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是一種品質美文
低調是一種品質美文
有人對高調和低調作了個通俗的比喻:所謂高調,就是吃炸醬麵都要左刀右又配乾紅:所謂低調,就是吃鮑魚也要用燒餅夾著。儘管比喻有點俗氣,但還是可以想象到,那種高調的人是何等張揚,低調含蓄的人則給人謙卑的感覺。
低調,本來是形容聲音和照片色度的,把聲音放低、讓色度更深,不過於彰顯即為低調。我不時地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低調”這個詞在時下如此流行,成為對他人常用的一種勸告?主要原因是在當今社會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一些人對功名利祿的追逐更加白熱化,於是便顯得比較浮躁、比較張揚,以此來實現個人的某種目的。有點權的吹噓自己有多麼大的氣魄,能辦多麼大的事情;有點錢的吹噓自己有多少資產,一筆生意能賺多少錢:有點勢的吹噓自己什麼親朋有多大的本事,能把多難的事擺平;有點能的則吹噓自己得了多少世界大獎,受到了多少人的追捧。即使是無權少錢、沒勢乏能的平凡角兒,有的也要大肆顯擺自己的小崗位能管多大的事,曾經讓那些有權有勢、有錢有名的人如何在自己面前低頭折腰。人們面對這樣一種人際環境和氛圍,不免感覺到這既背離了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還讓人在心裡產生一種“堵”的感覺,因而無不希望回到傳統美德中來,讓真誠、謙遜、虛心、守正成為人們交往的基本遵循。
無疑,人們崇尚低調,是由人們生活所需的.精神空間決定的。在人群中,如果人人都用最大的聲音說話或吶喊,無疑有被擠壓和煩躁的感覺。無聲的精神空間也是這樣。只有每個人保持一種謙遜。覺得有一份欠缺,感到還有一些不及於人之處,那麼,就等於給他人留下了一份精神開闊地,這是人們和諧共處的基礎。如果說人與人之間的物質利益是不可輕易侵犯的,同樣,精神空間也不能過多逾越。這就是高調讓人厭惡、低調受人尊重的原因。
保持低調首先是姿態上的低調。古人強調做人要“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若愚”“若拙”,都是養晦之術。一個國家要崛起需要韜光養晦,一個人要成事和成功,也要善於守拙。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一個人有沒有魄力,與說話是不是高調並沒有關係,如果水平不高、方法不對、人品不佳,言語上再高調也不會有人買賬。其次是心態上要低調。特別是自己有一些能力或取得成績的時候,不必恃才傲物,沾沾自喜,即使自己再有能力,那也要“一個好漢三個幫”。工作成績再大,那也不可能是單槍匹馬奮戰的結果。再次是言辭上要低調。無論對誰,得意的話、逞能的話、狂妄的話、尖刻的話、傷人的話,都要少說。要承認別人的能力,懂得對他人的尊重。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人際關係有失和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言辭表達不當。
這裡說低調,主要是做人要低調,而工作上也要高調。面對事業要志存高遠、有理想有追求:面對困難要無所畏懼、攻堅克難;面對創新要敢冒風險、敢吃“螃蟹”。這裡摘錄一副別樣對聯給大家,上聯:做雜事兼雜學當雜家雜七雜八尤有趣:下聯:先爬行後爬坡再爬山爬來爬去終登頂:橫批:低調做人高調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