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古城導遊詞

雲南大理古城導遊詞

  導語:大理古城簡稱榆城,位居風光亮麗的蒼山腳下,距大理市下關13公里。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關於雲南大理古城導遊詞。歡迎閱讀!

  雲南大理古城導遊詞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雲南大理古城,我是你們的導遊。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雲南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位於雲南省西部,又名葉榆城、紫城。古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築的羊苴咩城,為其新都。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佔地面積3平方公里。

  大理為1982年2月8日國務院公佈的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內分佈了14處市級以上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承載著大理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遊核心區。

  歷史沿革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設定葉榆縣,隸屬益州郡。

  唐宋時期,大理相繼建立過南詔、大理國兩個地方政權。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太和城被南詔國選做其都城。太和城分為外城和內城。外城築有南北兩道城牆,兩道城牆的西端在金剛山頂相連線,南城牆長約3350米向東延伸;北城牆長約3225米。

  唐貞元四年(779年),皮邏閣之曾孫將都城遷至羊苴咩城,即大理舊城。

  唐天覆二年(902年),南詔權臣鄭買嗣奪權,建立“大長和國”。南詔天應元年(927年),楊幹貞扶持趙善政建立“大天興國”,隨後又自立為王,建“大義寧國”。

  後晉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於羊苴咩城定都建國,國號大理。

  元朝滅大理國,城毀於兵燹。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軍攻佔大理,大理路改為大理府,仍治太和縣,並築新的府城,即大理古城。

  1982年,重修南城門,門頭“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書法而成。

  1982年2月8日,國務院公佈大理為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文物遺存

  古城樓

  1、文獻樓

  文獻樓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樓額懸掛雲南提督偏圖於康熙四十年(1701年)所題的“文獻名邦”匾額,故名文獻樓。文獻樓為兩層歇山式土木石結構的鏑樓,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築特色。

  五華樓圖片

  2、五華樓

  五華樓最早是南詔王的國賓館,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時,曾經駐兵樓前。明朝初年,五華樓在戰亂中被燒燬。明洪武年間,重修大理古城時,在五華樓舊址上修了鐘鼓樓,其規模格局已遠不如南詔的五華樓。[11]

  3、南城樓

  南城樓圖片

  南城樓稱雙鶴樓又稱承恩樓。南城門是古城四門之首,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為古城最古老雄偉的建築,是大理古城的象徵和標誌。古城牆四面各長約1500米、高6米、厚達12米。城門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遊覽大理時親筆所提,“大理”是國號,意為“大治大理,富國興邦”之意。[3]

  4、北城樓

  北城樓,又稱“安遠樓”。北城門又稱“安遠門”、“三塔門”,始建於1382年,是古城四座城門之一。城樓的屋頂採用了中國宮室建築中較高等級的重簷歇山式,保留了明朝時的建築風格。

  古書院

  1、西雲書院

  西雲書院位於大理市古城片區城內,大理市第一中學內。書院建於清代,原為楊玉科私人府第。《西雲書院》既是歷史悠久的學府,又是典型的大理古建築,對研究大理教育史、清末歷史、古建園林具有重要的價值。

  2、大理府考試院

  大理府考試院位於大理古城博愛路北段東側,是清代滇西北童生考舉的場所。大理府考試院始建於明代,原建築在大理城內西北角,於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遷至現址。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佈為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廟宇

  1、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是輻射滇西教區的中心教堂。教堂由巴黎外方傳教

  會法人牧師嚴美璋(中國名)於1927~1932年建蓋。教堂坐東朝西,由大門、通道、二門和禮拜堂組成。主體建築為臺梁式結構,外面雙層皆偷心,頂施彩繪藻井,大門斗拱挑簷歇山頂,二門與教堂相連。堂前為門樓,雙層,中間高兩頭低,採用白族實木結構建築形式,由獅、象、龍、鳳等瑞獸斗拱挑簷。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大理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聖寺圖片

  2、督教堂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由傳教士韓純中於1914年(1904年)建蓋。當時稱“中華基督教禮拜堂”,1956年,更名為“大理基督教合一會”。1980年,又更名為“大理古城基督教會”。2004年再次更名為“大理古城基督教堂”。教堂坐北向南,由石拱形大門進入東西兩道二門、禮拜堂、禱告室和屋頂的鐘樓。教堂主體結構為土木結構、四撇水瓦屋頂,四面牆壁均由石頭壘砌而成。2008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理三塔

  崇聖寺三塔又稱“大理三塔”,是中國著名的佛塔之一,位於大理以北1.5公里蒼山應樂峰下,崇聖寺三塔的基座為方形,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其東面正中有塊石照壁,上書“永鎮山川”四個大字,頗有氣魄。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為方形16層密簷式塔,底寬9.9米,高69.13米,塔頂有銅製覆缽,上置塔剎,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築。

  三塔1961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維修時,發現600餘件南詔大理國時期的佛教文物,具有極高的維護價值。

  太和城遺址

  太和城遺址是南詔立國時的都城。南詔在751年和754年與唐王朝發生了兩次戰爭,史稱“天寶戰爭”,並取得了最終勝利。776年,為“立此存照”,南詔王閣羅鳳立“南詔德化碑”於“國門”之外,“論阻絕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

  1961年3月4日,太和城遺址(包括南詔德化碑)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和城遺址因其規模宏大、地面遺蹟儲存較好、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被列入“十一五”期間全國百項重大遺址專案名錄。

  好了,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自由遊覽時間,祝大家旅途愉快!玩的開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