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一種表達生命的方式美文摘抄

選擇一種表達生命的方式美文摘抄

  醫學院校畢業的我,不覺間已在職場中摸爬滾打了近10年。在這近10年的職業生涯中,我從未從事過與醫學相關的工作。對此,我未曾有過絲毫的遺憾。這些年來,曾有許多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問過我同一個問題:“你醫學專業畢業,為什麼沒去做醫生呢?”每當面對這個問題,我的心裡都不免感到尷尬,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從小,我被父母和老師有意無意地灌輸著一種生存理念,那就是:要努力學習,將來才能考上大學;只有考上大學,將來才能謀到一份好工作;只有謀到一份好工作,才能過上幸福生活。幾個公式化的“只有……才能……”排比句,將我的一生排得滿滿的。其實,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這樣,被稀裡糊塗地排比過。結果如何呢?事實上,考上大學也未必能謀得一份好工作,更未必能過上幸福生活。

  因此,我時常在思考一個問題:人之於生活,最大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謀生。謀生之道,必然建立在職業之上。故而謀一份穩定、體面的職業,成了我們入世之初的頭等大事。為此,我們通常要花近20年,也就是1/4的人生去準備和鋪墊。從幼兒園開始,然後小學、中學、大學,說白了,幾十年寒窗苦讀就為了謀職這樁事。

  時過境遷,駐步回首而思:難道謀取一份職業的終極目的僅僅是為了謀生嗎?顯然不是。如果僅為謀生,那麼幹什麼行當不是一樣謀生嗎,為何非得和千萬人搶過“獨木橋”呢?更無人會為“考研”、“考公務員”、“競聘”而“鞠躬盡瘁”。實際上,履行職業應有兩大目的:一是獲取生活資料,也就是所謂的餬口、謀生,這是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另外一個目的,便是選擇一種表達生命的方式,換言之就是尋找一個體現自身生命價值的渠道。

  大學畢業後,我被學校分配到一所縣級醫院實習。這算是我人生中第一份職業,只是沒有薪水而已。可是進入醫院工作不到兩個月,我就已逐漸從大失所望發展到了心灰意冷。每當夜深人靜獨自面對自己時,潛意識中有一個清晰的聲音告訴我:醫生的生活並非是我想要的生活。

  由於我所在的醫院是一個小縣城的中醫院,醫院的建築、設施等都非常落後,來這看病的人也非常少。那些和我一起共事的醫生,每天為打發無聊,就集體躲到一個空病房裡打牌。醫院裡有編制的`醫生,每月可以領到1200元的固定薪水。這或許滿足了他們謀生的願望,不過僅此而已。面對這種狀況,我毅然決定放棄所學專業,到其他領域尋求發展。

  在後來的職業生涯中,我雖曾多次跳槽,但最終還是幸運地找到了自己喜愛的職業。這份工作雖然薪資不高,但它足以刺激我的神經,讓我激情飽滿地參與其中。它可以讓我興奮,讓我充實,讓我有成就感、認同感;它可以讓我充分張揚我的個性、發揮我的潛能。

  其實,仔細想想,職業對於我們來說到底是什麼?戰場、舞臺,還是一個謀生地?與其這樣,倒不如說它是一種表達我們生命價值的方式。我們選擇不同的工作,謀取不同的職業,不過是選擇不同的方式表達我們的生命價值罷了。從事一份讓我們厭惡的工作,通常會使我們感到痛苦、彷徨,因為這種工作無法完美地表達我們生命的價值,甚至會逐漸扭曲我們的靈魂。而從事一份自己喜歡的職業,我們通常會精神抖擻,那是因為這種符合我們興趣的工作,可以充分發掘我們的潛力,從而演繹出我們生命的精彩。

  羅大佑剛出道時,也曾為選擇從醫還是從藝而掙扎、痛苦、彷徨多年,最終他毅然放棄了自己“修行”多年的醫學專業,選擇了摯愛的音樂道路。經過多年的打拼,最終在音樂道路上建樹頗豐,甚至被音樂界尊稱為一代“音樂教父”。這一切充分地證明,羅大佑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雖然他捨棄了自己的專業,但他選擇了一種更契合自己興趣和生命特徵的方式,來演繹自己的人生。

  其實,度人生猶如做文章,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文體來表達同一個事件,也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生命的價值,只有選擇正確時,我們才能強烈地感受到生命中的歸屬感、成就感以及安全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