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髮散思維的地理教學論文

培養髮散思維的地理教學論文

  一、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現狀

  在地理學習中,多數學生表現出來慣性的思維方式,這些同有的思維方式導致學生思維單板,毫無創新,導致地理學不好。其主要表現為:①對地理學科認識不夠。地理學科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和地域性使學生在學習地理時重視於死記硬背,而忽視對地理原理的探究,當遇到一些新問題或偏門地域特點時束手無策,表現出單一的思維方式,而沒有全方位的考慮。②思維的深度及廣度不夠,綜合鑑別能力弱。知識點的綜合性是地理學科的兩大特點之一,這需要學生思維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才能在面對問題是能全面綜合的看問題;但由於很大部分學生思維的侷限性,以片面、孤立的方式看待問題,思維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導致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對重視形成全面的認識。③思維邏輯差,易受定勢思維束縛。在學習過程中,某些學生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散性,但由於邏輯不清,違反了某些思維邏輯規則,使得到的結論仍是錯誤。由此可見,在學習地理過程中,不僅要有豐富的地理基礎知識,而且還需要學生突破定勢思維,加強對問題多方面、多層次考慮,具備發散思維能力。

  二、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的教學途徑

  (一)引導學生在視角轉化中尋求思維發散突破點

  藉助於某些地理現象,提出有助於在思考探索中揭示事物變化發展的聯絡及本質特徵,以強化思維的深刻性。因此課堂教學中應該摒棄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類簡單判斷的缺乏思維性的問題,多設定思維含量高的有效問題,引導學生在視角轉化中尋求思維發散突破點。如學完全球變暖問題時,因教材只指出了變暖的不利影響,教師還可以設定全球變暖帶來了那些有利的一面,學生透過對事物一分為二的辯證分析,得出變暖後使溫帶範圍向高緯方向擴充套件,改變了其惡劣環境,等等。這些回答教師應肯定其創新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受到鼓勵,從此不斷創索,思維逐步發展。

  (二)引導學生在多方聯絡中進行思維深入思考

  布魯納認為“掌握事物的結構,就是用允許許多別的東西與它有意義地聯絡起來的方式去理解它。”簡單地說,“學習結構就是學習事物是怎樣相互關聯的”。舉例來說,就工業生產佈局進行設問:海南省鐵礦豐富,但為何沒有建立鋼鐵工業?上海煤炭缺乏卻又為何鋼鐵工業很發達?這些小切口深分析的題目,思維含量相當高。透過這麼一個問題的剖析,就能使學生客觀地從兩地地域、經濟等因素入手進行相互聯絡,很好地鍛鍊了其發散思維能力。中學生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化的時期,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只是簡單地、機械地記憶歷史知識,而是渴求利用地理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因此,在地理課堂上教師在設問時就需要以思維發散為主,多提出一些多方聯絡的思維發散性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從多方聯絡中對問題進行思考。

  (三)引導學生加強對圖式的訓練,強化思維發散

  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有許多不同之處,如內含大量的圖畫,這些圖畫不僅是對文字的補充,更是以直觀、生動形象的`地理資訊進行表達。因而,針對這一優勢,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本中內含的插圖進行輔助性教學,從而強化學生對思維進行發散。如太陽和太陽系這一章,由於課本在此章並無現成圖畫,學生學生只能透過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透過自身的思考和想象才能繪製出圖形。這個實踐過程中,學生繪製圖形各有特點,各具獨創,從而使學生在繪製中對知識點所構成的圖形進行揣摩,思維能力得到強化。

  (四)開展討論激發思維的獨創性

  任何事物的創新都是由於思維受某種啟發而形成的,開展多層次多角度討論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激發其形成具有思維的創新性觀點和看法,這也可促進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意識的產生,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如在水資源這一章節,設計“節約用水”與“水之源用之不竭,無需節約”兩個辯題,使學生深入開展討論。學生在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後,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辯解,從而明白了節約水資源的道理。

  三、結論

  教學實踐證明,要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能力,需要教師轉變觀念,以全新的教學方式給予引導,把教學知識點與思維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就必定會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發散能力,實現教學的目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