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喬園導遊詞

泰州喬園導遊詞

  泰州喬園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及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素稱淮水以東第一園。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泰州喬園導遊詞,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喬園導遊詞【1】

  各位領導,大家好,歡迎來到喬園參觀。今天,就由我來帶領各位參觀遊覽。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或x導。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喬園的西入口。喬園共有四處入口,目前已建成三處。分別為曲廊式結構的西入口、宅院式的南入口以及庭院式的北入口。首先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喬園的歷史。喬園地處泰州古城的核心區域,東起的笆巷、西至海陵南南路、南起八字橋東街,北致稅務橋東街。歷經430餘年歷史,目前佔地是1萬平方米,投資4.8千萬元,其中工程建設投資約2千萬。在07年春節正式對外開放。我國知名的世界園林專家陳從周教授,在1977年來日涉園考察時,就認為其是"蘇北現存最古老的私家園林,在古典園林的研究上,不失為一地區的例項"。陳教授還專門撰寫《泰州喬園》一文,介紹這座園林。喬園也是享有"淮左第一園"之稱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園內由建築、山水、花木等組成。園中有多幢別具特色的蘇北園林建築,栽植諸多年代悠久的名貴花木。現在呈現在您眼前的喬園是一座具有歷史文化價值、藝術欣賞價值、文物保護價值、旅遊觀光價值等多功能的歷史名園。

  喬園又稱為日涉園。最早建於萬曆年間,是由當時的太僕寺卿陳應芳所建。起初這裡是他的祖父陳鳶的舊居。後來陳應芳在重新建造房屋的基礎上,興建了這座園林。取晉朝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園日涉已成趣"的"日涉"之意。日涉園建成後,四百多年間幾易其主,幾度興廢。它的歷史演變也很不平常。

  日涉園在陳應芳去世60多年後,於清代的康熙初年歸於田氏。到雍正時又轉為高鳳翥所有。日涉園也在高鳳翥手下經營得最久,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高氏的家業財力與文人造詣使得日涉園經過其苦心經營後,文化品位和造園藝術已然可屬上乘。而在仁宗嘉慶年間,高鳳翥又多方尋購,終得石筍三支,皆拔地盈丈,增立在園內。這時,園林達到最盛期,而高鳳翥也不再滿足於沿用前代"日涉園"的園名,因其新置的三石筍而將園名改為"三峰園"。直至文宗咸豐八年,這一時期或許為高氏的衰落,或許也與這一時期城市歷史環境有關。這個時期的泰州自然災害頻頻,經濟衰落。三峰園重新被提及的時候,已然是以"荒落破敗"四字出現,到了咸豐九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三峰園被在川南做官回鄉的吳文錫以三千六百緡買得接著又用三個多月時間,耗資一千五百緡對園林進行了修繕。工程結束後,他認為修復的園林"其他甚小而外之山環水抱無美不備",從此自己可以象動物冬眠一樣,長期躲藏在一個地方,不出頭露面。將三峰園更名"蟄園"。但只有幾年,兩淮鹽運使喬松年(鶴儕)從揚州來泰居住此園之中,園歸喬氏,改稱"喬園"。此時"喬園"的景物與"蟄園"並無二致,但正值仕途上升階段的喬松年自然不喜蟄園景點的名稱,又將名稱悉數改回原"三峰園"時的稱呼。然此時的"喬園"畢竟不比前"三峰園"的盛況,但山石,樹木卻均是前代之物,看起來更為古拙,故而喬松年對自己的"喬園"評價為"小園雖陋,而嘉樹可譽,青土蒼官,勝於綺閣雕蘿多矣"。喬松年後又歷任布政使、巡撫,為園林歷代園主中官位最高,權勢最盛者,這一時期的喬園也因而名聲最廣,名流之間唱和最多,喬園也成為園林最終定格的稱謂。建國後以園林及附近民居改建政府招待所,於是稱園林招待所、喬園賓館至今。由於喬園的名字距當代最近,加之喬松年又比較出名,所以此園以喬園名最廣為人知,而日涉園的名字往往少有人知曉了。

