步發揮了積極作用。

  廣東是國內期貨市場的發祥地之一,期貨市場份額曾佔據全國的半壁江山,但在我國期貨市場初期的盲目發展階段,境外期貨代理中出現的問題曾經使廣東期貨市場元氣大傷,由於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廣東期貨業經過了一段漫長的蕭條期。隨著國內期貨市場恢復性的發展,廣東期貨逐步進入穩步發展階段。2008年廣東轄區期貨代理交易量1 1278萬手,成交額5.92萬億元,分別佔全國市場份額的8.30%和8.23%。1992年9月在廣州成立了全國第一家期貨經紀公司廣東萬通期貨經紀公司,1993年設立了華南商品期貨交易所。華南商品期貨交易所後與廣州商品期貨交易所合併為廣東聯合期貨交易所,但因經驗不足經營不規範,在1996年開始的全國期貨業清理整頓中被關閉整頓。直到今天,廣東沒有期貨交易所。廣東期貨交易所的建立與恢復仍待時日,定價中心建設尚未起步,這嚴重影響了廣東價格話語權。

  六,價格話語權,支援系統

  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的徘徊,擠壓利潤,導致工資困境,生產企業和工人受損。這緣於廣東是產出價格、資本價格的被動接受者。工人面臨“低工資,高生活成本”的困境。出路主要有兩點:提高工業品出廠價格;增強市場定價的影響力。就是要形成在國際市場和

  國內市場具有影響力的“定價權”。前文已述。與此相對應,政府應從外部建立相應支援系統,保證生產可持續性。

  留住與穩住工人的政策在於使農民工享受“國民待遇”: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根據國內外的發展經驗,廣東的農民工可能經歷幾個階段:低工資,無福利;低工資,少福利;低工資,高福利;高工資,高福利。現在處於“低工資,少福利”階段,要向“低工資,高福利”邁進,主要體現在農民工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公共服務責在政府。這是政府的著力點,而且不能轉嫁給企業增加企業負擔,也不能過度干預企業工資。企業員工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有利於企業成本控制,降低企業社會福利負擔,有利於穩住人力資本,實現可持續經營。

  留住工人的長期政策是市民化,一個重要的途徑是鼓勵具有企業家精神的農民工在打工所在地創業。此時,政府提供的機會均等很重要。

  解決工資困境,留住企業的政策之一是減稅讓利,稅費分流歸位。這可使企業短期渡過難關,為工資上漲提供一定的空間。

  七,結論與建議

  價格話語權是一個經濟體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近10年來廣東工業品出廠價格與全國走勢的“先一致後分離”的階段性特徵,意味著廣東價格話語權在逐步減弱。這導致廣東省際貿易逆差,稅收流失,企業利潤空間受限,產業工人工資陷入低水平徘徊困境。廣東經濟要保持可持續發展,必須擁有定價權和價格話語權。

  為了打造價格話語權,提高綜合競爭力,廣東應該大力發展現代市場組織和期貨業,逐步發揮價格影響力。

  1、在現貨市場方面,大力發展現代市場組織:

  ——選擇若干個品質可標準化、可大宗交易的商品作為價格指數的試點。

  ——重產品輸出,更重市場組織輸出。儘快建立起國內和海外的商業營銷網路體系。

  ——建立和發展大型的商品專業市場、商品集散中心,打造若干個在全國、亞洲乃至全球都有影響力的專業市場或商品集散中心。

  ——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行業內企業之間的協作,形成合力,統一對外。

  ——重視產業叢集形成的合謀市場力量。廣東省已經形成的產業叢集有135個,其中具有一定規模和一定知名度的產業叢集有75個。2008年廣東省產業叢集省級示範區有47個。叢集內外怎樣形成合力機制亟待重視,包括市場拓展機制、價格穩定機制、成本節約機制。

  2.充分利用金融主導型供求力量,大力發展期貨業:

  ——積極爭取在廣州恢復設立期貨交易所。廣州大宗商品現貨市場發達,是全國重要的原材料消費地和集散地,多種大宗商品的交易價格已成為影響全國的“廣州價格”,初步形成了全球採購、廣州聚散、廣州結算的格局,具備進一步發展期貨交易的現貨基礎。

  ——支援期貨公司做大做強,在珠三角形成若干有影響力的期貨公司。鼓勵引進戰略投資者,擴大資本規模,並給予政策支援,吸引更多期貨機構來廣東發展。推進期貨公司法人治理和內部控制等制度,提高期貨公司的規範化運作水平。

  ——大力開展期貨投資者教育工作,引導投資者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和風險意識。鼓勵企業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穩定生產成本。

  3釐清認識誤區

  價格話語權的核心在於定價權。爭取定價權的目的在於形成合理的市場價格,而不是操縱價格。

  發展期貨市場,力爭形成定價中心,定價中心不是要利用期貨市場操縱價格,而是在於能夠有效地發現市場價格,能夠真實反映市場供求,促進現貨市場平穩執行,為企業提供迴避風險的場所。

  本文的研究,雖然以廣東為分析物件,但對全國具有借鑑意義

  參考文獻:

  崔勝朝,張士斌,交易中的價格理論.價格理論與實踐.2009(5).

  費爾南·布羅代爾,資本主義論叢,中央編譯出版社,1997.

  廣東省價格協會,打造“廣東價格”話語權,提升廣東競爭力(課題報告),2009.

  蔣朝勝,外資併購我國企業力圖控制產業價格話語權,粵港澳市場與價格,2009(1).

  課題組.關於價格傳導機制的若干問題研究,價格理論與實踐,2005(2).

  李藝汪壽陽大宗商品國際定價權研究,科學出版社.2007.

  林民盾藻勇志,“中國價格”探索,中國工業經濟,2005(9).

  袁東,有了定價權,才有話語權、主動權,上海證券報,2009-08-2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