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導遊詞
威尼斯導遊詞
導遊詞是導遊者向旅客們介紹景點使用的套詞。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是威尼斯導遊詞,希望對您有幫助。
各位遊客:
大家好!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到著名的威尼斯水城。
人們經常聽到威尼斯這個城市的名字,但對它卻又感到十分陌生,前些時候我有機會去義大利,終於有幸能夠沐浴著亞得里亞海清爽的海風,來到了想往已久的水城——威尼斯。威尼斯是一個由120多個島嶼和400多座橋樑連線起來的小城,城市建築十分別致,有拜占庭式、阿拉伯式、巴羅克式和哥特式等不同的建築風格。水城裡縱橫著170餘條大大小小的水街,街中穿行著造型各異的船隻,其中以"貢多拉"最為普遍,也最為人們所熟悉。這種形狀類似於烏篷船的木船,沒有篷,單槳划行,黑色平底,首尾尖翹,酷似彎月。威尼斯是義大利東北部的一個小城,那裡河道中的水比較清潔,很少有雜物。市民們都非常注意對水資源的保護,這與有關政策法規的深入和居民自身的環保意識是分不開的,如何保護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已經是一件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事情。如果違反了有關法規章程,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眾所周知,世界各國對水資源保護一直是優先考慮的問題,威尼斯也是這樣,他們認為,水質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是河流和其它水資源免遭汙染的問題。其措施是首先解決來自特定水資源的汙染,擴散性汙染源是最難解決的水資源汙染問題,如工業廢水處理或化學液體貯藏設施的滲漏等等。那裡保護水資源的主要目標是防治汙染,保證水質清潔。法律對飲用水、洗浴水、地下水、河流水道以及生態環境水質都作了嚴格規定,各類法規的細緻程度使人們覺得似乎生活在與水相關的法網之中。
威尼斯水城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為什麼要把城市建在海上呢?據說,公元5世紀,為躲避亞洲遊牧民族的入侵,沿海居民逃往海邊的小島和沼澤地,是為威尼斯的發端。威尼斯118個島,全市靠400座石橋溝通,是世界上橋樑最多的'城市。 威尼斯在中世紀是海上強霸,是貿易大國,積累了大量財富,既是西方開向東方的門戶,也是東方通往西方的橋頭堡。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一個水字,一部一千五百年的興衰史從水裡向我們飄來。最著名的有兩座橋,一座小橋是徐志摩筆下憂傷的太息橋,另一座是位於市中心大運河上的最大橋樑裡阿爾託橋,這是一座全長48米、建於15世紀的單孔大理石橋,船隻從橋下駛過,如詩如畫。
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廣場三面環繞著富麗堂皇的王宮,還有馬可波羅故居。但是,遊人一進入廣場,便被千萬只廣場鴿包圍。這些鴿子一點也不怕人,有的飛到遊人頭頂,有的落到人的肩上,一不留心還在你衣服上排下不潔物。鬧得人也顧不得仔細看看周圍的古建築。 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大教堂,威尼斯隨處可見這位顯赫的聖馬可。聖馬可是耶穌的使徒,是《新約馬可福音》的作者,公元前67年在埃及殉難。
828年,兩位威尼斯的富商在當時總督的授意下,成功地把聖馬可的乾屍從亞歷山大港偷將出來,運回威尼斯,今天存放在聖馬可大教堂的大祭壇下。從此,聖馬可成了威尼斯的保護神。他的標誌是一隻帶翼的獅子。從此,威尼斯到處是獅子。聖馬可廣場的入口處,高高地矗立著一根石柱,石柱上高高地站立著一頭威風凜凜的帶翼的獅子。 貢多拉是威尼斯的一大特色。據說製作嚴格而又講究:長11米,寬近1米半,以櫟木板為材料,用黑漆塗抹7遍始成。坐滿6人,加船伕一人。河道兩邊的屋子氣勢不凡,但明顯陳舊,個別已經破舊,小石橋不時迎面飛來,古時候威尼斯日常生活的情景依稀浮現出來。這顯現了古老水城的原始風貌。
亞得里亞海是地中海的一個海。位於義大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之間。南部透過奧特朗托海峽與伊奧尼亞海相連。它的名字來自於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城市。亞得里亞海的沿岸很美,列入了聯合國人類文化遺產古代城堡 小小海島每年能有這麼大的旅遊收入,實在讓人羨慕。但是,大力開發利用旅遊資源,也給水城帶來許多問題。
眾多遊人丟下的汙水汙物,已經超出了小島的承受力和海水的自潔能力。大小水巷不時發出難聞的氣味。常住居民只有6萬人,而且多是老年人,年輕人不甘忍受島上的寂寞,都紛紛走出小島去外面享受現代文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