  為了恢復喬園的盛時景象,使之成為泰州這座園林城市的第一園、名牌園,2004年泰州市委、市政府決定改造擴建喬園。2005年市建設局、市園林綠化管理局本著傳承泰州歷史文脈的原則,面向社會開明納諫,重點集納古文、參照文獻、專家和泰州人士三方面的智慧,先後五易其稿,方於定案。喬園重擴建的來青閣等八大景點都有歷史上的出處,主要根據史料畫冊及古文獻描述。來自清道光五年的《周庠記》,是現存關於喬園古園風貌的最早歷史資料。規劃由南京林業大學設計院設計。喬園改擴建工程也是2006年市區十大重點建設工程。總造價1400萬。修復部分按現存日涉園中的亭、臺、樓、閣、廊的建築風格進行設計,注重恢復喬園私家園林的整體風格和諧統一,並適當創新,形成核心景區、次景區、襯景區、宅院區等四大功能區。同時巧妙地利用地形,佈置植物景觀,既符合當年喬松年的建園觀,又保持了喬園區別於揚州等地園林的特色。喬園一期擴建工程在2006年底全部完成。

  下面請隨我到裡面來遊覽。穿過了西入口的連廊,沿著竹林向南,我們就來到了第一個景點-二分竹屋。房體周身用毛竹加工構成。屋體呈淺黃色,設計精巧、精工細作,削竹條板為牆、破半竹筒為瓦、鋸竹筒飾窗、拼竹件為門......儼然一座放大的竹製工藝品。該竹屋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令人歎為觀止,連聲叫絕!因此屋將竹林一分為二,竹屋西側又有一雲(龍)牆將竹屋一分為二,故名"二分竹屋"。構思奇妙也!名固高古,制屋工藝亦勝古也!屋房植一株檵木,赤葉紅花,頻有新意感。

  在其旁邊,是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在這山上建有"皆綠山房"。房南側有窗觀景,窗外竹林深深,玉蘭花、茶花競展嬌豔。過了皆綠山房,就是可覽全園美景的建築-來青閣了。它是三層青瓦重簷,高為11.58米,建築面積137.82平方米。來青閣是全木結構建築,底層迴廊半欄中設鏤空花板。南北為回紋如意,寓意為吉祥如意;東西為寶相花捲草喻為和順幸福,或和諧美好。迴廊內側窗下板壁木雕八幅,其寓意含蓄豐富深刻。一層鏤雕掛楣是松鶴延年;撐牙為喜鵲登梅,寓意為"笑顏常開、喜事不斷、和順美好、健康長壽。"二層與三層鏤雕撐拱,南北是獅子盤珠,東西向為喜鵲登梅,寓意:雙喜盈門,事事圓滿(獅子盤球又意為高官厚祿),三層室內天花,中間大幅是二龍戲珠,象徵高貴、華麗、祥瑞。周圍四十四幅松鶴圖,寓意可為:事事和順、健康長壽。

  在來青閣西北側的石林別徑,意為石林中的小路。是用天然黃石大規模的疊石堆山,造成假山怪石嶙峋,曲徑通幽,咫尺山林的氣氛。園中的蹬道和臺階用山石疊成,與假山渾然一體,再現了大自然的峰巒峭壁。石林假山下有山洞,山腹空曠,假山一共開設有東、南、西三個洞口。下面就給各位10分鐘的時間到山洞中暢遊一番,來感受一下山景變幻無窮的意境。10分鐘之後,我們在蕉雨軒會合。

  這個蕉雨軒是復建的,寓意在軒中可聽雨打芭蕉的聲音。在它的南側鋪有鵝卵石的小徑,用有色石子勾勒出金魚戲水的'美麗圖案,東海浪紋,寓意福壽雙全,金玉滿堂。由蕉雨軒向北,就來到了午韻軒。午,即是撫的意思。以前它是園主人撫琴吟誦之處。現在也是進行文娛活動的地方。從此處向東,就到了文桂之舫了。舫為仿古船形建築,船頭定泊在怡心池,船的後部是個二層的船樓,沿臺階而上,可欣賞池中水景。平靜無波的池水,像明鏡映見水底藍天。到了夏秋時節,池中出水芙蓉,亭亭玉立,微風吹來,紛紛扭動纖腰起舞;景色之美,讓人情由景生,從中感受出這迷人的水鄉特色。

