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黃河的治理》說課課件

初中地理《黃河的治理》說課課件

  地理[1]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係的學科。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初中地理《黃河的治理》說課課件 ,歡迎閱讀。

  一、課標要求

  本課要求學生運用地圖說出黃河的概況。黃河的概況不僅指黃河的水文特徵,更指黃河的治理。透過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教學中運用地形、氣候、河流等多種地圖的對照,綜合分析黃河的特徵,提出有針對性的開發與整治措施。

  二、教學設計思想

  《黃河的治理》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三節《河流與湖泊》的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上承中國自然環境的位置、地形、氣候,下啟中國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的黃土高原。本課的學習,學生透過對已有知識的重組、應用,可自主推到、評估黃河的功與過,從而經一步探究出黃河的憂患及治理措施。這一學習過程,本身就是和諧人地觀的形成過程。

  學習“黃河的治理”,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情感,而且對培養學生從小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是有益的,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絡很密切。真正可以做到從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課的教法主要是“創設情境,引導探究”,而學法主要讓學生“親身體驗,在探究中學習”。具體設計如下:

  創設生活情境。教學中緊密聯絡生活現實,不僅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還使學生所學知識轉化為自身知識去解決具體問題,學以致用。

  以教學重點為中心展開教學,採用觀察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學概念,在教學設計中充分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活動性,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突破了教學重點。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讀圖說出黃河的發源地、流經省區、注入的海洋、長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點。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能力,學會用地圖等資料,說明黃河的基本概況;能解釋黃河各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資訊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透過分析黃河作為我國的“母親河”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的貢獻,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喚起學生對治理黃河、保護黃河的責任感,並逐步樹立人地協調觀念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四)、教學重點:分析黃河為中華民族所做出的貢獻及帶來的災難,瞭解黃河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探究黃河治理方案。

  (五)、教學難點:運用有關資料和已有知識儲備,探究黃河所產生問題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六)、教學準備:黃河多媒體課件、黃河壺口瀑布等景觀圖片及“中國地形圖”等材料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流程圖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播放“中央電視臺黃河調水沙特別報道”的聲像資料資料中白巖松說:“如果把黃河比作我們的母親,母親病了,我們要對她進行治療。經過一段時間,黃河會治好了病有美了容。”據此提出問題:母親病了,得了什麼病?如何治療?怎樣進行才能做到既治病有美容呢?這一節課讓我們來扮演醫生,瞭解黃河,找出“病因”,“治療”黃河。

  設計理念: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其探究興趣。

  講授新課:

  提出問題:為什麼把黃河比做母親?

  教師提供資料:“我國乾溼區分佈圖”“濟南每年引黃河水5.4億立方米”等飲水資料,劉家峽電站、河套平原、華北平原等景觀圖片。

  學生活動交流發言:從教師提供的資料中,感性認識黃河功能、灌溉、塑造等方面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貢獻。

  小結黃河的奉獻:提供灌溉水源、提供水能、塑造平原等。

  設計理念:通過了解黃河的奉獻,激發學生對黃河的感恩之情,為下面“母親病了”做進一步的感情鋪墊。

  一、黃河的概況

  教師講述:我們現在作為黃河的醫生,想要了解黃河的“病況”和“病因”首先要了解黃河的基本概況。

  教師提供資料:“黃河水系圖”“中國政區圖”“中國氣候型別圖”等。

  黃河水系圖

  提出問題1:黃河發源於哪裡?注入那個海洋?上、中、下又遊是如何劃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學生活動:讀“黃河水系圖”回答問題,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東流注入渤海;上、中游以河口為界;中、下游以孟津為界;主要支流遊渭河、汾河等。

  問題2:黃河流域地形、氣候分別有什麼特點?中、下游分別流經哪些省級行政區、地形區、氣候區?

  學生活動:讀“黃河水系圖”“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型別圖”,做出回答。黃河流域以高原、平原為主,氣候型別主要有高原山地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黃河中、下游流經的省級行政區主要是山西省、陝西省、和河南省、山東省;流經地形區主要是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流經地區的氣候區主要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設計理念:透過讀 “黃河水系圖”,讓學生學會分層讀圖和提取有效資訊的基本技能。

  教師提供資料:黃河與世界許多河流比較表和黃河水的景觀圖片。

  提問:透過讀圖和表,你對黃河(水)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學生回答:黃河含沙量大。

  教師講述: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這是母親河的病,而且病的很嚴重,急需治療。

  二、黃河憂患

  教師講述:黃河母親的“病情”到底嚴重到什麼程度?“病因”是怎麼產生的呢?讓我們繼續扮演黃河的醫生,一起來探究。

  環節1:

  教師提供資料:黃河的“化驗報告”——“ 黃河干流泥沙沿途變化圖”

  問題1:黃河個河段泥沙含量有什麼變化?

  學生活動:讀圖中年平均含沙量和年平均輸沙量的資料,討論分析資料的變化認識黃河各河段的泥沙有“上游較小、中游劇增、下游略減”的特點。

  問題2:黃河下游有什麼特點?

