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成熟時想起土地保美文摘抄

西瓜成熟時想起土地保美文摘抄

  西瓜成熟的季節,吳小丁想起了老家吳村的土地保。

  土地保曾經當了十年的村委會主任。以前,吳村是個純粹的傳統村落,農田裡除了水稻,幾乎不種別的,人們在田裡一年忙到頭,也就是勉強餬口,別的就不指望了。後來,沿海一帶的經濟活躍起來了,不管孔雀還是麻雀都紛紛“東南飛”,幾年功夫,村裡那些肥得流油的田地,居然不再受到大家的青睞,甚至大片大片地拋荒。

  土地保也曾經加入了南下的大部隊,而且幹得不錯,工資年年看漲。可是,他這個人戀鄉情結太重,有了點積蓄之後,突發奇想,回老家參加村委會主任競選,還給他選上了。

  土地保是有備而來的。當上了村委會主任後,立即把自己的“施政思路”付諸行動,把村裡拋荒的良田集中起來,發展西瓜產業。

  吳村以前當然也有人種瓜,但那是零星種植,屬於自給自足、自娛自樂的層次。現在,土地保把在沿海學到的一套搬回老家,引進了新品種,組建了合作社,發誓把西瓜產業做成村裡的甜蜜事業。

  吳小丁聽村裡人說過,為了把吳村西瓜的影響打出去,土地保把第一批西瓜當作禮品,往鄉里送,往縣裡送,甚至往市裡送。大熱天,土地保帶著西瓜合作社的骨幹成員,開著小四輪進城,按照事先準備的名單,一戶戶敲門。記不清楚賠了多少次笑臉,也記不清楚揹著沉重的編織袋爬了多少層樓,反正,一趟下來,連這些習慣了重體力活的漢子也喊吃不消了。接受西瓜的人,態度也各有不同。有的熱情相迎,還招呼喝杯水;有的客套一番,連說“下不為例”;也有的'表情冷漠,好像欠了他家的米還給他家的是糠,讓人懷疑是不是這次來晚了或是送少了。最鬱悶的是,有一回,扛了兩袋瓜給縣裡某單位的一位領導,一口氣爬上七八層樓,累得腿肚子直打抖,敲開門剛把東西放下,誰知領導一看是西瓜,馬上變了臉,勒令他們搬下去。事後才弄清楚,領導一家人都是糖尿病,根本不能吃瓜,看到了這東西就煩。

  在土地保的苦心經營下,吳村的西瓜這幾年在外面影響越來越大,很多單位都把它當作夏季消暑的福利發給職工,或者當作禮品送給客人或上級部門。西瓜成了“貢品”,這價格,當然不同尋常了。鄉下人也懂得了產品的包裝藝術,西瓜再往外送,已不再用那土裡巴嘰的編織袋,而是用那印上了地理標誌、電話號碼等等的專用紙箱。吳小丁在市裡任職,也算是吳村走出的知名人士,每年夏秋季節回吳村探親,土地保都要特意挑選幾個紙箱的西瓜讓他帶回市裡。

  近水樓臺先得月,西瓜當然也成了鄉政府的重要接待物品。鄉里幾乎天天都有上面來的人,西瓜上市的這幾個月,鄉政府便幾乎天天都要來取瓜,一車一車的。鄉里的幹部消暑,也發吳村的西瓜。每年夏秋季節走訪有關部門,當然更是少不了送上小有名氣的吳村西瓜。一年下來,鄉里消費西瓜不少,算起來還真是一筆很大的數。

  也有煩惱事。因為名氣越來越大,來這裡的人,看到水靈靈的吳村西瓜,都想吃不了還要兜著走。有一些客人,不用他們開口,村裡或者鄉里自然會準備好的。還有一些,卻可能在有意無意中被村裡或鄉里忽略了。不用說,你也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結果只有一個,就是得罪了一些人。百密一疏,就算土地保精明過人,也難免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啊。

  吳小丁印象中,吳村西瓜打出名氣之後,土地保每年還會來市裡給固定的人群送瓜。這些人,多是吳村走出去的鄉賢,有著先天性的地緣親緣。人就是這樣,起初一兩次,大家心裡都滿懷感謝之情,市裡的老鄉聚會,總是少不了聊起老家的村委會主任土地保,對他的為人處世讚不絕口。時間久了,七八年下來,大家對這事也就習以為常,甚至認為理所當然。畢竟,不就是幾個西瓜嘛,也不是多大的事。說不定,哪一天心情不好時,還對沒選準時機前來送瓜的土地保心生厭煩呢。

  吳小丁在西瓜成熟的季節想起土地保,其實是最近兩年的事。兩年前,不知到底是什麼原因,土地保與合作社的同仁們鬧起了矛盾,吳村的西瓜,也就不再主動敲響縣裡、市裡這些鄉賢們的家門。市場上的西瓜多的是,它們來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城裡的人們,其實並不會刻意詢問它們的出處,隨便挑一個便是了。只有吳小丁,每每看到不知產自何地的西瓜,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著名的吳村西瓜,想起送瓜的老鄉土地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