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個案跟蹤記錄

幼兒園個案跟蹤記錄

幼兒園個案跟蹤記錄1

  日常表現:調皮、搗蛋,大概就是最適合他的形容詞,每天老師都得唸叨他好幾個名字。吃飯、睡覺、上課無不提醒,就是一個自制力欠佳的孩子,不過呢,小傢伙和老師還是挺能聊的,感情還不錯,有時候吧,真拿他沒辦法......

  培養目標:

  1、上課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2、自律。

  觀察記錄:

  時間:20xx年11月19日 地點:操場 內容:散步

  開學到現在已經三個月了,小傢伙們對老師也熟悉啦!不過,這個小傢伙對老師似乎就是自來熟。老師對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地熱情,這傢伙也和老師慢慢親近了,語言表達能力還行,和老師之間沒有距離感,不過有些時候,老師與學生之間還是要有一定的規矩,可是......  飯後散步是一直都有的活動,為了能讓孩子們儘快入睡,這也是一個非常健康的方式。可小傢伙們可不這麼認為,他們把散步當成了一種娛樂,還時常和老師說:“老師,我們可不可以去鑽山洞?”從散步的情況來看,就是一般那些調皮的孩子站在前面也會變得乖巧,可子汶就不是這麼說,站後面和孩子們在追追跑跑,站前面似乎就是不跑了,但嘴巴就說個不停……可是,這天劉老師一經過我們班,這小傢伙頓時站直了,瞬間乖巧的感覺......

  個案分析:

  由上可見,小傢伙是可以做好的,是不是老師對他的要求放低了?在他面前還是不夠嚴肅呢?然後他就放縱了?對於劉老師,他又能管好自己?

  指導措施:

  1、尋求劉老師的教育方針。

  2、找孩子談話。

  這個班,小、中班的時候都是由劉老師帶的,常規一直都很好,但是,

  由我接手以後,尤其是現在學期末了,我越發覺得這群孩子“鬆散”了很多,我感到很無力。

幼兒園個案跟蹤記錄2

  幼兒情況簡介: 姓名:xx 年齡:6 性別:男 班級:大一班

  幼兒表現:

  寶寶剛來幼兒園雖然沒有哭鬧現象,但是比較自由,沒有什麼自我約束。比如上課時沒有注意聽講的習慣,會自己在一旁玩玩具;如玩區角遊戲時會自由走動;如吃飯時間到了,同伴們去吃了,他要特別去請;如用餐比較邋遢,沒有三淨的意識;再如睡覺時他特別喜歡講話,有什麼說什麼,沒有一點自控能力。

  成因分析:

  1、寶寶沒有讀過幼兒園,對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安排及在園的常規等不熟悉。

  2、寶寶是外地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不是很好。

  3、寶寶是中班年齡,在培養目標上和大班幼兒有些差距。

  4、寶寶的個性比較直爽,想什麼就做什麼。

  跟蹤培養目標:透過家園聯手,採用多種教育方法加以引導和教育,讓寶寶逐步適應幼兒園大班的生活,成為集體中的一員,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集體意識。讓寶寶逐步熟悉幼兒園的生活並逐漸適應,知道什麼時候該開始什麼活動了,知道自己在集體活動及個別活動中應該如何遵守規則,知道和同伴友好相處並初步建立良好的友誼。

  具體措施:

  1、教師和家長及時溝通並保持聯絡,達成一致的教養共識和同一的評價標準。

  2、抓住時機及時表揚,不漠視微小的進步;不放過每一次教育契機,及時指引其正確的做法。

  3、鼓勵寶寶和同伴交往、合作、分享。

  案例一:

  發生情境:自由活動

  情況描述:剛過完春節,為了開展春節這一小主題站點,我們請家長配合幼兒帶一些喜慶用品到幼兒園供幼兒學習用並與大家一起分享。一天,我們班的心怡寶寶帶了很多糖果想分給小朋友吃,於是每一為小朋友都得到了這份禮物。第二天,祝升磊開心地跑到我的跟前,從緊緊抱著的小書包內取出一顆糖果,對我說:“老師,你瞧,我帶了糖。”於是,我下意識地問他:“你帶來是分給小朋友吃的還是自己吃的'?”“我媽媽說不能給其他小朋友吃的。”一邊說邊連忙將糖果放進了小書包。

