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我們如何提高課堂的自主性
論文:我們如何提高課堂的自主性
數學是基礎學科,也是優美的學科。數學圖形具有對稱美、形態美;數學表示式具有簡潔美、有序美,和諧美;數學思維具有清晰、多向傳導、構思巧妙靈活等獨特的美;每一個數學定理,每一個數學公式,每一種數學思想方法,都蘊藏著人類智慧的結晶。但是,我們的學生常常學數學無味,學數學無趣。就其原因,一方面是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面壓力較大,其次是所學知識偏多偏難,學生沒有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學習的成功,另外是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絡不多,學生感到學而無用,對所學知識沒有多大興趣等等。因而不少學生對數學學習已經厭倦,甚至有些放棄。改變這一現象最根本的辦法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使學生學會自主性學習、探索性學習,這正是目前國際課程改革的一種新趨勢。自主性學習是以學生的主動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進行學習,這是一種學習者自覺的、主動的學習方式,是學習者迫切需要的,高效率的學習方式。所以進行自主性學習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自主性學習需要較強的學習動機
由心理學知道,動機是人類行為的基本源泉、動力和原因,反映人類行為的目的性、能動性特徵。動機是指:在自我調節作用下,個體使自己的內在要求與行為的外在誘因相協調,從而形成激發、維持行為的動力因素。一個完善的動機概念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因素:動機的內在起因、外在誘因及中介自我調節等。
數學學習的動機是推動數學學習的驅動力。學生沒有數學學習的動機,就像汽車沒有發動機,不能馳騁原野。學生有了強烈的數學學習動機,就有了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能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
一方面: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密不可分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最實在的內動力,是影響學習活動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對學習表現出高度的自覺性、積極性和永續性。興趣是人們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的內在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動機。興趣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而需要的滿足又會引起更濃厚的興趣。人對有趣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積極地探索,並且帶有情緒色彩和嚮往心理。皮業傑指出:“興趣實際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現出物件與需要之間的關係。”興趣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巨大動力,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動力因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出發,認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濃厚的興趣會使個體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推動他興致勃勃地去進行學習。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另一方面:學習動機也是內在需要人的活動受動機的調節和支配。動機是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並促使活動向某一目標努力的心理傾向和動力。學習是由動機引起的有目的活動,動機是學習的起點和動因。
學生髮展能力和技能的內在需要集中體現在學習活動中。他們關注任務的特點、學習過程的意義和價值,而不是學習獲得的結果,任何學生都希望取得好成績,作出成就。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成就需要,而成就需要的高低又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任務的選擇。如果任務太容易或缺乏挑戰性,高成就需要的學生將不屑為之;任務太難又會使人產生畏難消極情緒。因此具有潛在意義和適當難度的任務對高成就需要者具有最大的誘因,能激發其學習動機;而低成就需要的學生則偏愛很容易的任務。學生活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透過影響人對自身能力的認知而影響其學習動機,有些學生以他人為標準來判斷自己的成就,常把自己的活動與其他同學的活動相比較,如果比其他同學成績好,則認為能勝任此項任務,否則認為自己不能勝任此任務。
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時,要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意識;不能只強調知識傳授而忽略認識能力的培養。
好奇心是一種天生的和強有力的動機因素,好奇心和求知慾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習的成功而不斷得到發展。有的學生就是因為學習困難,學習失敗,對學習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慾的。為了發展學生的內在動力,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因而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需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學習。
二、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
課堂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內容和課堂情境的設定
安排的內容適度,不能繁雜,線條要清晰,排除干擾,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於學習知識的活動中。比如正確和熟練使用多媒體,不用時及時關閉。課堂上儘可能創設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圓與圓的位置關係》時,可先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影象,再提出一系列相關問題,這樣學生頗感興趣,帶著問題開始學習,經過一番茄思考、討論、交流,再進行嚴密的邏輯推理,最後得出正確結論。
2.把握好教學難度分層要求
學習目標的設定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環節。不同程度的學生,學習接受能力不同。但是如果從他們自已的切身體驗出發去研究新知識,那麼任何問題都會令人感興趣,都有一種控制不住的慾望,去探究出最後結果。例如:在《二次函式的影象》中有關直線和拋物線交點個數的問題,從圖象中能比較直觀地看出,如果不用作圖怎麼樣能得出交點個數呢?有沒有其它辦法呢?從而引入代數方法討論直線與二次曲線相交的問題。其實直線與二次曲線相關的問題往往都可以用設而不求的方法求解,而且常常比較簡單,但機械學習的學生很難理解這些,更不用說用來解決實際問題,他們只能依靠繁複的計算求解,這樣勢必導致產生厭倦情緒,因而把握教學難度,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分層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