  從文桂之舫東南踏過小石橋上岸,就來到了泛紅亭。它是一個復建的六角古亭。就像它名字所說的一樣,它的周圍花木均以紅色品種為主。如紅楓、紅玉蘭、紅天竹等等。

  據建築學家研究,古代建房,門罩上原本雕刻的是一種驅魔辟邪的"符鎮",類似於人們常見的"泰山石敢當"。因為從風水角度看,建房過程中有許多禁忌。比如營建房屋的那一年,必須與當年的"流年"(指算命先生推算出來的房屋主人當年的運氣)相結合。而流連的兇吉,是隨著時間的交替而變化的,如果建房完工那年,主人的流連不吉利,則房屋雖已建好也不能使用,否則就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災禍,這便給房主帶來了很多麻煩。為了解決這種矛盾,風水先生建立了一種"符鎮法"。"符鎮法"在風水中是一種無奈的下策,運用的方法是寫上一句"偈語"(佛語裡的語言)或是畫一張"符"(一種由道士畫的宣稱可以驅邪的似字非字的圖形)張貼在門罩上,從而達到鑲解災禍,趨吉避凶的目的。

  泰州喬園景點介紹【2】

  數魚亭

  遊人置身亭中,俯視嶺下水池,游魚歷歷可數。亭身六面磚雕,南面為鯉魚,其他五面為金魚,寓意“金玉滿堂,年年有餘”。

  囊雲洞

  下堆湖石,上砌磚牆,曲折蜿蜒。沿著隧道幾經轉折,盡頭往左轉彎,高大寬敞,使人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山響草堂

  碧涵一水晴煙潤;翠擁三峰宿雨收。

  桂平撰,李嘯書。草堂青磚黛瓦,飛簷翹角,屋面翹角既不象北方地區那樣平緩,又不象南方地區那麼高昂,是一種南北建築的交匯,為泰州園林建築的代表作。楹聯化用朱熹的詩句“一水方碧涵,千林已變紅”形容山響草堂的景色,可謂恰到好處,閱後令人浮想聯翩。

  綆汲堂

  堂砌在高臺之上,地勢高敞,氣勢不凡。建築翹角飛簷,迴廊漏窗,海棠屋脊,輕巧優美。昔日曾有一口水井,水質甘洌可飲。

  松吹閣

  濤聲傳古潤;山月照明堂。

  松吹閣,後園中最高的一座樓閣,閣高三層,地勢高敞,人立閣間,可見閣前山響草堂及假山。這裡的濤聲,是指松濤之聲。明堂,指的是山響草堂。

  因巢亭

  一九五六年梅蘭芳先生來泰祭祖及慰問演出,下榻此亭,園中至今保留有“梅蘭芳下榻處”。

  二分竹屋

  屋體周身全用毛竹加工製成,設計非常巧妙,削竹條為牆,破半竹為瓦,鋸竹筒飾窗,拼竹件為門,給人一種強力的視覺衝擊感,就像一個放大的竹製品。

  來青閣

  草色浸簾緣宿雨;春風拂檻喜新晴。

  程越華撰,尉天池書。來青閣三層,登高望遠,園內景點盡收眼底。上聯化用唐代詩豪劉禹錫《陋室銘》“草色入簾青”之句,下聯化用大詩人李白《清平調》“春風拂檻露華濃”詩句,用典貼切又不著痕跡。

  萊慶堂

  人生不滿今常滿;世上難逢此竟逢。

  飲香宅主撰,管峻書。萊慶堂舊為園主宴請賓客的場所,人生常有不滿之處,然而在這裡卻得到滿足。世上難逢的好事、佳賓,也在這裡相逢。

  蕉雨軒

  軒中暮聽芭蕉雨;池畔朝吹楊柳風。

  暮聽芭蕉雨,朝吹楊柳風,皆蕉雨軒所見實景。軒側正對一株百年石榴,狀如五指,寓意“五子登科,五福臨門”。

  文桂舫

  文思如潮堪折桂;蘭舟拍浪快臨風。

  仿船形建築,船頭定泊在怡心池中,船樓設在岸邊,站在船倉和船頭,可欣賞池中水景。對面假山瀑布,潺潺流水,池中出水芙蓉,亭亭玉立,讓人感受自然的湖光山色。“文桂之舫”楹聯體現文士一帆風順,於折桂後乘畫船,臨風破浪的愉悅心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