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觀察記錄《淺談幼兒複式教學》
幼兒園觀察記錄《淺談幼兒複式教學》
現在的農村幼兒教育大多數都是複式教育,我從事幼兒教育以來都是跟複式班的幼兒打交道,因而做為一名複式班的幼兒教師,對如何教好他們成了我一個問題,在這麼多年的教學中我也嘗試著去開展複式教學,現在我來說說我對複式教學的開展
在一班裡包含4,5,6,7,8各年齡的幼兒,因而基礎參差不齊,他們的學習要求與興趣也各不相同,這樣複雜的課堂背景,使教學任務比同一年齡幼兒的教學更為複雜多樣。這時教師需要充分衡量在何時恰當地扮演何中角色,在指導者、參與者、旁觀者、管理者、組織者等多重角色中完成適當的轉變與交替,根據教學內容和大綱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制定出適當的教學方法和路線,完成比同一年齡教學更復雜的教學任務。
我對美術複式教學的領悟,幼兒普遍具有好奇的心理,新奇的東西往往會激起他們探索事物的慾望,這就需要教師挖掘教學內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鮮感.如:在給小班上<<美麗的泡泡>>,大班上<<會變的顏色>>時,由於小班幼兒的造型能力差,我就不要求他們畫具體的事物,只要能畫出輪廓就可以了,而大班的幼兒我則要求他們把三原色中兩種顏色相調和,就會出現另一種顏色,這變化幼兒沒有見過,覺得很新奇,很好玩,興趣頓生,各個躍躍欲試,於是我就邀請小班的幼兒共同動手,調出不同顏色混合後出現的新顏色,最後幼兒自已發現了規律,知道紅加黃變成橙色,紅加藍變成紫色,黃加藍變成綠色,知道橙.綠.紫又叫三間色,同時小班的幼兒也從中感受到新奇,並要求他們有所混合的顏色對剛才所作的黑白畫進行填充.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兩個年齡段的幼兒起到了互動的作用,幼兒們在動手中學到了知識,在實踐中的出了結論
複式教學中我按年齡、學習水平與能力不同對幼兒進行分組,用複式教學的形式組織教學。為了在課堂上將多個年齡段的幼兒協調地結合在一起,充分考慮同組異質、同組同質等多種分組的原則與可能性,根據教學內容與要求,將不同水平、不同年齡的學生科學規劃,合理分組,使他們之間開展互助、指導、自學、監督等不同形式的合作學習。
我曾經在一分雜誌上介紹”三份試卷”的事例:一個數學老師每次考試時總是親自給每個學生髮考卷,而每個學生每次考試的分數總是比原先有進步,因此,所在班級的學生對數學都很自信,也很喜歡,若干年後,那位數學老師說,他當時發給學生的試卷難易程度不同,親自發考卷的目的就是針對每個學生的`能力水平發給相應難度的考卷,這一件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因而,我在每次的教學中都去嘗試著去考慮幼兒的能力,儘可能的讓他們有更多的收穫,不讓他們有厭惡,乏味,沒有興趣等問題
從事複式幼兒教育發現,複式教育在幼兒素者教育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因為現在的幼兒大多書數都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別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脆弱,任性,缺乏責任感和合作意識,而複式班彌補了獨生子女家庭的不足,為他們營造了一個猶如兄弟姐妹的家庭氛圍,
總之,要想做好複式教學工作,我們複式教師還要不斷研究、不斷進取、不斷實踐,給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幼兒更多的參與機會,讓每個幼兒有嘗試、選擇、發現、發展的機會,讓每個幼兒為學習的主人。讓複式教學在農村教育這塊小小的天地裡同樣光彩奪目,同樣擁有新課程理念的神聖光輝。