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萬個贊不如親口講幾句話美文
送一萬個贊不如親口講幾句話美文
我去過北京前門的老舍茶館兩次,除了喝茶看演出外,總是要花點時間把玩一下茶館裡的陳設,茶館裡陳設了老北京茶館的微縮模型,有五六種茶館樣式,既有文人墨客聚集的茶館,也有挑夫苦力聚集的茶館,類似於現在的微信朋友圈。
舊時茶館向來是資訊的彙集地、意見的產生地和分享地,人與人在這裡得到緊密真實的連線。但現在,茶館只是作為一種古老的供人瞻仰的文化形態存在,茶館最核心的交流意見的功能沒有了。現在大家坐在茶館裡,是需要花錢的,而且價格不菲,主要目的不是為了交流,而是看場演出或是胡吃海喝。
茶館是舊時高質量的朋友圈。人與人之間面對面,是場景化的,聞得到茶香陣陣,聽得到語言的抑揚頓挫。但網路上朋友圈不是這樣的,人們即使同在一個辦公室裡,四目相對,甚至聽得到對方的呼吸,也會透過網路進行連線,真實的場景,真實的'人,竟然被虛擬化了。想一想,微信或者微博真的給社交帶來了便利嗎?站在這個節點上,或許是的。但如果往回看,卻並非如此。
現在大家可以在微信上打招呼,甚至群發,卻在現實生活中形同陌路。舊時的茶館,大家知根知底。但虛擬的朋友圈滿足了人性中“偽裝”的需求,在這方虛擬的空間裡,大家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巧妙地隱藏自己的真實形象,然後肆意地吐槽,釋放著自己的好與不好的情感,也許很多人是真正高雅的,但還有很多人是偽善的。現在大家溝通交流的現實場景被朋友圈這樣的網路平臺搞得支離破碎,你現在覺得真實的社交增強了,還是退化了?答案是讓人遺憾的。
我的朋友圈裡有近千個好友,每每參加一個會議,大家互留聯絡方式時,開啟手機才會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早已是‘朋友’了!”我們各自為對方點了不知多少的贊,送出了不知多少個笑臉,熱情洋溢地評價了對方曬出的美食、旅遊照片、妻賢子孝等等幸福,但兩個人卻未曾謀面。
人際溝通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一個人的成長如果脫離了真實的人際溝通那將是一場災難。現在不論用什麼樣的先進技術,如果人際溝通依靠冷冰冰的機器執行,透過點個贊留個言這樣廉價甚至虛幻的方式溝通,那麼人類最終會失去與他人打交道的興趣,最後變得害怕在真實的環境中與人交往和溝通,人際交往的真實體驗就不復存在了,那心靈最後將依存何處?
我老家是個有近千人的山村,傍晚的村口就是一個意見場,陸陸續續地總會聚集幾百號人,有人中途離開,有人會臨時加入。我回老家,也會在村口坐坐,聽聽村人講講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家短里長的閒言碎語,非常有趣。但母親就會告訴我,有些人的話是真的,有些人的話是假的。母親的判斷是如何得出的呢?她依靠的是每個人的品行。老家村口的意見場存在了幾十年,這就是活生生的農村朋友圈。但這個朋友圈非常真實,因為每個人都是真實的,不偽裝的,即便你在偽裝,也因生活在同一個場景中,我也是知道的,可以輕易地判斷出他們說話的真偽。
而虛擬的朋友圈是做不到的,人們透過一面之緣、一個活動、一次推廣連線在了一起,我們透過他們曬出的照片、文章,揣測他們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們越來越少地脫離“親耳聽到,親眼看到”,而是透過支離破碎的拼接和各種“腦補”,朋友圈有那麼多謠言,然後我們會聽信謠言,細細思量,都是缺失了對個人品格判斷之後的遺禍。
技術不過是一種工具,人類如果太依賴於工具,必然會導致自身功能的退化。長此以往,那麼真的太讓人恐懼了。其實,你在網上為別人點上一萬個贊,送上一萬個笑臉,其實還不如在網下親口講幾句話。
不信,大家可以去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