  學生活動:繼續讀圖,仔細觀察,認識黃河下游“流域面積狹窄,無大支流匯入”。

  環節2:

  教師提供有關黃河中游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的資料和下游地上和的影片“中國地形圖”“黃河中游某地年降水量分佈圖”。

  問題:黃河中游為什麼泥沙劇增?下游為什麼流域面積狹窄,並無大支流匯入?

  學生活動:根據資料和所學知識探究(教師根據學情給予提示)。

  探究1:從黃河下游地形特點入手,探究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是河水流速減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正因為下游形成“地上河”,所以流域面積狹窄,無大支流匯入。

  探究2:

  問題: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有什麼危害?

  學生活動:讀閱讀材料結合活動題,認識黃河水災危害之大,明確“地上河”河下游水患之間的關係。

  環節3:學生歸納:黃河主要的“病症”是下游水患,其“病根”在中游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環節4:

  問題:黃河母親還有哪些“病症”?

  學生活動:在讀“黃河的憂患”圖,及教材P50-52活動中的相關資料,簡單瞭解黃河沿途的土地荒漠化、凌汛、斷流等問題。

  設計理念:

  本環節採用了探究模式,將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情景生活化,讓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由於內容較多,課堂時間有限,在內容處理上要注意突出重點,詳略得當。

  過渡:“黃河難治根在泥沙”,請同學們再次扮演黃河的醫生,為母親河開處方。

  三、根治黃河

  教師提供資料:最新的黃河調水調沙影片資料及資料,“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圖,黃土高原植被變化資料。

  問題1:“調水調沙”對黃河治理有什麼作用?

  學生活動:認識“調水調沙”對治理黃河的重大作用。

  教師講述:“調水調沙”有效的治理了下游水患,治標不治本。

  問題2:那麼如何為黃河調理治本,治理黃河的關鍵——黃土高原地區呢?

  學生活動:讀“等降水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圖”,討論分析,得出治理黃河關鍵在於治沙,根被措施是在中游地區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問題3:針對黃河各河段的生態環境問題,我們如何開“處方”?

  學生活動:針對黃河各河段提出相應的符合科學人地觀的治理措施。

  河段 開發利用與治理措施

  上游 梯級開發。修水庫、建立水利樞紐工程。

  中游 陡坡植樹造林、緩坡修梯田,溝壑打壩淤地等。關鍵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 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教師講述:同學們可以透過閱讀黃土高原地表植被變化的相關資料,瞭解治黃的成就。

  設計理念:本環節重在讓學生形成科學的人地觀,選擇新的熱點素材對知識進行重組。目的有三:一、啟發學生積極發散思維,水到渠成形成過年:二、不拘泥於具體的知識框架,突出重點。三、拉近學生與陌生知識之家的距離,是學生親知善學。

  課堂小結:

  短暫的學習也許遠遠達不到你對黃河瞭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黃河更多資訊,詳情可閱讀《黃河兒女》類報刊雜誌或登陸黃河網等,有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小論文或演講稿、手抄報等適合自己的形式完成《我說黃河》,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黃河原來的美貌。

  作業:課後練習

  板書設計

  板書清晰、明瞭,使學生能夠清楚地瞭解黃河各河段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措施,正好地掌握本節課的重點。

  六、教學反思:

  黃河的治理一課圍繞黃河治理的措施時,教師讓學生進行討論發言,有的學生說黃河的治理要全流域多植樹造林,有的說應不斷加固黃河大堤,有的說應充分利用黃河水來灌溉西北乾旱地區,還有的說應建更多的水庫防止黃河氾濫等等。教師對這些同學一律給予肯定的表揚,反思之後認識到沒有給予深入評價。

  師生互動教學要體現師生之間的民主、平等,上面師生互動活動似乎體現了教師對學生回答的理解尊重、平等對待的原則,其實並未做到:學生的回答都有不足之處,教師在肯定學生回答的同時也要進一步提出問題與學生進行探討,這才體現教師在知識,同時教師又畫龍點睛又凸顯出教師的權威性。如上針對有的同學提出將黃河水用於充分灌溉西北地區,師可以表揚其點子不錯,同時又要指出黃河水量有限,目前黃河上中下游河段時常斷流,因而盲目發展灌溉不好也要合理。從而使學生認識到黃河灌溉也要有度合理,使學生的認識又向前邁出一大步。

  七、點評:

  1、教師的教學設計能貼近學生知識水平和生活實際,學生能有內容可回答。

  2、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注重發揮地理學科的特色,在指導學生讀圖、用圖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緊緊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較好地將“學為主、教為導”課程理念落到了實處。,

  4、這節課也可能會出現不足之處:一是教學節奏出現了不夠協調的現象,顯得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二是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還沒有進行充分的預見。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沒有進行詳細的分析,對教師如何進行討論過程的引導關注不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