  分析與反思:

  大多數獨生子女小孩都比較自我,好吃的好用的都會佔為己有,再加上家庭的教育如果也以自我為中心的話,小孩很容易只考慮自己而忽視他人,在情感上相對比較冷淡些。我們不僅在對小孩方面要加強感化教育外,也應該和家長溝通,達成一致的教養目標。

  案例二:

  發生情境:來園離園

  情況描述:這一天,我們紛發了部分學習用品給每一位幼兒自己保管,為了用時及時,關照幼兒將這些學習用品放在自己的櫃子裡,等學期結束後再拿回家。放學的時候,祝升磊很快地將這些學習用品放進了自己的書包內,預備帶回家,我的搭班老師看到後進行了說教。第二天。第三天,祝升磊一走進教室就很開心地走向我,並從小書包中取出一張蠟筆畫,有花有太陽。我一時納悶了,為什麼他那麼開心?為什麼他要給我看他的畫?後來才知道,原來他第二天終於將學習用品帶了回家,並進行了“創作”。

  分析與反思:

  當天放學我立即將祝升磊把應該放學校裡用的一套學習用品這件事情告訴了來園接他的爸爸,並透過告知爸爸將拿了回家的學習用品拿來幼兒園用。

  後來覺得除了跟家長說明情況外,作為教師應該多花些時間在祝升磊寶寶上,走進他,瞭解他,和他也進行進一步溝通,讓他有意識地自己將學習用品帶來。

  日常表現:調皮、搗蛋,大概就是最適合他的形容詞,每天老師都得唸叨他好幾個名字。吃飯、睡覺、上課無不提醒,就是一個自制力欠佳的孩子,不過呢,小傢伙和老師還是挺能聊的,感情還不錯,有時候吧,真拿他沒辦法......

  培養目標:

  1、上課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2、自律。

  觀察記錄:

  時間:xx年11月19日 地點:操場 內容:散步

  開學到現在已經三個月了,小傢伙們對老師也熟悉啦!不過,這個小傢伙對老師似乎就是自來熟。老師對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地熱情,這傢伙也和老師慢慢親近了,語言表達能力還行,和老師之間沒有距離感,不過有些時候,老師與學生之間還是要有一定的規矩,可是......  飯後散步是一直都有的活動,為了能讓孩子們儘快入睡,這也是一個非常健康的方式。可小傢伙們可不這麼認為,他們把散步當成了一種娛樂,還時常和老師說:“老師,我們可不可以去鑽山洞?”從散步的情況來看,就是一般那些調皮的孩子站在前面也會變得乖巧,可子汶就不是這麼說,站後面和孩子們在追追跑跑,站前面似乎就是不跑了,但嘴巴就說個不停。可是,這天劉老師一經過我們班,這小傢伙頓時站直了,瞬間乖巧的感覺......

  個案分析:

  由上可見,小傢伙是可以做好的,是不是老師對他的要求放低了?在他面前還是不夠嚴肅呢?然後他就放縱了?對於劉老師,他又能管好自己?

  指導措施:

