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世一隅之靜美文欣賞

塵世一隅之靜美文欣賞

  閒於之時,喜於花溪河畔遊魂。眼界溪水清波泛綠,竹深葉翠,密枝掩映。每當晨曦初露或百鳥歸林時,通幽穿翠,如隔世之高人。“幽境誰與同,閒人自往來?”然如此濃翠蔽幽徑之處,宜無視喧鬧之遊客而獨行,宜避開俗念靜坐孤石冥想,或臨溪聽一曲《平沙落雁》,“來也楚江空,碧雲天淨。長空一色鴻雁,萬里動微茫,江涵秋影…”一曲梵音入耳,滌盪深心,似餐帝漿沆瀣,聽鈞天廣樂,不知此身尚在下方塵世。不分聽曲者是出世或是入世,都只管清響,韻味無窮盡,營造出了塵世一隅之靜境。置身於此,無世俗之紛爭,無瑣事之煩困,無案牘之勞形,繾綣如花/

  行於車水馬龍而不悽然,天地之寬廣如斯,何憚處無一置身之地?山野也好,鬧市也罷,一室足以安身。遨遊書山文海而不慨然,學海無涯無所求,何須嘆苦海無邊?鄉野粗人,鴻生巨儒,總歸一抔黃土。曷如摒棄浮名,洗淨鉛華,閒餘時,擬作小詩沾花笑,閒抿佳茗看雲高。堅守塵世一隅的寧靜,戒貪嗔痴欲,除追名逐利之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志遠,活於自然,悟於自然,不困於形,不勞於物,心中寧靜,不卑不亢,不嗟不懟,不驕不躁,安寧自在,靜待機緣。

  淡泊寧靜之士,心境安寧清靜,生活簡樸自然,不與凡事相爭。視功名利祿如浮雲,避蝸角之爭如惡邪。不在人先搶風頭,恬然隨心自風流。或有人以為,此輩這當屬無能,知世而不願隨世,不願而不為,不為即不能,不能圓滑世故,故不能風光無限,如此無名無權之人,世人皆輕之,至於不相聞問!世人焉知潛龍於淵,其志難測也。高士善於陰處暗查人性,心懷普濟蒼生之志,持一顆悲天憫人之心。易經曰:“潛龍在淵,終有飛天之日。”

  而時人多貪慾痴念,唯恐財富集不多,恐名聲不足以震十方三世,恐享不盡人間歡娛。故追名逐利,甚至於沽名釣譽,唯利是圖!無一日之安寧,為生活所惑,困於功名利祿,勞於瑣絮小事,每日忙的焦頭額爛,又復患得患失,喜寵惡辱,終日渾渾噩噩,陷於世俗紛爭之泥淖,全無閒情雅緻,亦無悲天憫人之心。或以淡泊標榜,以清高自詡,其實避世之懦夫,頹廢消沉,心無大志,蹉跎歲月,虛以度日,終庸碌無為一生。唯淡泊寧靜之士,無所謂平凡,不求眾人仰慕奉承,不冀奇蹟降於身, 不妒才貌名利,“不吸吸與富貴,不慼慼於貧賤”。

  或曰:“生於鬧市,如何寧靜?”君不知“小隱隱於山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處於靜境而靜者為靜之外境,此境是人皆可至;若能置身鬧市而靜,於喧囂中守住寧靜者,方才入靜境,至此者甚少;如“泰山崩於前而不動,雷霆起於側而不驚”者,謂之出神入靜,如此境者,吾未有聞矣。

  自改革開放以來,物慾橫流,賈人、官民眾皆因利慾薰心心漸黑,國民精神日漸衰頹,而陷於利益紛爭之泥淖。吾生於如此喧譁鬧世,唯願守塵世一隅之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