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白龍洞導遊詞
金山寺白龍洞導遊詞
導語:白龍洞位於湘贛交界的羅霄山脈腳下,地處風景秀麗的株洲酒埠江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內,與天下五嶽之一的南嶽,中華始祖炎帝陵,革命聖地井岡山相鄰,為約3億年前發育的石炭紀白雲質灰巖巖溶洞穴。下面是金山寺白龍洞導遊詞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金山寺白龍洞導遊詞一
金山自古名稱很多,古人把揚子江比作香水海,把這座山比作《華嚴經》裡的七金山,所以叫作金山。而宋代王存著的《九域志》中則有另一說法:唐代高僧法海雲遊來此,為子修復寺廟,每日在山間披荊斬棘,一日挖到黃金。地方官李奇上反皇帝,皇帝敕令將黃金交法海作修復寺廟之用,併名山為金山。此外,金山還曾叫過澤心山、浮玉山、獲茯山、龍游山、紫金山等。而金山的名則與金山寺有關,金山寺巧妙地依山而建,富有獨特的建築風格,殿宇後堂幢幢相銜,亭臺樓閣層層相接,山體與寺廟渾然一體,構成一組櫞摩棟接,丹輝碧映的古建築群,景色壯觀,氣勢雄偉,形成“寺裹山”的獨特風貌。宋休以來,京流傳著“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的評語。
金山又有“神話山”之稱,山上每一個古蹟都有迷人的神話、傳說和故事。中國有名的古典神話故事《白蛇傳》中“水漫金山寺”,就源出於此,民間流傳甚廣,為這座名城增添了十分迷人的色彩。小說《說岳全傳》中的岳飛到過的金山古蹟“七峰亭”,景色宜人。章回小說《水滸》中“張順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潤州城(即今鎮江城)”一回對金山瑰奇風景,作了細膩生動的描寫。清代皇帝康熙、乾隆多次南巡,駐蹕金山,留下不少“御製”文物,有關乾隆在金山的民間故事傳說甚多,使金山更負盛名。歷代詩人、書法家、名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張祜、孫魴、蘇東坡、王安石、沈拓、范仲淹、趙孟等登臨觀景,留下了許許多多珍貴的遺蹟和膾炙人口的題詠。唐代起,國際友人登山遊覽者絡繹不絕。明代日本畫僧雪舟等楊居住金山兩年半時間,繪有《大唐揚子江心金山龍游禪寺之圖》等有關金山的畫卷,現儲存在寺廟。
金山這座青螺般的小山,卻包孕著許多風流往事,具有無限的魅力,吸引了無數中外騷客和遊人。有人說“到了鎮江不去金山,等於沒到過鎮江”,此話自有一番道理,當你遊覽金山之後,便會明白其中的`奧妙。
白龍洞在金山西北山腳下玉帶橋旁。相傳唐朝武則天的侄孫靈坦來到金山,在這洞裡打坐參禪,白蟒就避走了,毒氣也沒有了。白龍就是指這條白蟒。
現在洞內塑有白娘娘、小青青兩座白石像,各高一米許。據民間傳說,此洞與《白蛇傳》“水漫金山寺”密切相關。白娘子、小青青呼東海之水,跟金山寺高僧法海相爭,救自已的丈夫許仙。許仙被關在寺內,聞外面戰鼓震響,看到女娘子帶身孕力戰,心急如焚。看守廟門的小僧十分同情,放許仙從白龍洞跑到杭州與妻子在西湖斷橋相會。
這個洞有一條石縫,一人可進去達數丈深,再往前進洞即變小,人不能進去,恐怕只能白蛇可進了,不然為何稱白龍洞呢?
金山寺白龍洞導遊詞二
鎮江城的標誌——金山。金山位於鎮江市區西北,佔地150畝,是國家5A級三山風景區之一。金山不高也不大,卻能聞名天下,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地勢獨特:金山原是長江之中的一個島嶼,號稱“江心一朵芙蓉”,原來上金山是要坐船的,隨著長江主航道北移,金山南岸江沙不斷堆積,金山與江南岸連成一片,人們就可以騎著毛驢上金山了;二是歷史悠久:是始建於1600多年前的東晉古剎;三是建築精巧:金山廟宇依山而建,山寺掩映,渾然一體,整座金山彷彿就是一座宏偉的寺廟。從山下看去之間蒼松翠柏掩映在樓閣之中,不見山體,因此金山有“寺裹山”之稱。四是民間傳說:《白蛇傳》水漫金山的傳說不僅為金山增添了一分神秘色彩,也使得金山家喻戶曉;五是到過金山的名人很多:自唐代起就又很多名人留下了許多詩話,《嶽傳》《西遊記》《水滸傳》等名著都寫過金山。康熙和乾隆等帝王也都在金山留下了一批有價值的文物和傳說。
在法海洞北,玉帶橋畔有一個白龍洞,洞內有白娘子和小青的漢白玉雕像。傳說峨眉山上白蛇,化成美貌的白娘子,和藥店夥計許仙結成恩愛夫妻,和尚法海認為,這是觸犯天規,將許仙誆騙到金山。白娘子和小青調來蝦兵蟹將,水漫金山寺。後來,許仙由白龍洞趕到杭州與白娘子斷橋相會。這就是老幼皆知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話故事。
白龍洞的上方是朝陽洞,這個洞又名日照巖,洞頂的懸巖上刻有“日照巖”三字。這裡是金山觀日出最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