  1、尋求劉老師的教育方針。

  2、找孩子談話。

  這個班,小、中班的時候都是由劉老師帶的,常規一直都很好,但是,由我接手以後,尤其是現在學期末了,我越發覺得這群孩子“鬆散”了很多,我感到很無力。

幼兒園個案跟蹤記錄3

  一、幼兒基本情況

  貝貝:女,4歲半,幼兒園中班幼兒,該幼兒自出生後一直由其奶奶撫養,一直到入園前不久才由其父母領回家中,該幼兒文靜、內向、膽小、性情孤僻、不合群。

  二、觀察記錄

  觀察時間:20xx、

  行為表現:每天來幼兒園總是哭哭啼啼,拉著媽媽的手不願放開,到班上後總是一個人靜靜的坐,不和小朋友一起玩

  問題的分析:該幼兒由於幼兒是插班生,因此和其他小朋友不太熟,有時,想加入到他們的遊戲行列,但是沒有人主動地請她,每一次都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加入遊戲,比較被動,所以不能很好地投入遊戲。據調查,該幼兒自小到大,一直由奶奶帶著呆在家裡,極少出去玩,更難與其他幼兒交朋友。 教育措施:加強愛心教育透過談心和故事,啟發引導幼兒,使幼兒能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勇敢、主動地和小朋友一起玩,在此基礎上,教師時刻和她保持親密的關係,並讓其他幼兒感覺到,從而使其他幼兒自內心發出想和該幼兒交朋友的願望,私下裡,教師發動幾位能力強的幼兒和該幼兒做好朋友,帶好做遊戲,經過三週的努力,該幼兒變得活潑多了,也開口說話了,能和別人一起做遊戲。

  觀察時間:20xx年10月

  行為表現:上課時,小朋友齊聲唱著歌,我發現她邊唱歌邊表演著可當她發現我在注意她時,馬上害羞地低下頭,我裝成沒看見,過了一會她又跟著唱了起

  來,她的聲音好聽且節奏感強。

  問題的分析:父母關係不和,母親經常在外玩,父親較孤僻,不太愛講話,只要該幼兒不順她母親的意,她媽媽就又打又罵,造成幼兒心理緊張,這就造成了家庭氣氛沉悶,缺少輕鬆、愉快的氛圍,幼兒缺乏鼓勵,沒有自信心。

  教育措施:

  透過遊戲活動等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的願望,充分發揮該幼兒的語言、音樂才能,增強她的自信心,經過多次活動,該幼兒的臉上出現了笑容,也能主動來幼兒園了,為了穩定幼兒的情緒,我透過家庭將矯治計劃、方案告訴家長。使家長明確,並積極支援配合教師進行矯治。和家長取得聯絡,要求家長配合,協同教育。

  觀察時間:20xx年11月

  行為表現:在繪畫活動中,只見她一會功夫就換了好幾張紙,然後開始四處張望,見沒人理會她,開始把椅子弄得“吱吱”響,我走了過去,,她趕緊捂住畫紙,我摸了摸她的頭說:“你為什麼不畫?”她從嗓眼裡發出了蚊子大的聲音:“我不會。”說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問題的分析:雖然該幼兒對能力較強的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信,但她碰困難的時候對自己還是缺乏自信,沒有足夠的信心克服困難

  教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請該幼兒多做一些工作,諸如:小組長、檢查員、值日生等,多給她一些鍛鍊的機會。在幼兒唱歌比賽中,該幼兒聲情並茂的演唱獲得大家的讚賞,從而奠定了她在其他幼兒心目中的地位。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

  行為表現:體育活動前,小朋友照例自告奮勇地表示要幫助拿活動器械,她也舉起了小手,並悄悄走上前使自己靠的更前,讓老師看到她,我請到她,她很興奮,去拿了器械,並主動幫助分發器械,活動結束後,她還這招呼夥伴們把器械放到籃子裡,帶回班上。

  問題的分析:該幼兒主動幫助班級做事,做事情有始有終,能指導他人把物品放到指定的地方,對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要逐漸鞏固其良好行為。

  教育措施:

  逐漸鞏固良好的行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漸漸減弱強化行為,使幼兒在自然情境中自由和幼兒交往,並教育家長努力剋制自己,改變教育方法,從而使幼兒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並樂於和同伴交往。

  三、矯正結果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育、矯正,貝貝小朋友基本上改變了孤僻的性格。現在這

  個孩子情緒穩定,樂觀積極,能主動來幼兒園,上課積極,樂於和同伴交往,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家長反映,現在我的孩子活潑可愛多了,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快,為此他們多次感謝老師的關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