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解剖學課件製作論文

關於解剖學課件製作論文

  1製作原則

  1.1漢語為主、英語為輔、中英對照原則

  雙語課件傳授的不僅有解剖學知識,兼有醫學專業英語知識,而專科生英語基礎本身較差,英語佔比過高會對初學者造成學習負擔,喪失學習興趣。雙語課件製作應本著漢語為主、英語為輔、中英對照的原則,根據章節內容繁簡決定英語佔比。

  1.2科學性原則

  解剖學雙語課件的製作要符合科學性,不能出現專業詞彙書寫錯誤,更不要出現解剖學知識的錯誤。

  1.3簡約性原則

  雙語課件展示的畫面應符合專科學生視覺心理,要突出重點,避免多餘動作、過多英語文字,應減少每屏文字顯示數量,儘量用配音替代文字。

  1.4適度資訊量原則

  多媒體課的資訊量不能太大,尤其是雙語課件,要適當地留有時間、空間給學生思考、消化。避免因資訊量太大、陌生英文詞彙量過多,產生“電灌效應”。

  1.5藝術性原則

  解剖學屬於形態學課程,圖片較多,若能將圖片、動畫、影片等資源與課件上的文字有機結合,做到內容與美的形式統一,合理搭配和展示教學內容的結構至關重要。

  1.6可操作性原則

  在課件的操作介面上儘量設定簡明的按鈕和圖示,儘量避免複雜的鍵盤操作,便於教師和學生根據自身需求控制課件的播放。

  2課件製作材料的選取

  2.1教材的選擇

  外文原版教材只是雙語教學的一個必要條件,它可以使教師和學生接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一定要注意雙語教學目標是雙重性的,其一是幫助醫學生更好地掌握先進的解剖學知識,不應一味追求英語授課而忽視了醫學教學的實際效果;其二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外語的能力。基於課件使用者是專科層次的學生,且目前尚無專科版本的雙語解剖學教材,因此,解剖學雙語課件製作應該以教育部規劃中文教材為主教材,同時吸收英文原版教材的優點,結合本單位的教學實踐,儘可能編寫出適用於專科層次授課物件的解剖學雙語教材或中英文對照教材。以此為藍本製作課件,使解剖學教學內容得到保障的同時,逐步提高學生外語的運用能力。

  2.2參考資料的引用

  現有的本科版雙語教材可以作為製作雙語課件的參考資料,課件製作者要結合專科層次學生教學目標,節選適合專科層次技能培訓方面的內容,適當加以引用。

  2.3網路資源的利用

  充分利用豐富的網路資源,尤其是外文網站資訊,也是製作雙語課件重要的資源之一。在網路上可以免費獲得大量的學科資料和相關資訊,尤其是專業外文網站上的影片類素材是不可多得的課件製作資料。在尊重原創及版權的基礎上對影片、音訊資料進行引用、編輯應用,可以極大地提高雙語課件的應用性,網路資源已成為一種優越的教學輔助資源。

  3製作技巧及注意事項

  3.1統籌規劃不同章節英語佔比情況

  專科層次學生英語基礎較差,解剖學專業教師要統籌規劃整套課件製作中英語佔比情況。在解剖學入門章節運動系統,由於是首次接觸醫學專業知識,解剖學名詞本身就比較多,加上英語專業詞彙更多,很容易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學習負擔,因此,本章節應該適當引入關鍵的英語詞彙即可,減少派生詞彙,降低入門難度。但對於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等章節,解剖學結構相對簡單,詞彙量較少,可以適當增加英語佔比;而脈管系統、神經系統又相對複雜,專業英語也要適當減少。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以確保學生達到現行大綱對學生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的要求,統籌規劃整套課件中英語佔比情況,對於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興趣的提高很有好處。

  3.2歸納章節詞根擴充套件專業英語詞彙

  介紹及擴充套件專業英語詞彙是雙語課件製作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化解學習難度與學生接受能力這對矛盾的有效方法。醫學專業英語詞彙通常具有特定的拼寫方式,以名詞和由名詞派生的形容詞為主,詞根長,發音困難,有些還需要有特定的應用情景,學生在進入醫學專業課學習後,不單要學習專業知識,還面臨大量的專業英語詞彙的學習,可能極大地制約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雙語課件製作時可以先將本章節的重難點英語詞彙列出、歸納出該系統詞根,並介紹醫學專業英語詞彙的構詞特點,尤其是和護理專業有關的英文專業詞彙,如給學生介紹sacrum(骶骨),iliac(髂骨),引出sacroiliacjoint(骶髂關節);學習詞根hepat/o,引出hepatic、hepatitis、hepatolith等系列單詞,幫助學生擴充套件記憶,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學生在課件開始前熟記關鍵詞彙、字首、字尾、詞幹,儘量引導其掌握構詞法,在後續課件中再次遇到此類詞彙時可加深記憶。因此,雙語課件製作不僅僅介紹解剖學知識,更應該介紹突破解剖學專業詞彙的方法,達到“授之以漁”的效果。

  3.3音訊插入有效提高課件實用性

  傳統的中文解剖學課件製作引入大量圖片、動畫等多媒體素材,教學效果已非常肯定。但對於雙語課件若能克服現有人體解剖學動畫存在的.“只能動,沒有英語配音”的缺陷,對每一幀動畫或每一幅圖片中都進行相應的英語配音,形音結合,方便使用,可以鍛鍊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其中的英語配音可以由解剖學專業教師和學生錄音、記錄儲存為音訊格式檔案,利用音訊處理軟體將音訊新增到相關動畫、圖片中,點選英語專業名詞,除了圖片中對應部位會閃動外,還同步出現專業名詞的英語配音,這將極大地增強雙語課件的實用性,學生課後不用查閱詞典,也可以自我學習,對英語交流很有好處。

  3.4影片類素材的恰當編輯

  解剖學外語類影片材料不僅能彌補專業教師的英語語言表達的不足,而且規範地道的英語將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提高解剖學專業英語的應用能力。但網路課程和原版英文資源往往會出現學習難度與學生接受能力脫節的問題,為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和適應解剖學專業英語,對影片素材進行後期編輯加工,減輕和降低學習難度尤為重要。素材的編輯加工主要涉及格式轉換、剪下/合併、新增字幕三方面內容,解剖專業教師應根據課件需求利用會聲會影軟體節選影片片段,配合字幕製作軟體(如SRT字幕製作助手)給影片片段製作對應的外掛字幕,實現同步顯示/隱藏中英字幕,或只顯示中文/英文字幕,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靈活應用,滿足課件的可操作性原則。同時要注意的是多媒體素材切忌過多或濫用,大量花哨的動畫、聲音、影象等特效,將增加學生視覺疲勞,無法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導致課堂教學流於形式。適度應用多媒體手段,將課件風格與教學內容、教學風格相統一,才更能體現出專業教師對素材的掌控能力。雙語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雙語課件的製作也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解剖學雙語課件製作從整門課程的設計出發,結合學生的外語基礎水平,有針對性地調整和引入專業英語詞彙及教學方法,最佳化整合各類音、影片資料,是製作適合專科層次學生的解剖學雙語教學課件的有益探索。

  作者:李豔偉 黃俊 吳斌 劉冬強 易志勇 易德保 單位: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