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讀無用書美文
基辛格讀無用書美文
威廉·艾略特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哈佛大學政治系的泰斗級人物,也是後來的哈佛大學校長。
1947年10月的一天,剛剛進入哈佛大學政治系學習的基辛格,帶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前來拜訪艾略特。當時艾略特正在埋頭做學問,當他看到進來的又是一個本科生時,顯得有些不耐煩了,因為幾乎每天都有這樣的學生來拜訪自己,希望得到他的指點,但又不按照他佈置的要求去做。
按照對待以往其他同學的慣例,艾略特給基辛格開了一張書數,一共有25本。“回去把它們都細讀一遍,然後寫一篇讀書報告給我,重點是比較一下康德的《純理性批評》與《現實理性批判》!”艾略特冷冷地說道。
室友們得知此事後,都勸基辛格不要聽那古怪老頭的話,千萬不要白白浪費時間去看那些晦澀難懂的“無用書”,但基辛格並沒有聽從室友們的`建議,而是到圖書館一一借來了那25本書,之後便一本本地認真讀了起來,幾乎每天都要熬到凌晨兩三點。
3個多月後,基辛格終於全部讀完了那25本書,並且寫出了一份讀書報告。
當艾略特看到這份讀書報告後,驚訝得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雙眼,因為許多年來,很少有人能做到這點。高興不已的艾略特主動要求成為基辛格的導師,而這可是許多哈佛學子夢寐以求的事情啊!
此後,艾略特開始把自己的心血全部傾注基辛格身上——教授給基辛格一套完整的保守主義政治哲學。後來,艾略特又推薦基辛格免試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他在推薦信中這樣寫道:“基辛格是我過去10年來所有學生中,最優秀的一個,他在思想深度和哲理洞察力上無人能及!”
正是由於在哈佛大學中遇到艾略特這樣的“伯樂”,基辛格才得以有了後來的精彩人生。
遇名師不拜,見機會不抓,這是許多人之所以難成大器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