鰟鮍魚情感美文

鰟鮍魚情感美文

  鄉下的小河裡經常游來游去都是鰟鮍魚,它們和穿條魚一樣,屬於河流的常駐居民。無論在哪條河裡,只要不是髒得變色,髒得遠遠就能聞到臭味,稍微乾淨一點的,總能見到它們活躍的身姿。鰟鮍魚很小巧,它的形狀似袖珍的鯿魚,輕易不敢超過半個手掌心的大小。說是小,它們的生命力可真不小。它們總能在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環境下贏得一席之地。你會好奇,它們究竟是從哪兒來的?或許它們曾經是依靠夏雨的滂沱、路田的積水而流竄到各個地方,成為一條河欣欣向榮的標誌的。

  鰟鮍魚性兒膽小,人只要稍微接近岸邊,水中成群的它們便會一鬨而散。倘若在一個春夏和煦的午後,陽光的撫媚照暖了河水,這成群結隊的魚兒們最是亮晶晶。它們也擁有一顆勇敢的心,我無數次遇見這樣的畫面,我也經歷過無數次這樣的畫面:當人們蹲在河灘石洗碗洗菜的時候,油汙殘羹與蔬菜斷葉便能吸引它們,它們在河底吃得小心翼翼,吃得開心著呢!起身後,受驚的它們四處躲藏,你耐心一些,站在不遠處仔細觀望,又會發現它們吃得更歡呼雀躍了。

  鰟鮍魚不像泛白的鯿魚一樣平淡無奇,它們的可鮮豔著呢!身穿璀璨的鱗衣,彷彿是掉進了彩虹,粘上了彩虹才有的七彩七色,一道青、一道藍、一道紫、一道紅……大體上我認為它們從畫家多彩的油畫裡蹦出來的。

  漁人撒網不易捕到它們,小巧的'身軀能很靈活的在漁網的空隙間鑽來鑽去,假使真有幾個倒黴蛋,那全是大個的,所謂樹大招風、魚大招網嗎!別小瞧它們無用,鰟鮍魚是上等珍饈,魚骨很軟,幾乎可以忽略,扯去腸,掐去點鱗片,曬乾後扔油裡一炸,蘸些醬辣,聽著脆脆的聲音就要流口水呢!

  家後面的小河裡每年都有許多,無需往河裡投苗子,自然而然就有了。有一年我父親每天傍晚都早回家,他拎起魚籠唰地就往河邊去了。我依稀記得那個魚籠是正方形的,底部很密的紗網,牙籤才能鑽過;四個角用削開的竹條縫接好,四邊頂上一小部分紗網防止魚逃脫,竹條頂端用釘子互相釘牢;用跟長木棍和繩子將地籠繫好。如果放在河裡會浮起來,那綁幾塊斷磚,它就沉下去了。撒些吃剩的骨頭、湯汁,等個幾分鐘拔出來,撲通撲通跳著好幾條鰟鮍魚。接連兩三天,我父親用這樣笨拙的方法捕到好幾大碗。

  鰟鮍魚可作為觀賞魚類,養在魚缸,細細欣賞它們,你會發現它們遊過水草,就好像美人握著綠色的緞帶。鰟鮍魚喜群居,和團體在一起時它們才會快活地尋尋覓覓,單獨的會感到孤單、恐懼,死氣沉沉的,過不了幾天便會僵硬。它們的繁殖條件可說簡單,也可說苛刻,它們將卵產在河蚌裡,堅硬的蚌殼為子孫後代提供了安全舒適的發育場所。雌魚的腹部會拖著長長的輸卵管,我一度以為那是它們的腸子,連我的奶奶也說那是腸子。因此,一條江南的河裡有河蚌,總少不了鰟鮍魚。當然,江南的河裡穿條魚也很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